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效劳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中国思想史和文艺开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天,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精神,联系当代中国和我省文艺开展和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重温讲话精神,深切感受到讲话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深切感受到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效劳的责任和担当。在这里,我就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效劳谈三点体会。第一,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效劳是讲话精神的主旨。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我们党历史上富有开创性的一次文艺界盛会,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讲话给予最大关注并首先加以阐释的是文艺“为群众以及“
2、如何为群众这个根本问题。它指出:“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问题。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毛泽东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也充分显示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力。时至今日,虽然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中“人民群众的所指范围也有较大的改变,但讲话作为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典文献,仍继续发挥着有力的指导作用,是我们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开展道路的珍贵而丰富的思想源泉。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展
3、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开展为了人民,文化开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推进文艺改革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第二,坚持讲话精神,努力做文艺为人民群众效劳的践行者。坚持讲话精神,就必须更加明确文艺创作效劳的对象。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那么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曾告诫我们:“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者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为最广阔的人民群众效劳,是革命文艺的本质特征
4、,也是今天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坚持讲话精神,就必须切实解决好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讲话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并强调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要求“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长进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唯一的最广阔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作家艺术家的生存价值,在于能够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劳动,来提高人类灵魂的质量,真正优秀的文艺家总能借助其作品,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发奋的勇气,给人以未来和希望;而要实现为人民群众效劳的理想,要和读者进行灵魂的沟通,就必须深入
5、生活、深入群众,聚焦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心灵世界,自觉地从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发奋精神来哺育自己,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也是成就无愧于时代的大气之作的必由之路。坚持讲话精神,还必须解决好文艺创作的批评标准问题。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确保文艺创作正确方向,提升文艺创作整体水平的一剂良方。讲话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进而强调:“我们的要求那么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不仅对文艺创作提出了要求,而且也为文艺批评
6、指出了着眼点和归宿点。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应该成为文艺创作一以贯之的行为准那么。勿庸讳言,当前的文艺创作中存在着过于娱乐、过于安逸、过于急躁、过于功利以及远离生活、胡编乱造、流水生产,甚至戏说历史、恶搞英雄、恶俗炒作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思想的迷乱,也反映了文艺批评的缺失和整体水平的下降。向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产品说“不,既是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根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广阔文艺工作者维护人民的根本文化权利的题中
7、之义。第三,切实加强文联工作,不断提升文艺效劳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热情鼓励和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通过各种形式深入生活,始终是省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我省召开了纪念省文联成立60周大会。江西文艺的历程雄辩地证明,“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文艺不断繁荣开展的指路明灯;60年来可圈可点的江西文艺成果,无一不是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放歌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心灵诗篇。近年来,省文联及各协会,自觉地服从和效劳于工作大局,每年都频频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无论是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征程上,还是在可歌可泣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困难的现场,无论是
8、在江西的锦山绣水之间,还是在江西人民老实劳动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总能看见作家艺术家的身影,总能感受到他们心系人民的满腔热情和可贵的艺术良知。为纪念讲话发表73周年,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多批次的采风创作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对文艺工作者深入体察和深刻表现时代生活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密切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为他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向群众学习,从炽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情画意、积累素材的途径和条件。今天,我们重温讲话精神,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文艺创作虽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然而,从人才队伍看,我们既缺少享誉全国的文艺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也缺少开展潜力特别突出的中青年人才,从创作成就
9、看,那种贴近现实并有着强烈艺术感染力、为广阔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火灼之作还不多,那种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又具有独特思想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还不多。这与我省人杰地灵的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也与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江西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资源。真正有长进、有抱负、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应根扎大地、情系人民,而不是身居斗室、神迷市场;应连接地气、连接人心,而不是沉醉故纸、沉醉自我;应矢志不移、潜心创作,而不是趋风媚时、穷尽经营。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满怀执着的理想,满怀珍视的情感,在这片土地开掘属于自己的深井,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我们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江西大地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