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03176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 试论政府工作应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制度,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打造阳光政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必须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自觉全方位、多渠道地接受人大监督,树立新的运作理念,使人大的有效监督成为维护政府形象的根本保证,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和谐开展。 一、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现实意义推进政务公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一)推进政务公开是坚持党的根本

2、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达。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所有干部,不管职位上下,都是人民的公仆,行使权力理应受到人民的监督。我们的全部工作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阔群众所拥护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政务公开,使政府的主要行政活动及其结果让群众了解,受群众监督,必然促使各级干部不断增强为人民效劳、对人民负责的观念,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加努力地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事情办好。只有这样,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信任和拥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3、出来。 (二)推进政务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根底工程。历史经验说明,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开展依赖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1。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随着经济的开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直接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越来越高。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可以催促我们尽可能地把有关政务公之于众,让广阔群众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将促使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国家机关的行政行为更加标准化、制度化。 (三)推进政务公开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透明性、标

4、准性和公正性。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约束,行政、执法部门也同样需要法律约束。市场经济又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公正无私,把保护公平竞争作为一个根本准那么。政府部门为开展市场经济提供法律和政策效劳,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实行政务公开。 (四)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是保证决策正确与科学的关键。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新的形势,行政机关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断,仅靠几个领导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

5、政务公开。 (五)推进政务公开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高度重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约束。实行政务公开,把政府应公开的工作内容、办事程序及其结果如实地公之于众,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和监督,可以有效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应,制约权力的负面效应,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这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推行政务公开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近年来,在推行政务公开中,政府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推进了依法行政,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改进了工作作风,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但是,这项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当前,少数

6、干部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义缺乏必要的认识,工作被动应付,有的认为公开就是公布,公布了也就完事了;有的仅仅把政务公开作为应付公众舆论或上级检查的一个形式,办了政务公开栏,却无重要的、群众关心的公示内容。究其原因,一是求稳怕乱、思想保守。认为政务公开会带来人心不安、社会秩序不稳而不想公开。二是思想轻视。认为政务公开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干部、群众的意见重视不够,研究不够。 (二)政务公开内容不够标准。目前国家对政府政务公开范围划定还比较模糊。因此,局部政务公开范围小、内容少,对群众关心的局部热点问题,应该公开的未能做到全部公开,使群众难以了解全貌;有些应事前公开的内容变成了事后公开。还有的对公开内容避实

7、就虚,只注重对办事依据、程序的公开,却对办事结果不公开或少公开,使人大代表无法实施监督。 (三)政务公开的渠道不畅。当前,政务公开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加之在一些偏远乡镇和农村,利用报纸、播送、电视等媒体的信息通道有自身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信息社会的现实需要。由于信息不灵通,导致政务公开渠道不畅,不仅使信息资源浪费,群众不理解局部政策和要求,形成行政管理难、执法难;而群众想解决某些问题,由于不清楚政策,不知如何着手,更谈不上有效的监督。 (四)政务公开的社会影响较小。由于局部地区信息闭塞,对群众来说,政务公开似乎离他们较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无直接联系,因此不关心,漠然置之,导致政府部门对政务

8、公开重要性认识的弱化,因而使政务公开的社会影响不够,收不到实际效果。 三、全面深化人大监督下的政务公开针对目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充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在主动自觉地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开展,完善和标准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以及检验的标准等,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一)推行政务公开要自觉、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加强人大监督,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根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改革开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并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既有利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9、,也有利于加强政府机关自身的廉政建设,赢得广阔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1.要认真履行监督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监督法既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内容、程序和要求作了全面规定,同时也对政府如何接受监督提出了具体要求。政府及各组成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相关规定,全力支持和配合人大的监督工作。但凡监督法规定政府应当履行的义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确保监督法的各项要求在政府工作中得到落实。 2.要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在具体工作中,但凡法律法规规定应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报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审议和决定;政府制定的标准性文件,应按规定及时报送人大及其常委会进

10、行备案审查;人大及其常委会安排的审议政府专项工作、经济社会开展方案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对法律法规执行的情况,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认真负责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同时,政府还要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出的各项决议和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的办理工作。 3.要加强与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和人大代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在接受监督检查的同时,更多地寻求帮助和支持。要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做好各项衔接和效劳工作,确保人大常委会的各项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二)深化政务公开要不断创新和开展。深化政务公开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主动自觉地接受人

11、大及常委会监督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标准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以及检验的标准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实行。 1.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创新公开方式。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效劳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外,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如实的进行公开。要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政务信息;继续通过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和其他形式公开政务;充分利用报刊、播送、电视、网络等媒体,发挥其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积极运用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以及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形式,对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予

12、以公开;通过各级政务效劳中心对行政许可、公共效劳等事项予以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电子政务,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办证、咨询、投诉、求助等效劳工程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效劳。 2.突出政务公开的重点,不断扩展公开面和纵深度。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围绕行政主体根本情况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面和纵深度。县(市)政府应重点公开本地区城乡开展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重大工程审批和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政府采购,征地拆迁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税费征收和减免政策的执行,

13、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乡(镇)政府应重点公开其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政策,以及财政、财务收支,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学校、医院以及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应继续抓好办事收费、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和办事时限的公开。 3.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措施,建立科学标准的监督保障机制。要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网络3。一是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应采取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群众代表担任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员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或视察。二是各级监察、审计等机关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专门的监督。三是应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设立举报 、举报信箱、举报电子邮箱等方式认真受理群众投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应加强舆论监督。各新闻单位应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和监督,既要宣传好的典型,又要及时报道政务公开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1胡仙芝,政务公开与政治开展研究。2023(4);2陈东平,关于政务公开假设干问题的思考。2022(3);3陈跃斌,实行政务公开要有高度、有深度和制度。1997(5)。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