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浅析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摘 要:要素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在美国作为实用主义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面而兴起的教育思潮,它的教育见解独到精辟,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要素主义产生及发展的历程,代表人物、论著及主要观点,并与进步主义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关键词:要素主义;基础教育改革;进步主义 一、要素主义教育观的基本主张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传授给学生人类基本知识的要素或民族文化传统的要素,它基本上是一种将学校的基本职能视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基本要素的教育理论。它的基本观点包括:第一,教育目的观方面,要素主义认为教育就是传播民族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
2、共同要素”,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教育方法观方面,强调人的心智或智力的发展,主张传统的心智训练,强调智力标准,加强天才教育。第三,课程观方面,主张讲授基础科目,开设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学习科目,主张学习预先规定的教材,恢复传统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第四,教师观方面,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并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五,教育与社会关系观方面,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国家急迫的政治和经济现实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知识深广、善于思考的专业人才。二、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主要分歧 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分歧进行了比较,如下图所示:三、要素
3、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要素主义强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提出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重视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格修养。这启示我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的联系,涉猎更广泛的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天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首位的。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公民道德及社会公德意识不强,
4、尤其是传统道德逐渐丧失,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有所下降。所以,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学生抓起,在日常教育中贯彻。因此,我国在教育课程改革中,应改进德育方法,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结合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来进行政治品德教育。学生的个性养成必须与民族的文化要素、文化传统相一致,在正确价值观念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3.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代要素主义者非常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读写能力。在他们看来,加强读写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不仅是提高美国学生学术能力的关键因素,对于保持美国在世界的持续竞争力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学生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生
5、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更扎实,但存在着“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变通的问题。因此,我国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更要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4.理性对待教育改革,保持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要素主义强调传递文化的“共同要素”,在传递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同时,传递传统的价值准则。要素主义利用“共同要素”,联结了“传统”和“现代”文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中,许多人主张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摒弃讲授式教学,取而代之的是研究性学习,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但应注意的是,教育改革应保留传统教学理论的合理之处,同时弥补现存的不足,使学生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参考文献:1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7.2张斌贤.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5肖静芬.经验主义与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的比较兼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20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