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其顿历史变迁马其顿的历史变迁民族和地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一片土地上的居民发生了更替历史上也是司空见惯,而像“马其顿这个地名一样争议不断甚至把官司打到联合国确实是罕见。不过再细细想来也是意料之中之时,谁不想和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攀亲呢?金字塔不是没人眼红,只不过能和阿拉伯人抢所有权的埃及土著作为一个民族已然不存在而已。辉煌的古代马其顿前168年古代马其顿人是多利亚人的一支,其早期居住地位于今天的希腊北部,马其顿共和国中南部和保加利亚的西南部。这个地区的南部濒临爱琴海,地势平坦,称为下马其顿;北部地势抬高,称为上马其顿。马其顿人自进入文明时代便一直采用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全国土地的主人,战争中最高
2、的统帅,在对外关系上代表着国家。他同时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库。他们始终没有成为城邦国家的公民,因此,他们对于城邦国家的生活方式一直是门外汉这点和南方的希腊邻居不同,由于这个因素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原因,他们被希腊人称为蛮族。不过虽然如此,马其顿却可以参加只允许希腊人参加的古奥林匹克运动会,这说明马其顿的希腊血统还是被认可的。大凡涉及古代马其顿的书籍都将古代马其顿纳入古希腊历史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伯利克里时代是希腊的内部极盛时代,亚历山大时代是希腊的外部极盛时期。古代马其顿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在希波战争时,马其顿帮助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一公元前450年在位称自己的祖先也是希腊人
3、。马其顿的宫廷也一直在使用着雅典人说的阿提卡方言。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公元前336年在位,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腓力二世是一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曾在底比斯作人质,住在终结斯巴达陆军不败神话的名将伊帕密南达的家中,谙熟政务和军务,并勤奋学习希腊文化。即位以后,他立即进行稳固王权、富国强兵的改革;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交换方式以利于贸易;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根底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内部整顿完毕,腓力二世初试锋芒,首先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色雷斯,使马其顿有了稳固的前方
4、。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奥林托斯,问鼎希腊的雄心已昭然假设揭。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托斯,与雅典签订了菲洛克拉底和约,所占领土得到成认。公元前340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根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
5、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熄灭了希腊一向高举着的自由火炬。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据说,已届98岁高龄、原本是亲马其顿派的领袖伊索克拉底,在逐渐意识到腓力二世奴役希腊的实质之后,绝食而亡。他的自杀与他的老对手、反马其顿派领袖德摩斯提尼为保卫希腊自由而进行的战斗殊途同归,临终前到达了共识,构成了城邦时代的希腊的悲剧的最后一幕。腓力二世在征服希腊之后原本有针对波斯的进一步的扩张方案,公元前336年春,至少有1万人的先头部队,受腓力派遣,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大军将在秋天随腓力出发。一场震动欧亚非大陆的战争帷幕就要拉开。但腓力竟突然在当年夏季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可谓壮志未酬,马
6、其顿的王位由其子,也就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继承。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16岁时就跟随其父出征。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任骑兵司令官并掌管左翼。在右翼被希腊联军突破的情形下,他指挥左翼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显示了卓越的军事天才。腓力遇刺时,马其顿宫廷的骚乱与希腊起义并起,他迅速平定了马其顿贵族的谋叛,稳固了王位,然后挥师南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劫掠底比斯并把它的居民出卖为奴隶,迫使雅典遣使求和,成认他为希腊的霸主。“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而把亚洲的财富带归希腊吧,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继承其父遗志,挥师东征。由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组成的东征军在
7、亚历山大率领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领土,在格拉尼卡斯河畔与波斯大军交锋,并获得了胜利,从此通向小亚细亚的道路洞开。不久,小亚细亚被征服。公元前333年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会战于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即著名的伊苏斯战役,结果大流士弃阵而逃,波斯大军随之崩溃,亚历山大再获全胜。这次胜利使亚历山大挥师横扫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唯有腓尼基的推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陷之后被屠城。至此,亚历山大占领了半个波斯帝国。在埃及,亚历山大被尊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亚历山大在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建立了1座新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日后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331年春天,
8、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史称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据说有20万之众,又有200辆装有锋利刀剑的战车,亚历山大沉着布阵,奋勇冲杀,大流士又落荒而逃,半壁江山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亚历山大随即进驻巴比伦、苏撒和帕斯波利斯,宏伟华美的帕斯波利斯王宫被洗劫一空之后付之一炬,大火数日不灭。逃到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的大流士三世被当地谋叛的总督擒杀,亚历山大借口为大流士报仇而进军中亚,在杀掉那个总督之后继续东进。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越过乌浒河,进人粟特,遭到当地人的顽强抵抗,几经苦战,方告平息。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的邦国军队,当他
9、打算深入印度腹地时,流行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广阔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无奈地停止了东征,分水陆两路撤至帝国首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近10年的东征结束。在马其顿大军的身后,已经是一个范围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锡尔河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了。亚历山大帝国全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患恶性疟疾在巴比伦突然病逝。亚历山大死后的两个月,王后罗克珊娜生下1子,群臣拥立为亚历山大四世。但这个婴儿连同他的母亲很快就成为群臣众将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数年之后皆被杀害。经近20年的混战,逐渐形成3支各据一方的势力,瓜分了帝国。公元前30
10、5年,占据埃及的大将托勒密与占据中亚、西亚的塞琉古皆自立为王,分别建成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统治中、西亚的塞琉古王国;马其顿和希腊那么在原任留守的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之下;占据小亚细亚和局部马其顿的原亚历山大的部将安提柯,一度想效法亚历山大重建帝国,但却于公元前301年在伊浦苏斯战役中为塞琉古和卡山德所败,分裂之势遂成定局。伊浦苏斯之战后,马其顿几易其主,最后在马其顿及希腊建立长期统治的是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贡那特。安提柯王朝成为与托勒密、塞琉古并驾齐驱的三大希腊化王朝之一。安提柯王朝的马其顿力求加强对南部希腊的控制。最通常的方法是在战略要地驻扎卫戍部队,随时准备镇压各种形式的反马其顿活动。与此
11、同时,马其顿还在爱琴海地区与埃及、叙利亚争霸。然而,霸主的地位尚未得到,罗马大军却已压境。公元前217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爆发,因为当时罗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跟迦太基人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历史名将汉尼拔率军入侵意大利半岛,所以罗马没有能力同时跟马其顿大动干戈。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以双方签订和约休战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以罗马名将“阿非利加西庇阿击败汉尼拔告终以后不久,为了限制马其顿在希腊世界的扩张,罗马派执政官弗拉米尼那斯(Flamininus)率军侵入希腊,爆发第二次马其顿战争。这次战争结束了马其顿对希腊世界的霸权,马其顿被迫成认罗马对希腊世界各国事务有仲裁权。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
12、171年,经过几年的僵持以后,罗马军团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纳会战中决定性的击溃了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分解为四个行政区,值得今天的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骄傲的古代马其顿的历史就此结束,直到1991年,再没有出现过一个以马其顿为国号的独立国家。斯拉夫人和土耳其人的到来与统治公元6世纪19世纪罗马帝国对马其顿地区的统治持续了9个世纪,特别是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以后,拜占庭逐渐成为一个希腊化的国家,马其顿地区依然是希望文明的天下拜占庭的历史上甚至有一个“马其顿王朝。但是,从公元6世纪开始,南部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开始南下,并在7世纪渡过多瑙河长驱直入巴尔干半岛腹地,约公元675681年,斯拉
13、夫部落的德拉戈维奇人、萨戈迪蒂人、米亚奇人等部落相继在马其顿地区定居下来,原住民逐渐被数量处于多数的斯拉夫人同化,属于南部斯拉夫人一支的“马其顿民族开始出现了。公元9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三件事影响了马其顿历史的开展轨迹,从此马其顿与保加利亚有了无法割裂的联系:第一,846年保加利亚开始入侵马其顿,到9世纪末已经从拜占庭手中夺得几乎全部马其顿领土;第二,865年鲍里斯国王公元852893年在位接受洗礼,并开始在全国推行基督教,并在869年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那里为保加利亚争得大主教地位,一直受希腊教会控制的马其顿地区的教会事物开始受到保加利亚教会的插手;第三,893年鲍里斯国王开始推广使用洗西里尔字母
14、作为斯拉夫语言的文字载体,这使得马其顿地区在语言上斯拉夫化事实上,今天的马其顿语比其他南部斯拉夫语言更接近中世纪的教会斯拉夫语。公元927年西美昂国王去世以后,第一保加利亚王国迅速衰弱,而此时希腊化了的拜占庭帝国却正进入的到它的鼎盛时期,到1018年,“屠杀保加利亚人的刽子手巴希尔二世彻底征服保加利亚,马其顿重新回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幅员以内。但是拜占庭的中兴为时并不长久,巴希尔二世去世以后拜占廷再次衰弱,特别是1071年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曼齐刻尔特战役中惨败于突厥人,皇帝被俘,随后便丧失了它在小亚细亚的大局部土地,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乘机再次兴起。马其顿的统治权在保加利亚1187年重建的第二保加
15、利亚王国和塞尔维亚间走马灯似的易手,特别是1346年,塞尔维亚的斯特凡杜尚大帝在斯科普里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首都加冕,建立了塞尔维亚帝国,斯科普里一度成为帝国的中心。可惜好景不长,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进入欧洲,在1389年的科索沃会战中三万土耳其军队一举击溃约一万人的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王国,马其顿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奥斯曼帝国征服马其顿以后,将当地信仰东正教的居民都当作接受希腊文化的族群,称他们为“鲁梅利亚土耳其人对希腊人的称呼。在巴尔干设立了“鲁梅利亚行省。土耳其人在500年的统治里积极在巴尔干传播伊斯兰教,规定中学和大学里必须学习古兰经,甚至实行“血供制度,每隔35年定期从东正教家
16、庭抽选78岁的男孩,参加土耳其的近卫军组织,学习伊斯兰教和土耳其语。由皈依伊斯兰的东正教徒后裔组成的近卫军后来居然成为奥斯曼征服奴役巴尔干民族的重要工具。尽管如此,奥斯曼帝国依然保存了原先的东正教体制,维持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东正教的最高地位,此时马其顿地区教会组织主要由希腊人控制。巴尔干火药桶19世纪20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它的欧洲领土受到了周边国家的觊觎,而被征服的民族的自主意识并未消失,逐渐展开自治、独立的斗争,这使得巴尔干变成了危机四伏、矛盾丛生的“火药桶,而马其顿问题在巴尔干的历史和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如前面所说,希腊人曾经在马其顿的教会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而1870年成立的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教会使得希腊人的霸权首次遇到严峻的挑战。马其顿的东正教信徒此时必须作出抉择:参加希腊的或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