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培养新型农民 “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村稳那么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开展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生气勃勃的伟大实践。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广阔农村,我们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它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当前我国广阔农村地区,尤其像我们昭通的农村,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开展水平不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相当艰巨,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培育新型的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不仅仅是使他们掌握一两项技术,而是要使他们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2、新型农民,还要使他们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全面开展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而,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一、新型农民的含义 在新的开展时期,新型农民的含义应该是: (1)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新的就业观念,为人正直,积极向上,富有事业心,热爱祖国与人民。 (2)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先进农业生产、储运保鲜加工、农业机械、农村能源环保等方面现代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 (3)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了解与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
3、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知识等,能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创业。 (4)形成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创办的产业(企业)科技含量高,产品新、质量好、销路畅、效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科技在应用领域的先进性和开展方向,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同时,乐于带着周围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共同富裕。 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是建设社会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有关资料说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可见
4、,依托产业开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第一、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根底。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开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
5、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当然也不能没有新型农民。 第二、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既影响了现代农业建设,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城乡统筹协调开展,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第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大量的农业科
6、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可以使更多的农民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开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新型农民的标准 首先是生长、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具有推动农村开展的历史使命感的农民。 其次,喜欢学习,追求知识,掌握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具有了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善于尊重规律,务实肯干,热心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第三,富有远见,创造创新,具有开创农村新局面的胸怀和气度,善于团结群众,
7、公而忘私,勤劳致富。 最后,热爱祖国,放眼全球,具有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国内外市场信号,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能以国际市场为舞台,推广中国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四、对培养新型农民的建议 首先,坚持干部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市、县党校作为培训机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分期分批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引导广阔干部转变思路,工作上调架子,把党和政府的职能逐渐向效劳农民、效劳农业、效劳农村倾斜,使其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先导,让干部的言行引导群众,让干部的行动带动群众。 第二,对农民的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围绕对农民群众的“观念培训、知识培训、文明培训、技能培训,全
8、面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使每家每户都能掌握致富技术,有文化引导者,会经营的领路人。大力开展“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评选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改变陋习。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搭建倡树文明风气的载体和平台。 第三,改掉陋习,积极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农业,市民生活也不同于农民。经济的开展使农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其他行业必须不断地从农业部门吸收或补充劳动力。因此要培育农民对纪律、制度、团队精神和社会关系秩序的理解和尊重。除了让农民进行自觉学习性改造外,农业的市场化、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社会流动化也能够不断地不自觉地转化农民的生产习性与生活习性。 第四
9、,培育新型农民要从孩子抓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是国家的希望。要把他们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要从小抓起,从教育抓起。目前的农村教育工作,仍然是整个文化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因而,我们需要农村孩子有最好的教室,享受最先进的教育。同时,让创立小康村、建设新农村内容进学校、进课堂,使广阔教师和中小学生成为农村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义务监督员。 总之,新型农民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艰苦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型农民的培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开展观,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付出极大的热情,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更需要用心呵护、细致耐心,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把他们造就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富裕的农民。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