1、普通话鼻韵母正音方法新探【摘要】普通话的前后鼻音是学习中很其容易混淆的一组语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纠正方法没有能提供有操作性并且简单易行的发音方法。本文从体会归音音、确立口型和明确口腔动作来落实发音的中心方法,为后置鼻辅音的教学找到实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普通话学习;前后鼻韵母;正音方法 鼻韵母的发音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方言地区都存在缺少部分或者大部分前后鼻韵母的现象,这些地区的人群在普通话习得过程中,又会将前后前后鼻韵母音节混淆起来;有些地区发鼻韵母音节时没有形成归音,将所有的鼻韵母音节都读成鼻化音节。虽然不少教科书和专题文章试图突破鼻韵母教学这个难点,但往往只是重
2、复“归音”、“抵颚”、“穿鼻”等等术语,并没有提供一套有操作性且简便易行的纠正方法。1笔者在长期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前后鼻音的正音方法,并且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特将之总结出来,以见教于方家。 一、利用母语发音体会归音 区分前后鼻音在前后鼻音教学中十分重要,但是人们常常是孤立地要求学习者区分前后鼻音,单纯从理论上把握前后鼻音的归音,2自然这种纯理论分析在教材中出现是必须的,但作为教学经验或方法仅仅停留在这些层面上就远远不够了,因为它没有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法,不具备操作性。要让学习者了解并把握前后鼻音的归音特点,首先就是开发他们在母语中所存有的前后鼻音归音的特征认识。通常人们会说某某
3、方言没有前鼻音或没有后鼻音,其实虽然各个方言的前后鼻音情况不尽相同,但完全缺少前鼻音或者后鼻音的情况是很少的,而往往是由于在那些方言里前鼻音或后鼻音数量不多,不足以使人们对前鼻音或后鼻音的区别获得认知,比如人们通常认为西南官话语音系统是没有后鼻音的,但实际上西南官话语音系统里有后鼻韵母iang和ong。在西南官话中,iang的发音和普通话存在着差异,但它的差异是由元音a带来的,iang韵母在西南官话中,元音“a”并没有读成后低元音a,而是读成前低元音a,甚至读成开口度更小的,除此之外和普通话相比较,后鼻音并没有存在差异,像“太阳”的“阳”,“中央”的“中”和“央”这些音节发音和普通话是一致的,
4、只是声调略有不同;而在“想象”两个音节中,元音“a”的开口度较前面音节稍大一些。上面这些音节在西南官话里都是读成后鼻音的,其他方言也大致相同,如湘方言“中央”两个音节,“中”发成前鼻音,韵母为“en”,“央”则是后鼻音,跟普通话毫无二致。吴方言、闽方言也存在上面的现象,客家方言只是缺少eng和ing两个后鼻韵母,粤方言中前后鼻音和普通话绝大多数都能对应。所以在指导学习者学习普通话时候,首先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们通过母语的发音体会前后鼻音的归音的基本特征。当然有些方言前后鼻音音节没有归音,读成鼻化音,对于这些地区的人群来说,就很难通过母语来体会归音,但下面的方法仍然能够指导他们能够很简便地学会前后鼻
5、音。 体会归音的另一个方法是将鼻音夸张地延长。普通话的鼻韵尾发音短暂,这对于缺少相应的鼻韵尾地区的人群来说往往不好掌握,在教学中就要让学习者延长n或者ng这个尾音,如在an、en、ian、uen、in等前鼻音,把辅音“n”的本音夸张地读出,分别读成“an”“en”、“ian”、“uen”、“in”;ang、eng、ing、ong等后鼻音,把辅音“ng”的本音夸张地读出,读成“ang”、“eng”、“ing”、“ong”,然后在指导他们去掉这种夸张的尾音,只发一个简短的尾音。前后两种方法相配合,学习者就能够很好的体会到自己方言中所缺少的鼻韵尾的发音特点。 二、掌握元音,确定口型大小 在普通话教学
6、中,通常都是以声母韵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重视韵母当中的元音教学,可是在广大的方言区,掌握元音发音的口型和发音点的前后对于学好普通话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掌握前后鼻音发音中甚至可以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 有些文章注意到了元音在学习鼻韵母时的意义,但不够具体,缺少对相类的前后鼻音中的元音进行准确描述,3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有相对应关系的前后鼻音an和ang,en和eng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其他前后鼻韵母之间的元音差异情况,它们之间存在有发音时开口度大小之别,但这种“大小之别”具体化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分析,我们将前后鼻音分为an和ang、en和eng、ian和an三组。 在前两组中,an和ang组的
7、韵母包括前鼻韵母an、uan和后鼻韵母ang、iang、uang,其中前鼻音中的字母“a”代表的是前元音a,后鼻音中的字母“a”代表的是后元音a。en和eng组包括前鼻韵母en、uen和后鼻韵母eng、ueng,其中前鼻音中字母“e”代表的是半低元音,后鼻音中的字母“e”代表的是半高元音。在这两组前后鼻音的学习中,an和ang,uan和uang、iang(iang没有相对应的前鼻韵母,故也至于此)en和eng,uan和uang相比较,前鼻音开口度小,后鼻音开口度大。一大一小,通过对比练习,学习者一般很快就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发音差异的。例如en和eng,人们往往不了解它们在元音上的区别,看成后鼻
8、音eng就是en改读成后鼻音,于是用en的发音来带出eng。由于en的元音是半低元音,开口较小,用元音来发后鼻音eng,舌位偏前,口型过小,不便于舌根向后滑动,所以要想发好eng是很困难的,即使勉强发出,音色也不对。在指导学习者学习eng韵母时,就要强调它的元音是半高元音,也就是韵母a、o、e中的 “e”(),训练时,让学习者体会和的区别,然后读韵母a、o、e,以确定元音“e”的口型,然后不要改变口型,顺势读韵母eng,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就能马上读好eng韵母,随后就可以读带有eng韵母的音节。口型大小在这里不仅使学习者在发前后鼻音时音色准确,更重要的是当发后鼻音时由于口型相对较大,归音时不容易
9、让舌尖向前鼻音的归音点上齿龈滑动,而很容易舌根向后鼻韵尾靠拢,使归音准确。 在ian和an这一组中,不存在前后鼻音对比的发音问题,但这一组前鼻音在不少地区发音和普通话发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都是由于元音带来的。这一组前鼻音很多人对它们的认识有误区,由于ian、an都归于“an”韵部,人们普遍认为ian就是在前鼻音“an”前面加上“i”, an就是在前鼻音“an”前面加上“”,有不少老师在教学中把这两个韵母拼读成“i-an-ian”和“-an-an”,这是一种蹩脚的拼读,他们在拼读的第二步中自然将“an”读成韵母an,而最后又读成ian或an,在一次拼读过程中出现两个不相同的元音。虽然ian和an
10、归在an韵部,但实际发音并不接近an韵母,所以从发音实际上分析我们并不认为ian是an前面加上i,an是an前面加上。从实际发音上我们发现,虽然ian和an中的元音用字母“a”来表示,ie和e中的元音用字母“e”来表示,但它们的元音却是相同的,都是,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ian看成ie加上前鼻韵尾即“ien”,an看成e加上前鼻韵尾即“en”,这样硬改一下,学习者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这一组韵母的正确口型,读出合格的韵母和音节来。 在复合元音鼻韵母中,由于主要元音是处于鼻韵尾的前面,另一个元音都是充当介音的,像iang、uang、ueng等,发音时口型总是由小到大的,等到了主要元音的地方,口型
11、就像单元音鼻韵母一样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它们和单元音鼻韵母的发音就没有多大不同了。只有in、合ing这一对前后鼻音,因为元音相同,并不存在口型大小的问题,所以用口型大小无法加以区别,但是这在下一个方法中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体会动作,确保归音准确 孤立介绍前后鼻音的归音往往很难受到预期效果,即使运用前面第一点提到的利用母语体会前后鼻音发音,学习者在短时间内也还是很难真正把握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要让学习者比较简便而且快捷的把握归音技巧,体会前后鼻音归音时口腔的动作又是一个关键所在。 前后鼻音归音时舌头和下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前鼻音归音时,舌尖抵住迅速抵住上齿龈,但通常只是注意
12、让学习者注意体会舌尖的动作,这往往效果不佳,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舌尖的迅速运动下颌也有明显的动作,同时口型会变小形成闭合的动作当然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唇齿没有完全闭合,而整个舌头则堵塞住口腔的气流通道,堵塞一形成,发音终了。发单元音后鼻音韵母时,口型则是保持不变的,下颌和唇部并没有明显的动作,口腔内只有舌根向后移动,抵住软腭,堵塞住气流通过口腔,堵塞一形成,发音终了。后鼻韵母特别是单元音后鼻韵母这个发音特点,对于学习者掌握后鼻音的归音有着明显的操作性,只要能注意到保持下颌和口型不变,从来读不好后鼻韵母的学习者,可以在很短的一两分钟之内便能够发出准确的后鼻韵母和后鼻音音节。 in和ing是所有前
13、后鼻韵母最难于辨别和学习的一对,利用前面的口型大小的练习方法,基本上可以使除in和ing以外的所有的前后鼻韵母得到很好的区别,而要准确的辨别并读好韵母in和ing及其音节,掌握发音时口腔细微的动作就成了关键所在了。前面提到in和ing元音相同,不存在口型大小的区别,同时由于i元音是高元音,开口很小,制约着舌根向后滑动,但即使这样,发in的时候,还是可以体会到口腔有明显的闭合动作,这样一来,就可以要求学习者在发ing的时候,始终保持i的口型,也就是下颌、唇部不能有动作,训练时可以让学习者用门牙轻轻咬着指头,而对于一些方音特别重的学习者,还可以让他们咬得深一些,用指头挡住舌尖靠向齿龈,以强行阻止已
14、经习惯的闭合动作。不过ing韵母在音节中存在另外一种发音现象,就是在元音i后面加上一个很小的e(e),整个韵母就变成ieng,这样在训练时就可以让学习者在发ing和ing音节时,增加一个口腔稍微张开的动作,这样就和有闭合动作的in有了明显大区别。经过若干次练习,学习者就能够体会到发ing韵母的基本要领。 四、元音独立先行,克服鼻化音 前面的三点,并不是三个孤立的方法,在教学中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其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在鼻韵母的发音中,还有一些地区的人群没有形成归音,只能读成鼻化音,这个问题的克服既要以前面几个方面为基础,也有其特殊性。 许多教材和研究文章大都提及鼻韵母中元音和辅音韵尾的关系,但是
15、鲜有涉及到鼻化音的克服问题。将鼻韵母读成鼻化音,就是在整个音节上都加上鼻音色彩,而且最后没有形成归音。要解决鼻化音的发音习惯,首先就要让学习者明白,鼻韵母实际上是鼻韵尾韵母,只是在发音的终了时加上一点轻弱的鼻音尾音,随后发音终止。在训练时,要求学习者先发出纯元音,然后在即将结束发音时加上鼻音,同时很快的滑动舌根,堵塞住气流通过口腔的通道,堵塞完成,整个发音也就完成。要克服鼻化音,元音独立先行是先决条件,有了原因独立先行,就可以依据上面几点,发好前后鼻音了。 参考文献: 参阅当今通行的黄伯荣,王里嘉,胡裕树等分别主编的不同版本现代汉语教材. 刘春宁.普通话前后鼻音区分浅谈J,台州师专学报,1999.4,(2),93-94. 李伟群.论“前后鼻音韵母”的辨正J,教育探究,2006年,(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