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 机关公文办理程序机关公文办理包括拟稿、核稿、会签、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一、拟稿以党组、局机关名义发文,根据内容由各科室拟稿,非职能科室业务范围内的综合性和重要文件由办公室拟稿。 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1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局党组、局机关有关规定。 2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简短。一律用签字笔或钢笔书写,不能用铅笔或圆珠笔。 3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领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写具体的年、月、日。 4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第四层
2、为1。 5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局部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二、核稿、会签公文起草后,拟稿科室负责人必须认真核稿并签名。行文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或部门,必须履行会签手续。 三、审核以党组、局机关名义发文,公文送局领导签发之前,应当由局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文字表述、文种使用、公文格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局办公室对以下文稿予以退回重办: 1未经来文科室负责人核稿的。 2文件格式混乱、眉目不清、头尾不全、附件遗漏及主抄送单
3、位不清的。 3文稿潦草,字迹不清,自造简化字,用铅笔或圆珠笔起草或修改的。 四、签发审批公文,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审批时间。其他审批人圈阅,应当视为同意。以党组、局机关名义发文由局办公室送党组书记、局长签发。十、公文办理完毕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对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公文,应及时整理立卷、归档,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随着社会的开展,科技的进步,各机关职能的不断扩展,公文以几何级数在增加。面对浩如烟海的公文,人们不能也没有必要保存全部公文,而应有选择地重点保存其中有参考利用价值的公文,以备日后查考,为此,必须规定公文
4、的归档范围。 一、应归档的范围 公文的归档范围,是指应予立卷归档的公文范围。立卷归档就是将办毕公文按照一定的原那么组合成案卷后移交档案部门的活动。一个单位公文归档范围的划定必须考虑三个要素:1本机关职能活动,即公文的内容真实地再现本机关产生、开展的历史轨迹,客观地反映了这个单位的管理活动,如行政管理、生产、科研、教学等各种性质单位总是形成具有自身职能活动特点的,其他单位绝无仅有的公文。因此,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根本状况的公文应作为归档的重点,这些内容的公文一旦丢弃或销毁是无法恢复,无处可寻的。当然,这里所言的“职能活动的公文,并不只是“本机关形成的公文,还应包括本机关为了实现自身职能活动所
5、接受的上下级和其他机关的公文,因为职能的实现总是在与各级各类组织的配合中完成的。2公文办理完毕,即公文在处理程序上已经运转完毕,一方面是指收文程序如签发登记、拟办、批办、承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均以处理完毕,完全实现了公文的现实执行效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文程序如拟稿、会商、审核、签发、缮印、用印、传递等多种环节的工作已经完成,但对于收文机关来说,其现实执行效用才刚刚开始。可见,归档公文强调的是公文处理“程序的完毕,而非指公文“信息内容 的完全处理完毕。3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即归档公文必须对本机关日后的工作具有查考凭据作用,或者对社会某一方面的工作具有参考利用价值。公文归档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利用公文承
6、载的信息内容,了解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利用价值,人们就没有必要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公文整理、保管、管理、开发信息等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一般机关的公文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1上级针对本机关的指导性的公文,需要本机关认真贯彻执行或参照执行的领导性公文,如上级命令、决定、批复、规定、方法等。2本级机关主要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公文材料,如工作请示、报告、方案、总结,人事管理决定、通知,财务预决算报表、分析报告及各类账簿、凭证等。3下级机关呈送的报请类公文,如工作请示、重要工作的报告、总结、统计数据等。4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重要的商洽性或审批性公文,或者本机关
7、需参照办理的各种公文,如各种问函和复函,重要规定、方法、通知等。 机关在划定归档范围时,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的处理:1联合办理的公文的处理,原件由主办机关整理立卷、归档,其他机关保存复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公文副本。2兼职公文的处理,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在履行所兼职权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整理立卷、归档。3内部公文的处理,内部公文尽管没有正式公文的格式,如工作方案、总结、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但它们真实地的记载了机关的工作活动,应划入立卷范围。4常用资料的处理,机关业务工作接收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如重要的公文聚集、资料汇编、统计数字、大事记、刊物和有关书籍等,是日常机关工作的重要工
8、具,其本身并不反映本机关职能活动,因此不属于归档范围。但为方便利用,可将其单独整理,保存备查。 二、不予归档的范围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不予归档的公文材料包括:1重份公文;即同一公文有几份甚至许多份,包括一式多份的收文或发文副本,为办理而制发的复印件。2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的公文。3未经领导审阅、签发的未生效公文,一般公文的屡次修改稿只有非常重要的有查考价值的法规性公文、重要的方针政策公文、长远规划等的历次修改稿可以保存,以反映整个公文讨论、修改的全过程。4公文起草人为撰写公文而收集的素材公文。5与本机关工作活动无关的抄送类公文、无价值的会议公文等。6一般的人民来信及无特殊保存
9、价值的信封。 以上公文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只是一个通用的范围,具体到各机关的归档范围的制定时,应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范围,便于文书人员或档案人员实际操作,保证归档案卷质量。十一、公文立卷就是按照公文的特征和联系将假设干具有共同点和联系密切的公文组合成有机联系的集合体的活动。从公文的组成结构中概括出来的为所有公文都共有的共同点,如作者、内容、地区等,是立卷工作的依据。立卷工作主要包括两项工作:分类和组卷。 分类是将机关产生的公文按照一定的特点分成假设干局部,组合那么是把每一小类的局部的公文,按照共同特点组成保管单位。但二者又有相似之处:分类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分中有合,
10、其分类结果是将具有不同特点的公文分别集合为不同类别;组卷的方法主要是综合,合中有分;其结果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单份公文集合为一个集合体案卷。 一、分类方法 公文的分类应该符合分类的逻辑原那么,力求简明、严密。每一分类层次上只能使用一个分类标准,也就是,将一大组公文划分成假设干小组时,只能使用一个相同的标准,不允许同时使用几种标准。通常,机关公文分类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年度分组织机构分问题分保管期限。一分年度 即按照公文形成、处理的年度特征将同一年度的公文分为一类,不同年度的公文分为不同的类别。在现行机关,其工作的方案、总结等都是按照一个自然年度来安排,将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作为一个工作周
11、期,其工作周期中同步产生的公文,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以年度为单位的独立类别,因此,按年度分类,纵向地反映了机关工作的特点和逐年变化、开展的客观情况,有利于现行机关利用和归档之后其他机关的利用。 年度分类,要求根据公文准确日期归入相应的年度。不同年度的公文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否那么,这会打乱公文的时序,给日后的查找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由于工作的连续性,有时也会出现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度的公文,针对这类跨年度公文可采用的常规处理方法有: 1回复性公文放在复文年度,如2000年的请示与2001年的批复,应将请示批复均放入2001年立卷; 2规划性的公文,应放在方案或规划针对的第一年立卷,如
12、“20002022年科研工作规划可以放在2000年立卷; 3总结性的公文应放在其内容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如2001年完成的“19992000年工程财务决算应放入2000年; 4会议公文,放入召开会议的年度; 5标准类公文,应放人公文针对的第一年; 6两项内容的公文,归入主要内容针对的年度,如“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可视内容侧重归入相应年度。二分组织机构 即按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分类立卷。 机关中组织机构的框架,是根据本机关的职能设立的,每一个部门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职权、职责,由各部门自身产生或承办的公文在内容性质上也就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类别。在一个年度内,按照内部各组织机构分
13、类,自然能够保持公文之间内容上的主要联系,有利于专题查找和利用档案。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国党政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的原那么。因此一个机关一个年度内的公文按照组织机构标准分类的步骤是:将公文分成党、政、工、团等四大类别;在四大类别中每一类别再按组织机构继续分类。这种分类的结果,使一个机关的党、工、团等组织的公文与各行政、业务部门的公文分开,文秘部门办公室的公文与业务部门的公文分开,各内部机构的公文也相互分开,各自形成不同的类别,按组织机构的性质从各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反映整个机关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面貌。 在按组织机构分类时,要注意把握好立卷点的深度,一般不要将立卷点确定在最基层的执行层,而应该根据文书
14、工作的组织形式,将立卷点确定在能掌握本部门公文运转,控制本部门公文信息的机构层次上。三分问题 分问题,就是按照公文内容所反映的问题特征来划分类别。 问题分类,可以使性质、内容相同的公文相对集中,较好地保持同一问题公文之间的联系性,为利用者提供关于某一问题、事件或人物等的系统、完整的公文信息。减少或防止了同一问题公文的分散现象。 在选用问题分类时,特别要考虑使用的机关对象和分类层次。由于人们知识水平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各异,往往更多地掺入了个人主观成分在内,致使同一份公文产生的分类结果也可能出现多种归类,使分类时难以给公文准确定位。因此问题分类的方法,适用于第三、四层次的
15、分类标准,通常在组织机构分类下使用。适宜在第一层次采用问题分类的,往往是一些内部机构设置比拟简单或者不太稳定、机构分工不明确而且公文数量较少的机关。一些大、中型组织机关,其内部组织机构较多且相对稳定,各部门职能相对独立,公文数量较多,应该采取先按组织机构分类,再接问题分类的方法,一般不要轻易打乱组织机构采取问题分类。 问题分类时应遵循问题的伸缩性规律。每一个机构对本部门产生和处理的公文总是有主有从、有多有少,立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公文多时,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的具体问题;公文少时,又可以把几个具体的问题概括为一个大问题。四分保管期限即按照公文的保存价值的不同,将公文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分保管期限,通常是在同一个问题之下进行,一般不作为一个机关第一层次的分类标准。 保管期限,是根据各类公文客观存在的保存价值确定。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将应归档公文的保管期限确定为永久、长期1650年和短期15年以下三种期限。这三种期限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定,各个机关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本机关的地位、职能和业务活动等客观情况,制定出更加详细,准确的保管期限表。如有必要,还可以针对公文具体情况,将长期、短期的保存时间划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