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空救国观后感 航空救国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这部纪录片立足于对华侨飞行员抗战事迹的记录,通过寻访大量华侨抗战飞行员后代、战争亲历者、专家学者等,以多元视角、精良制作,讲述华侨飞行员在空战中的传奇经历,刻画英雄群像,再现他们参加抗战的感人故事及命运变迁,突出展现华侨华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以生命和热血参与救国的壮举和赤子之心。对我等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具有极大鼓舞和参照作用,在看完之后,我更加了解到,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是如何牺牲自己,如何誓死救国。 我认为现在抗战胜利这段时间纪录片确实很多,但围绕华侨的影片却较少,航空救国,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华侨,通过航空报国表现这些华
2、侨的意志。特别是看到那个片子里有一段林徽因的话,她就谈到了她的弟弟,她里边有一句话就是谈到“沉默的荣耀,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在我们长期的记忆当中海外华侨确实都是一批很重要的人物,是精英,但是我们总觉得他们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很多富商,有很多大企业家,在文化方面,他们捐助教育,在艺术方面,他们有很多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艺术家,但是他们在军事方面,在抗战的时候他们所作的奉献,往往是我们这些人所忽略,所淡忘的。他们也是以身殉国,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这一点上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陈瑞钿一个王牌的飞行员很有名,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参战,为什么这么不怕牺牲时,他就说了一句话“中国召唤我,这句话太经典了
3、。特别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我们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融媒体的环境下,生活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生活条件里边,我们对于民族的责任感正在不断丧失,这部影片用我们先烈的精神营养去哺育我们,它让我们反思,当中国需要我,国家需要我,中国召唤我时,那我能不能站出来。所以说,荣耀不能沉默,这种责任感不能沉默。荣耀不沉默了,责任感不沉默了,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了,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就能把这种精神财富继承下去。 看一部电影,并非只是在看,而是要思考我们是否能从这部作品中学到什么或者说有什么道理值得我们借鉴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明确和摆正自己入党的动机,坚决自己入党的信念,认清自己的职责才是最重要的,我
4、想我应当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在这部影片中,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劳、临危不惧、勇于向前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所缺乏的,他们分析问题的客观、理智也是我们所应学习的。我想,作为21世纪的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当延续前辈留下来的荣耀传统,在以后的日子里,实事求是,建立良好的群众根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一份力。金陵词人魏艳鸣曾以此写过一幅气势恢宏的对联,兹敬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银鹰惊敌胆,壮士扬威,忆当年利剑穿云,金戈破阵;浩气铸丰碑,人生何憾,留异国青山绿水,碧血忠魂。 第二篇:孙中山救国道路寒假社会实践 读书心得体会 题目:国父孙中山的救国道路 姓名:林晓
5、枫 学号:12152526班级:25班 完成日期:2023年3月5号指导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 。本文主要讲述了国父孙中山的生平革命道路和革命后对中国的影响,他的思想对后世国民的影响,以及本人对孙中山先生就过道路的崇拜之情。 关键词: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国民党 正文: 童年: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哥哥孙眉后来经营牧场和商店,家境才有所好转,也因此孙中山。才得以进入村塾,接受传统教育。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经常向小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也就此在小时候萌生了对洪秀全等反清领袖的崇拜之情。 青年: 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他的长兄孙
6、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后来中法战争爆发后,孙中山看见了清政府的卖国、专治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有所交往。孙中山在此已经拥有了浓厚的革命思想,他想拯救国人腐朽的思想。后来,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之后,孙中山与欧洲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但是却英国伦敦清公使馆诱捕,后来被英国友人救出来。在这次欧洲旅行,孙中山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初步形成。在革命道路上,孙中山曾派郑士良到广
7、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也曾在戊戌变法的时候,找到康有为、梁启超合作,但因改良派一直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在1905年,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根底,建立了同盟会,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他派人到国内各地组织革命,同时又向东南亚各地筹集革命经费。广泛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人参加到反清的道路上。即使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根底、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
8、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胜利的号角: 武装起义爆发后,各省各地革命人士都相继响应,反清的道路就快接近胜利,孙中山同时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来宣统帝的退位,标志了革命的成功,推翻了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22年的君主立宪制。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了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也修改了一系列的法令。 成果的窃取: 革命成功不久后,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革命党本身的松散无力,孙
9、中山被迫退位,让位给袁世凯。但即便这样,孙中山在退位之后也心系国家,为我国筹划了地铁方案,可又因袁世凯执政,方案难以实现。 国民党的出现: 1912年8月,同盟会改名为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组织慢慢的壮大,可是一年后国民党的理事长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杀,国民党的人皆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于是主张了武力伐袁。七月爆发了二月革命,但无奈国民党实力与袁世凯的军力仍有差距,失败后,孙中山便流亡到日本。到了日本,孙中山并没有放弃武力伐袁的方案,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主张发扬同盟会的精神。最后逐渐壮大的国民党组织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保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202
10、3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以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了国会加长临时约法的废气,孙中山联合了西南军阀,在广州见了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在军阀内部和政客都排挤孙中山,孙中山不得不于在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让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后来,孙中山决定筹划一个能改造中国的方案,于是花了4年时间亲手撰写了建国方略,对以往革命的经验做了总结,并结合当前中国形势做了自己的看法。 接受苏俄共产党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且,孙中山先生在之后几年与苏俄的政权人士来往,这为以后得到苏俄的信任建立了根底。
11、孙中山为了能让自己在俄国学到的知识更多人理解,还委任胡汉民、朱执信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大力宣传了民主革命理论。但是,国民党中的陈炯民与孙中山发生了政见的冲突,孙中山被离开广州赴上海,后接受了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在1923年驱逐了陈炯民,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在1924年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创办了黄埔军校。不久,陈炯民发生了叛变,孙中山陷入了困境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致此,国产党和国民党因有孙中山先生这座桥梁共同联合起来抵御了外地和内患。 总评: 孙中山先生可谓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他让中国人意识到中国要独立富强必须要推翻帝国主义,是他带着了一
12、批又一批知识分子卷起革命的风浪,让那些还怀着腐朽封建思想的人得到新外来思想解放。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道路,建立了同盟会,推翻了2022多年封建帝制,即使被人窃取了成果,仍然心系天下人民和国家的未来,不断的学习,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遭到党内的叛变排挤,孙中山先生也不气馁,仍然怀着希望。他在早年受到西方的教育并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文明拯救中国,他曾在早年一次去檀岛的轮船旅途中看见一条高大的铁梁柱,便感慨道:“为何中国造不出这样的东西。这种锐利的先进眼光,超越了当时许多人封旧思想。最早找出中国的问题,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国,创办黄埔军校,推动国家开展,这些种种成果对于未来新中国的成立是
13、如此厚重。 但是孙中山在性格上还是有缺点的,例如:性格固执:再次讨袁时,孙中山坚持抛弃国民党,建立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服从“党魁,而此时受到黄兴的反对,最终导致两人的分道扬镳,这对反袁的斗争受到重大损失。不成熟性:对于如何建立一个革命党,孙中山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点可从同盟会的衰落可以看出,首先他对于党内反对合作的人的态度导致其后期产生了不利后果,其次带有一定的利己主义,把国共合作看成了国民党的容贡政策。最后,选择的非平等性的党内合作影响了两党的健康合作开展。 但是总的来说,孙中山是位与时俱进的革命家,孙中山虽不尽足毛泽东的雄韬伟略,却是一位功不可没的伟人。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众多成员的成功代表,
14、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挺身而出,又在革命需要转折时改变自己的思想,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义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领导了辛亥革命,而是因为他能够适应世界之潮流,符合人群之需要。 参考文献:天下为公2023-11-1建国方略2023-6孙中山全集1981-8-1 第三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给全国人民指明抗战胜利的道路,发动全民族的力量实现全面的抗战,于1937年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日绝交,驱逐日本官吏
15、,逮捕日本侦探,没收日本在华财产,否认对日债务,废除与日本签定的条约,收回一切日本租界。为保卫华北和沿海各地而血战到底。为收复平、津和东北而血战到底。驱逐任何的妥协动摇。 二、全国军事总发动。发动全国陆海空军,实行全国抗战。反对单纯防御的消极的作战方针,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的作战的方针。设立经常的国防会议,讨论和决定国防方案和作战方针。武装人民,开展抗日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军作战。改革军队的政治工作,使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发扬军队的积极性。援助东北抗日联军,破坏敌人的前方。实现一切抗战军队的平等待遇。建立全国各地军管区,发动全民族参战,以便逐步从雇佣兵役制转变为义务兵役制。 三、全国人民的总发动。全国人民除汉奸外,都有抗日救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武装抗敌的自由。废除一切束缚人民的爱国运动的旧法令,公布革命的新法令。释放一些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开放党禁。全国人民发动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发动蒙、回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那么下,共同抗日。 四、改革政治机构。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国防政府必须吸收各党、各派和人民团体中的革命分子,驱逐亲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