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0188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7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恶性淋巴瘤综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恶性淋巴瘤综述(淋巴瘤)霍奇金病、霍奇金淋巴瘤、何杰金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概述 恶性淋巴癌又称“淋巴瘤”,是原发于(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定义1: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尚不清,某些病毒感染或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等与此病发生有关。 定义2:来源于中胚层由淋巴细胞癌变产生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本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

2、淋巴瘤两大类。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一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淋巴瘤的细胞形态极其复杂,2008年WHO淋巴瘤新分类中,有80个亚型。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按病理和临床特点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H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HD、以前称Hodgkins disea

3、se,译为何杰金病)、霍奇金病(简称HD)、又名淋巴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痛的淋巴组织肿瘤,其原发瘤多呈离心性分布,起源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以原发于颈淋巴结者较多见,逐渐蔓延至邻近的淋巴结,然后侵犯脾、肝、骨髓和肺等组织。由于发病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5岁以前很少发病,5岁以后逐渐增多,青春期发病率明显增多,1534岁(3140岁)为高峰。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在511岁为31,1919岁为1.51。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二者虽均发生于淋巴组织,但它们之间在流行病学、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点。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

4、比为:23:1。 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多以无痛性的进行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其中尤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 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1990年报告:霍奇金淋巴瘤高发于意大利北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及美国康涅狄格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发于西欧、美国及中东,中国、日本等均为低发地区。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约为霍奇金淋巴瘤的7倍。恶性淋巴瘤发病年龄在西方发达国家表现为双峰模式;在中国双峰模式则不很明显。男女性别比除埃及为3.68外,均在140204,中国为174(19901992年)。全国22个省市(地区)抽样回顾调查表明:19901992年中国恶性淋巴瘤平均年粗死亡率为14610万,中位死亡年龄为56

5、88岁。我国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排序的第11位。各个国家对其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本病是恶性肿瘤病毒病因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一些类型与病毒的关系已有定论。其发病率在中国居恶性肿瘤1113位。欧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111810万,比备类白血病的总和还略高。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3万人以上。中国近年来,新病例逐年上升,达2.5万。我国恶性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位数的第1113位,与白血病相仿。而且,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具有一些特点:发病和死亡率较高的中部沿海地区;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40岁左右,没有欧美国家的双峰曲线,而与日本相似呈一单峰;何杰金氏病所

6、占的比例低于欧美国家,但有增高趋向;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滤泡型所占比例很低,弥漫型占绝大多数;近十年的资料表明我国的T细胞淋巴瘤占34%,与日本相近,远多于欧美国家。传统医学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明代。在证治准绳、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古医籍中,描写到一些病症,其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发展、预后等与恶性淋巴瘤有许多相似之处。 恶性淋巴瘤属于中医学的“石疽”、“恶核”、“失荣”、“痰核”、“疵痈” 、“阴疽”等范畴。病因学 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未阐明。1. 病毒感染如HTLV、HIV、EB病毒等,已证明某些动物的淋巴瘤是病毒引起的,目前认为人类淋巴瘤组织增生性疾病与病毒感

7、染也有关。人类只有两种病毒很明确与淋巴瘤有关,即EB病毒和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1)。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如:Epstein-Barr(EB)病毒,这类DNA疱疹型病毒可引起人类B淋巴细胞恶变而致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也被认为是一种可能和EB病毒感染有关疾病。2.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动物实验证明,动物胸腺切除或接受抗淋巴血清、细胞毒药物、放射可使其免疫功能长期处于低下状态,肿瘤发生率高。兔疫功能低下与淋巴瘤的易感性有关,遗传性免疫缺陷者如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WiscottAldrich综合

8、征遗传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患者的淋巴瘤发病率显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有并发淋巴瘤者。上述现象提示了淋巴瘤发生的可能病因。由于持续或反复的自身抗原刺激,或异体器官移植的存在,或免疫缺陷患者反复感染,免疫细胞发生增殖反应。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障碍,导致T抑制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缺少自身调节控制,最终出现无限增殖,导致淋巴瘤发生。3. 化学致癌物如农药和染发剂等;4. 其他因素如放射线暴露和霍其金病治疗后等,淋巴瘤常伴有染色体异常,例如,霍奇金病常见有三或四倍体,Burkitt 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常有t(14:18)等染色体改变。药物与淋

9、巴瘤发生的关系已初步得到证实。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迅速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血气凝滞,身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垃圾。这时一些内源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量酸性垃圾在淋巴组织细胞系统里堆积,这时组织细胞就会癌变。因为身体组织液酸化,故此淋巴组织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淋巴组织细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另外,还有因体质酸化身体发生其他组织

10、的癌变,又因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机能下降,淋巴组织细胞酸化,癌细胞趁虚而入,造成了淋巴癌。迄今尚不清楚,病毒病因学说颇受重视。 1.EB病毒: 又叫人类疱疹病毒,1964年Epein等首先从st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传代培养中分离得EpsteinBarr(EB)病毒后,这种DNA疱疹型可引起人类B淋巴细胞恶变而致Burkit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有明显地方性流行发病规律,这类病人80%以上的血清中EB病毒抗体滴定度明显增高,而非Burkitt淋巴耧者滴定度增高者仅14% ,滴定度高者日后发生Burkitt淋巴瘤的机会也明显增多。反此都说明EB病毒可能是Burkitt淋巴瘤的原因。

11、 用荧光免疫法部分HD病人血清也可以发现高价抗EB病毒抗体,HD患者淋巴结连续组织培养,在电镜下可见EB病毒颗粒,在20%HD的里斯(RS)细胞中也可找到EB病毒。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2.逆转录病毒:70年代后期,美国Gallo和日本Yoshida发现逆录病毒与淋巴瘤发病有密切关系。1976年日本发现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有明显的家族集中趋势,且呈季节性和地区性流行。HTLV 被证明是这类T细胞淋巴瘤的病因。另一逆转录病毒HTLV 进来被认为与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的发病有关。 3.免疫功能低下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宿主的免疫功能决定对淋巴瘤得易感性,近年来发现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伴发淋巴

12、瘤者较正常人为多;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发生恶性肿瘤者,其中1/3为淋巴瘤,干燥综合症中淋巴瘤发病数比一般人高,在免疫缺陷下,反复感染、异体器官移植以及淋巴细胞对宿主的抗原刺激等均可引起淋巴组织的增殖反应,由于T抑制细胞缺失或功能障碍,机体缺少自动调节的反馈控制,淋巴组织无限增殖,终而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3. 幽门螺杆菌:胃粘膜淋巴瘤是一种B细胞粘膜相关的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抗原的存在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改善其病情,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该类淋巴瘤的病因。 致病因素(1) 物理病因(辐射) 淋巴瘤的发病率不仅与吸收辐射的剂量有关,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25岁以下受

13、辐射的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医用辐射对人类肿瘤的发病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大剂量辐射对人类淋巴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2) 化学病因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中的烷化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化学药物引起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也不很少见,如环磷酰胺、甲基苄肼、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引起恶性淋巴瘤均有报道。在农业生产中,随着农药及化肥的应用,在农村人口中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地增加。 (3) 免疫因素恶性淋巴瘤是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是恶性淋巴瘤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对体内发生突变或癌变的细胞能起到清除的作用

14、。免疫缺陷病人容易发生机会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相关有许多方面的报道,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兄弟姐妹可先后或同时患恶性淋巴瘤。 (5) 病毒病因病毒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与恶性淋巴瘤关系比较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人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 病理 病变部位淋巴结肿大,正常结构破坏,部分或全部被肿瘤组织所代替。镜下可见淋巴结被浸润如肉芽肿,其中可见单核或多核司-瑞细胞(Sternberg-Reed cell),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可有纤维组织形成。找到司-瑞细胞是诊断本病的依据。近年来

15、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病理变化与预后关系很大,为了采取不同的有效治疗,有必要进一步分型,目前国际国内多采用Rye分型,依预后良左分为四型。 1.淋巴细胞优势型;2.结节硬化型 ; 3.混合型 ;4.淋巴细胞削减型 。1、淋巴细胞优势型 是分化最好的类型,亦可被认为是霍奇金病的早期阶段,其恶性程度比较低,病灶常局限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临床症状很轻或没有任何不适。镜下在正常淋巴组组织结构消失的区域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不同比例的增生,而常以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司-瑞细胞少见且不典型。淋巴结无坏死性改变,这种淋巴结与炎症性病变最难区别,容易漏诊。此型约占本病的10%20%,预后最佳。2、结节硬化型 此型很少演变成其他类型。好发于纵隔淋巴结,也可同时累及锁骨上淋巴结,极少见于腹腔淋巴结,临床发展缓慢。病变中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束将肿瘤细胞分割成一个个结节,司-瑞氏细胞常见于裂隙状的空白内,亦称裂隙细胞(lacunar cel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本病的半数,预后仅次于淋巴细胞优势型。3、混合型 可由淋巴细胞优势型演变而来。临床多数有明显的症状。淋巴结的结构弥漫性消失,但在淋巴结最初受累时只有部分结构破坏,病变中有各种不同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并有典型的双核、分叶核或多核的有较大核仁的司-瑞细胞,这种类型变化多样,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