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教育本质是什么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首先追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历史教育是我们目前从事或者将终生从事的职业,如果我们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那我们的工作就是盲目的,我们也就不知道自己每天忙碌辛苦地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就好比毫无目的地低头赶路,即欣赏不到沿途的风景,又不清楚自己匆匆忙忙要去往何方,身心是很容易疲惫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化解职业倦怠带来的困扰将是有积极意义的。对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中学历史教育要效劳人生,其目标是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也就是说,虽然历史学科承载着很多的东西,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自于历史。人文、艺术、政治、科技等等。但是历史学科最根本的任务是:了解过去,效劳
2、现在,面向未来。亦即“一个是“开展观,以实现学生的开展为本;一个是“人文观,面向学生的精神与情感的培养。中学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努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奉献的人生理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国际意识的培养,加深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建立起更加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最重要的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本国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即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爱国情怀的激发和民
3、族认同感的培养,世界上一切国家概莫能外。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也就是培育学生具备科学地“鉴往知来的文化素质和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当然只能是促进他们初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最终指向人历史上的人,生活中的人;课堂上的人,社会中的人。古人已然逝去,学生正在成长,人人借助于形形色色的人来思考如何做自己。历史教育的本质,乃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希望自己能抛弃愚蠢,学会睿智,忘掉仇恨,增加理解,生活更加美好。在对话中,教师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对待生活;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我们
4、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育,必须时时要着眼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正向度开展。也就是要通过学习人类开展的历史,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教育应当以陶冶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历史在人类成长历程中的作用不可谓不大,肖川说,历史“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在历史的荒原中,有我们可以发现的、能够深刻地校正我们观念的最为异己的文化,使我们获得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状态的一种洞见,从而使我们自己获得应付陌生事物的信心,就是这样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狭隘走向广阔当我们对历
5、史教育的功用加以梳理之后,内心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也进一步明晰为什么说历史教育有两个根本的理论支撑:即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所以我很喜欢这样一种诗意的说法:历史是人类精神的故土,历史是人类智慧的行囊。二、审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毫无疑问,历史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很为难的境地,干巴枯燥,死记硬背,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为什么肩负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重要使命的历史教育会有如此境遇?朱汉国教授总结了这样几个原因:第一,社会人文科学教育没有应有的学术地位,加之“文化大革命等社会运动造成的影响,历史教育忌讳犹深。如今,我国的开展虽然异常迅速,但从公共教育的角度看,还没有形成社会人文
6、科学产生质的飞跃的社会环境。第二,社会人文科学的现代理论根底不够丰厚,尤其是治学环境受竞争因素的干扰极大,历史教育信誉危机的现实不见扭转。第三,长期以来,人们对根底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教育的重心在大学。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初中教育,都瞄着升大学的思路办。结果是:历史教育不是大学的热门学科,甚至被排除在人们必备教养之外,当然无需重视;校长就不齿教育家的修养,自然不想让学科教育家存活。第四,师范院校学科教育的苏联模式仍在延用,教师们的“师范专业性,即表现在“学教学法上。这样环环相扣,与时俱进的教学法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气喘嘘嘘往前跑,到头来,既进不了历史学的门,也进不了教育学的门。进而使教学法训练出
7、来的教师,都没有做教育家的抱负,做个好的教书匠已经满足了。这便是历史教育的现代为难。因此,好多年历史学科就顶着一顶“小三门的帽子,因为历史学科被轻视直接导致历史老师被轻视,这都是事实,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我们在座的历史老师身处其中感受最深。针对这种现象,省实验中学的钟红军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去年我们有位学生到动力车组参加列车乘务实践,写下了这样的心得:我们在动车组干得还是清扫卫生之类的工作,为什么大家乘坐动车组有如同坐飞机般有档次的感觉?因为当你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也就提高了在大家心里的地位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来改变世俗的无知才是我们能做的唯一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8、。所以我们在针砭现实的时候也应该反思自己。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一直被人们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一门重要学科。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历史学科教学的为难境遇,究其原因,首都师大刘新成教授说:“现在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进一步指出:“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彩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一半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虽然课程改革在我们菏泽已经实施了五年了,但是我们目前的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的现象
9、。就“历史机械地说历史、死背历史,是很多人的习惯。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历史教师在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强调,“某某问题很重要,一定要背过、“某某问题特别重要,一定要死死地背过,等等。这种做法,显然是把历史看成了僵死的东西。这就难怪,为什么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历史就等于机械地死记硬背了,学生越来越不买这个帐,经由我们如此训练的学生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式鲜活的中考试卷。当我们继续坚持“背多分这样一种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时候,很明显我们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自己都是缺乏信心的,这种状态下的我们也是不可能向学生传递有生命有激情的历史的,也担负不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而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说:“一个国家,没有
10、先进的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这实在不能不让我们警醒。那么,是不是历史教育已经走入困境、没有前途了呢?当然不是!举个很小也是很容易得出一点结论的例子:刚刚出台的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指导意见试行通知中规定,语数外每周4课时,我们历史是2课时。很明显,历史教学得以健康开展的机遇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自己坚持、有信念,历史教育就有前途。1、历史课程在根底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2、历史课程的现代性借助人文社会科学宽厚的知识域已经实际地作用于公民的成长与开展。3、历史课程的教育性在理解能力统帅下的历史思维能力已经深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11、4、历史课程力图在确立公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国际观念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此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对此次历史课程改革的关注态度,体会到国民对学校历史教育所倾注的热情,历史教育的进步也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开展、对课程改革的成功有助推器的作用。在投入课程改革之时,我们需要有改革的冲动和热情,在改革之中,我们需要有改革的智慧,理智地运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和学科感觉,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说到底,一是为了我们的学生开创历史教育的新局面,二是让我们的学生从历史课程中学到乐趣、学到技能、学到智慧、学到自信。三、重建有生命力、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考试却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使
12、许多孩子从小对历史产生了抵触情绪;是“某种程度上的应试教育把活的历史教死了。因此,在历史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历史活起来。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使历史起“死复“活呢?在我看来,这就必须要变僵死的“课堂教学为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生活。这里,就必然要涉及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课堂究竟是什么?根底教育的课堂在定向上是着力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即:“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第四,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
13、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另外,也有人以诗化的语言进一步阐述道: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着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从灵魂深处氤氲着丝丝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课堂应当是师生生命的一局部,是提升和完善生命的一个场所,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因而,它“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强调对智力的挑战,强调对激情的引发,强调生命对生命的呼唤,强调人性对人性的交流理解,因此更具人文色彩。很明显,这些解读都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那种把课堂仅仅看作是“课本知识传授与习得的场所的一般层面,而深入到了一个更具有本体意义的深层境界即,课堂是促进人的生命不断开展的场所。而课堂教学就是基于历史的人际交往,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度过的
14、一段生活历程。基于对课堂这样的认识,基于对新课程及历史教育功用的认识,我们就应该努力构建有生命力、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这样的历史课堂应当是生动有趣的,它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跟随老师神入历史,它能以激情点燃激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发自内心或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能积极参与探究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通过反思悟得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也就是说,好的历史课堂还应当是有思想有底蕴的,它能带给人思考的空间和收获的喜悦,它能以思想引领思想。通过体验情感来熏陶情感,通过理解观点而形成新的见解,通过探究切磋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反思而培育历史智慧,好的历史课,应该给学生精神享受和多种收获,并在潜移
15、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带给学生这样的历史课的历史老师一定不是教书匠,他她必定是善于学习又有很好的悟性的,他她必定是深谙历史之道和教育之道的。老师的个性品格、老师的博学多识、老师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启迪,不仅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而且也在影响和塑造着学生。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好课与好教师分不开,只有用自己的一颗心去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教师,才能教书育人。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叫好的课,一定有其独到的、体现教师个性魅力的东西。要构建有生命、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哪些问题是我们应当时刻注意的呢?一、将有意义的问题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面对一个有意义而没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考常常是被动甚至是被迫的,没有什么兴趣可言。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直接制约着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但要考虑问什么,同时更要考虑怎么问。通过比照,可以看出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问法提出会产生什么样的应答效果。二、变换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好的历史课一定不是枯燥的。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历史学习材料的枯燥。将学习材料以学生乐于学习的方式呈现,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现在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有多种渠道,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不少历史教师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变换历史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