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0710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淮南市中学地理说课稿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设计淮南二十中 陈中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和说备课反思六个局部: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说教材1、解读课标通过影像资料的观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活动建议:1、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2、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

2、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收集家乡淮河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主要研究地球外表形态的开展变化及其运动变化的机制,是初中地理海陆变迁和板块构造学说知识和地理必修1前三章内容延续和深化。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后面山岳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选修教材地质灾害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和理论根底,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3、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重点讲述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修饰作用的外力;三是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内外力局部

3、,教材分别介绍了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局部,教材阐述了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更新过程,该局部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4、教学目标确实定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2分析、比拟地壳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3分析、判断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运用图示表达外力作用四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关系;5运用图表描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地貌

4、景观以及地貌实例的比拟、分析、归纳,加深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认识与理解。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认识地貌演化的发生背景,提高了学习地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壳变动和运动机制的学习,认识世界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开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建立内力和外力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为了实现课标要求和活动建议,确定具体教学目标。5、教学重点确实定内、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和外力作用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其中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6、教学难点确实定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充分运

5、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模拟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让学生分两步理解:首先,弄清各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包括涉及到的主要内、外力作用;其次,模拟演示的箭头,明确各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7、对教材的建议课标版教材,加强了整体性和综合性,但知识点上出现了断层。应适当增加知识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欲望。如地质作用、地貌类型等 根据我校高一学生根底和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到达课标要求,需对断层知识点加以补充。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说教学方法1、整体思路注重学生开展性学习评价,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基

6、于“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地理新课程理念,设计了利用身边丰富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习中理解,在学习掌握,在学习中提高2、教学方法的选择列表比拟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物模拟法等对不同知识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理解概念以后,以实际生活事例理解、归纳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到达教与学的最终目的。由于地球外表形态对于人的视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尺度,一定要借助图片或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得到直观的认识。3、先进

7、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物模拟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等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教学主要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合作学习。4、教学准备四川汶川县地震视频、淮河河心洲短片、模拟动画、酒精灯、玻璃缸、一块岩石课时安排:1.5课时说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1知识根底: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表形态有初步了解,但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影响,了解不多,必须重点讲解;2能力根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已具备根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适当引导能够条理清晰地概括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突破,具备相当的资料收集能力,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

8、习,以及日常从影视媒体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信息,对地球外表形态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地表形态尤其自己的发生开展过程及其规律属地质和地貌学的研究范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地表的形态变化和对人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有关地质地貌的原理分析的过深过难,重点应放在地形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上,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2、学法指导学会发现:要善于从各种获得的地理信息中寻出最重要的信息。学会推理:要善于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推陈出新。学会归纳:要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较沉着地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学会练习:要在做练习过程中自觉养成分析出

9、题者意图和及时订正的习惯,逐步提高变造、创设练习的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3、学生活动设计1、 课前合作探究活动2、 课堂问题探究活动3、 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课前准备工作、自主学习阶段:1天学生分组,并自主互助学习本节内容,按教学内容共分三组:A组为内力作用,B组为外力作用,C组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组小组长组织成员研究学习相关地理知识。、问题探究阶段:1天各组讨论并提出问题,确定本组的探究课题,初步拟定调查方案。A组:内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主要有哪些?从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入手B组:外内力作用塑造的地表

10、形态主要有哪些?从内、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入手C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从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入手 III、合作探究阶段:2天各组成员明确课题,分配任务,安排时间,着手调查。调查途径:网络报刊书籍等,野外实地考察、相关部门查访等。调查结果:可以小论文、幻灯片课件、调查报告、照片、图片、影视等多种形式,并推选一至两名学生做为各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活动是极其开放的,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同时训练他们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提高

11、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IV、成果展示阶段:按照教学过程的进行,各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并展示成果。由教师及同学进行评价,各小组之间互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课后完成此次小组合作探究的评价表(附表)。(每组发言3分钟)2、导入新课3分钟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1)四川汶川县地震视频(2)淮河河心洲短片学生自拍,教师说明河心洲的形成和开展刚刚的视频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地球地表形态是在发生不断变化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些地表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呢?这种力量从哪里来的呢来源的区别?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教师的引

12、导,让学生由对地表形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模拟演示3分钟将学生收集影视和图片资料进行处理,转换成FLASH模拟动画,演示地震和淮河河心洲的形成,并指出两者的力量来源。由于在教材中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比拟远,我选择在课堂内通过内外力作用比照、模拟演示、新旧知识的联系、断层知识的补充等实现教学的预期效果。4、澄清地理概念3分钟根据力量来自地球内部还是地球外部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5、实验活动4分钟将加热后的一块岩石放进玻璃缸内的水中,观察、描述岩石发生变化,并说明原因:比拟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理解风化和风力作用区

13、别。6、自主学习8分钟请同学自己自学课本P74-77,根据课本上介绍的知识并合作讨论,完成下表:投影见附表1和附表2这局部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上更应充分挖掘丰富的教学或学习资源,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那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上有所突破,并作为主要目标来完成。7、演绎深化3分钟投影表3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有关地质地貌的原理分析的过深过难,重点应放在地形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上。结合学生收集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8、学生活动8分钟学生分组活动:A组合作探究P75活动1;B组合作探究P77活动C组合作

14、探究P75活动2P75活动1比拟简单,通过三根大理石柱的外观变化,即可判断海岸在不同时期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但第三问较难,需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根据学生的推理进行模拟动画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清地壳运动的过程。P75活动2需要结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局部的内容,将中国主要山脉投影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P77活动,学生对第一幅图片“黄土高原应该能够比拟好地认识,但黄土土质疏松、华北夏季多暴雨、植被较少,需教师作引导;第二幅图片是沙漠地区风蚀地貌景观;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冰川地貌,学生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加以讲解: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

15、、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图中景观。9、FLASH演示10分钟FLASH动画模拟演示图48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设问: 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怎样进行相互转化的?观看动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名称?哪些环节是属于内力作用?哪些环节是属于外力作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另一方面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开展变化。说课环节说课内容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或理论依据10、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