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对策 1农业科技创新内涵 对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剖析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对农业创新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才能地揭示农业创新过程中的规律,针对农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使农业科技在农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农业科技创新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高布权4认为农业科技创新表述为将农业科技创造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吴林海5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实质就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创造及向现实农业生产力的转化;王丰等6从农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创新来解析农业科技创新的内
2、涵,刘春香等7那么从技术研发、品种改良、资源配置、市场设备、综合效益等角度认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本质根本上趋于一致,也就是对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以到达农业效用的最大化。有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刘爱群等8从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角度来认识,朱玉春等9那么强调农村公共效劳功能,段莉2023那么认为是网络关系系统。以上学者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认识有独到见解,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开展研究所的吴敬学研究员那么认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系统工程,以中央政府统筹为主,主攻方向明确、核心支撑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区域
3、分工明确、资源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研究开发一体的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种见解更为全面和深刻,说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复杂和系统工程,应举全国之力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经济中的活动,更是事关国家经济开展和长治久安的大事。 2swot分析 swot分析框架是1979年由steiner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分析框架,这种框架是对被分析主体处于内、外部环境下的竞争力态势分析11。swot分析是一种较客观的态势分析方法,通过调查的形式挖掘与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
4、ities)与挑战(threats),从而根据找出有利因素以及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调整开展思路,制定开展策略12。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就是要对农业产业本身的优势、劣势有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做到知彼知已、趋利避害,进而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和外部开展机遇,时刻警惕并化解外部威胁,以便及早发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农业创新问题的研究都是偏重于对存在的缺乏提出对策,没有对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优势、机遇及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因此,运用swot分析方法,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机遇,充
5、分发挥优势,克服缺乏,化解威胁,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提出合理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2.1优势 2.1.1经济优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又为经济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统计公报和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20222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3.3%。其中,农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耕地面积12172万hm2,林地面积30590万hm2,水资源总量3202306.4亿m3,森林覆盖率20.36%,内陆水域面积1747万hm2,草地面积39283万hm2,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hm
6、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02387万hm2,粮食产量达54641万t,棉花产量达596.1万t,油料产量达3230.1万t。木材总产量820239.6万m3,饲养牲畜12238.5万头,水产品总产量5373.0万t,农用机械总动力达92780.5万kw,农村用电量6632.3亿kwh,乡村办水电站装机容量5924万kw。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2.1.2科研优势一个国家要想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长足的开展,农业科研人员及农业科研机构是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144个,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约9.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7
7、万人,科研管理1万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近70万,在农业主管部门注册的种业公司8700家13。其中,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大学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龙头的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棉花研究所、草地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及省市地方农业科学研究院所等,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创新提供了支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院士、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院士、核农学家徐冠仁院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学家刘更另院士、植物生理学家施教耐院士、农业工
8、程学家陈秉聪院士、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家陈文新院士、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专家曾德超院士、昆虫生理学家钦俊德院士等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以及大批在各自农业科研及农业推广应用行业的广阔科技人员,他们是科学理论的探索者,是新生产力的推进者,是农业科学知识的拥有者,是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者,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正是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掀起了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新篇章。 2.2劣势 2.2.1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X8226;阿罗斯X8226;熊彼特(schumpetera.j)最早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以来,缪尔塞(mueserr)、格温(g
9、erwind)、库姆斯(coombsr)、施穆克勒(schmooklerj)、莫厄里(moweryd)等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创新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奠定了理论根底。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介绍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到论述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等。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方面,理论研究那么相对较晚。1993年上海改革刊登了“让农业健步进入市场各地加快农业走向市场的做法,这是较早对我国农业走向市场的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推广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启杰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理论与实验探索研究,从介绍澳大利亚15、德国农业技术16创新及推广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
10、模式的优化17等,为农业科技创新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根底。新世纪以来,周波(2022)、纪绍勤(2023)邢广智等(2023)、李圣军等(202223)、李哲敏等(202223)、张正卓(202223)、陈燕娟等(202223)、吕姗等(2023)、张世煌(2023)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总体来说,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模式相对成果较少,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缺少量化分析研究。理论研究是根底,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根底理论研究,再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才能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
11、系。 2.2.2农业基层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农业的开展一方面需要从事科学理论探索创新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农业基层从业人员,即从事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在我国广阔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调节,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局部年富力强的年青人在城市、城镇打工创业。多年来由于劳务输出力度加大、不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的往往是老人和妇女,只有农忙时年轻人才回家帮一下农活。据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2023年乡村人口达67113万人,而全国文盲人数达5466万人,
12、文盲人群根本在广阔乡村。广阔农村人口中,除了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外,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无从谈起,这势必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大局部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验,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3机遇 2.3.1政策机遇开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十分重视,202223年、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业科技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凸显了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开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2022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
13、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中特别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工程,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提高重要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假设干意见中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平安的根底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要努力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进一步保障,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
14、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开展。 2.3.2战略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七篇第二十七章明确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开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有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农业行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那么强调农业科技开展的原动力,如分子生物学、生物组学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为农业科技创新孕育新的战略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财政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凸显了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地位。 2.4
15、威胁 2.4.1市场风险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化尚未完全完成,农业国际化条件相对不太成熟,国际农产品市场必将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否经受住考验,最关键的要看其竞争力18。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质量差、价格低,卖难的问题时常发生,农业市场风险较大19。由于主要农产品的单位生产本钱中活劳动投入比重较大、中间生产本钱高,而相应的科技水平较低,导致我国主要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处于不利地位1。还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从业人员缺乏市场意识、不愿承担风险,把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民致富的希望都寄托在当地政府上20
16、。再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往往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平安得不到保障,这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此外,农产品销售缺乏有效的网络渠道,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也是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2.4.2不可持续性威胁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粮食连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保持在5亿t以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到达52%,可以说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开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在追求农业高经济效益或高产量的同时,一局部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应用,高投入、高消耗的农业经营模式,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使环境受到污染,农业措施不当使水土流失加剧等,势必影响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