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意识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新型农民正成为农村改革和开展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农民中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相当一局部农民尚存在的小农意识的不良影响,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开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标,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小农意识及其典型表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环境下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其中不乏优秀和辉煌的因子,但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一小农意识。小农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
2、乡土意识。传统农民世代以农业为主,农村以至整个中国都有浓厚的乡土性。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浓重的乡土意识使传统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所谓的安土重迁。乡土意识还表现在人们的老乡观念上。不管走到哪里,只要遇到了老乡、同乡,距离马上可以缩短、关系即刻可以拉紧,显得格外亲近和亲热。因此,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农民的乡土观念成为选择友人、同事、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价值选择中,同乡往往是首选的目标。 2.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农民,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的
3、精神和不干活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扩大成果;三是有点成就便沾沾自喜,飘然自得。 3.重农轻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生活在家庭、家族和自然村落环境中,以土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自然经济,使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很小,对流通商品的依赖性很小。同时,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只有在土地上劳作才能养家糊口;只有安于土地,才被视作正道本分,那些脱离农耕的商人那么被视作不务正业。因此,在许多农民的价值观念中存在鄙视商人,甚至鄙视商业行为的情形。 4.缺乏自律。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
4、、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也没有自律。办事一般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观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难谈得上。 5.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共同的利益责权,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小农意识强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传统农民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家庭、家族而不关心社会。 6.小绩那么满
5、。传统农民由于生活在封闭的村落小圈子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冲撞与比照,容易产生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三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被农村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农民进取心不强,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听天由命,知足常乐,缺乏向命运挑战的开拓精神。 二、小农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危害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局部农民中存在的小农意识必然会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危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小农意识的危害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阻碍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6、的生产力水平的。然而,目前一家一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制的局限性明显,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等,再加上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不能完全作为开展经济的生产资料,而只能作为安身立命的生活资料。也正是因为这种狭小的生产规模,使势单力薄的农民无法影响市场,反而受到变幻莫测的市场的制约。农业进一步的开展迫切要求农业规模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社会化效劳,改革现有的农户制为合作制、农场制,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这既是大规模农业生产之需,又是开展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好组织形式,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然而,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自由散漫等小农意识使农民处
7、于高度分散的“原子化状态,合作意识不强,与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农场制、合作制的组织形式格格不入,阻碍着新的组织形式的开展。 2.阻碍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的开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科研方面,我国有众多的农业科研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然而,这些技术真正在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那么相当的困难,导致在我国农业中技术对产品的奉献率很低。随着我国农业资源的日益短缺,农业开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开展必须突破传统农业的概念,充分利用现代工
8、业技术的支撑,将生物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开展高效农业。但在现实中,在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下,这些技术在农村不但没有被掌握,就连接受新技术的思想观念也没有,甚至有些地区的农民拒绝使用新种子,认为风险高。 3.阻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平安农业作为核心,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根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目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后农民增收不明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小农意识的存在。小农意识重农轻商,因循守旧,只顾眼前,不顾
9、长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消费结构虽趋向多样性和合理性,但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主要需求层次较低(生理需求和平安需求)。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多数农民生产主要目标在相当时期内还是解决自己吃饭问题,获利目标放在较低位置。而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开展所需要的农业结构调整无论是种植工程的改变,还是开展加工业、第三产业,相对于传统习惯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和有一定的风险性。 三、新农村建设中逐步改造小农意识的对策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需要思想观念的创新。现代观念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单纯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广阔农民自觉进行观念变革,逐步改造小农意识,
10、牢固树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崭新观念。具体来说,要引导广阔农民群众培育四种新观念: 1、培育市场经济的观念。彻底消除小农意识的经济根源,离不开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农村的社会化、商品化。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使民众从“自然纽带和“人的依赖关系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小农民变成从事社会化的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大农民,使民众变自然的支配(“听天由命、“靠天吃饭)为自己劳动产品的支配、自己的劳动的支配,变自然性的依赖关系为社会性的、全面性的、相互性的依赖关系,使农民由封闭的自然意识向开放的社会意识转变。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奉行的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原那么,必然会冲击小农生产者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确立起来
11、的等级、特权、人情、面子等不平等观念和“等、靠、要的依附思想,确立起竞争、平等、自主等思想观念和意识。因此,要引导广阔农民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遵循市场经济开展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勇敢地面对市场、参与市场,在实践中逐步增强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知识观念、科技观念。 2、培育科学开展的观念。科学开展观集中地反映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开展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既是指导整个经济社会开展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开展观所追求的开展是以现代公民意识为支撑的现代意义的开展。因此,要引导农民树立快速、协调、可持续开展的观念,防止农村经济开展的大起大落,不断增强经济
12、开展的后劲。 3、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在自然经济中,个体丧失了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先辈作为家庭的代表,作为经验和技巧的传授者,作为传统的解释者,获得了至高地位。这样家庭作为生产生活的根本单位,集血缘亲情与社会组织于一体,使得小农意识打上了血缘宗法的印记。“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引导农民懂得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建设新农村就要营造知识至上、人才第一的气氛。充分认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振兴农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要大力开展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根本知识,努
13、力在农村形成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 4、培育民主法制的观念。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特征和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没有法制,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无从谈起。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帮助农民培育民主法制观念,运用多种形式,加强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让农民知法懂法;引导农民树立法制意识,在法治社会自觉遵纪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扩大群众的民主权力,激发群众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观,破除封建社会宗族思想观念,抑制宗族势力开展;引导群众善于运用法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总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正确有效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解放思想,在生动的开展实践中拓展思路,使广阔农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用开展的、符合时宜的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开展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