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非遗文化珐琅工艺初识.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03732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非遗文化珐琅工艺初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非遗文化珐琅工艺初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非遗文化珐琅工艺初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非遗文化珐琅工艺初识非遗文化珐琅工艺初识 林思佳 摘要:珐琅工艺作为西方外来工艺却与中国传统工艺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集大成者,极具传承价值却几近失传,是一项亟待保护和创新的文化瑰宝。关键词:非遗文化;珐琅工艺:金属胎珐琅器 中图分类号:TQ1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14-01 一、珐琅与珐琅工艺的概念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种附着于金属胎体上形成涂层的玻璃质釉料,是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原料,并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作为乳浊剂和着色剂烧制而成的,现多泛指金属胎珐琅器。珐琅工艺则是指将珐琅涂覆或绘制于金

2、、银、铜等贵金属器上,经过数十道工序打造后形成釉质图案表而的工艺。珐琅工艺是一门独特的综合性工艺,涉及到绘画、掐丝、点蓝、烧制、錾刻、鎏金等多种技艺,是中国工艺文化的集大成者。二、珐琅工艺的发展 珐琅工艺的出现得益于釉料的发明及金属工艺的发展。釉料的发明据悉可以上溯到公元前 4000 年或更早的埃及。约七百多年前的元朝时期,珐琅工艺从西方传入中国。因金属胎珐琅器贵重,且制造工艺繁琐,主要为皇家所用。明朝早期,中国匠人经过长年创作,脱离西方原有风格,创造性地结合了我国的陶、瓷、漆、玉等器物造型,并与传统冶金锻造、宝石镶嵌和陶瓷煅烧等工艺糅合,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珐琅工艺。至明朝景泰时期,珐琅工艺发展

3、到一个新的高峰。珐琅器在造型上提高了实用性,纹饰内容上多了变化。釉色更丰富,亮度和纯度也有了更多调性。因成品底色多为蓝色,故称景泰蓝。清朝康熙时期“康熙帝从欧洲搜罗了顶级的画珐琅艺人,调集了造办处的尖端力量,让最有名望的宫廷画师直接参与到画珐琅的创作之中。画珐琅迅速走向成熟。”雍正年间造办处成功炼出国产釉料,使中国珐琅工艺进一步得到发展。乾隆时期珐琅工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其时出现了大量复刻商周青铜器造型的珐琅器及中西合璧的珐琅器。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清宫将部分珐琅器的制作工作转移给粤海关,特名“广珐琅”。广珐琅成为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历史上知名的外贸商品。二十世纪初,珐琅

4、工艺在广州甚为兴旺,仅大新路一带即有超过 200 多位从业者。至抗日战争爆发,珐琅手工艺人流离失所。如今,北京景泰蓝(掐丝珐琅)有着较为成熟完备的工艺制作生产线,成为中国传统珐琅工艺中的翘楚,誉满全球。而广珐琅与国内其他地区珐琅工艺生产仍处丁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亟待保护及创新。三、珐琅工艺的类别 珐琅工艺是火的艺术,非常考验匠人对釉料熔融温度及窑炉火候的掌握。若火候掌握不到位,即会出现器物色彩偏差,需多次磨光、补釉、烧制以趋化境。繁复工序最终使珐琅器色彩純正饱满。依据金属加工和釉料处理手法,一般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画珐琅等几个类别。“掐丝珐琅”工艺是在胎体上用金属丝掐制成纹饰轮廓

5、,焊接或粘结定型。再将釉料填充于内(点蓝),入窑烧制(烧蓝)、打磨(补釉)、镀金而成。“錾胎珐琅”又称内填珐琅、嵌胎珐琅。在胎体上以錾刻敲压起线,在下凹处填充釉料,经多次烧结、磨光、镀金而成。錾胎珐琅的纹饰轮廓线条无接缝,制成后呈现立体感。纹饰粗犷豪放,成品与掐丝珐琅相似。“透明珐琅”工艺指在金属胎上锤錾出浅浮雕或通透图案再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的釉料烧制,亦名“烧蓝”。其利用图案线条粗细和釉料透明的特点,在色彩浓淡明暗变化中增加观赏美感。“画珐琅”又称珐琅彩绘、洋瓷,是在胎体上涂覆纯白釉后烧结或自然干燥,釉而平滑再以釉料绘饰图案。经多次烘烧、磨光、镀金而成。画珐琅工艺善用山水风景、人物故事和卷草纹

6、、花卉作为装饰图案,形成淡雅相宜的风格。画珐琅还衍生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和玻璃胎画珐琅(如鼻烟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珐琅传承人杨志锋等人巧妙地制作出了“中彩珐琅”(掐丝画珐琅,别名釉下彩景泰蓝),同时展现了掐丝珐琅的华丽及画珐琅的淡雅古朴,是中国珐琅工艺在近现代的重大发展。四、结语 漫长岁月中珐琅工艺浸染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呈现出鲜明的地域个性。其非凡的艺术价值贯穿于整个制作过程,每道工序的技艺要求极高,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汗水,并直接体现在中国珐琅器多次于海外收藏市场中拍出高价。但如此宝贵的文化瑰宝却几近失传。期待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这项工艺能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得到更好的传承。参考文献:1张荣.盛世彰功业华彩耀三代清三代铜胎画珐琅的价值与地位J.文物天地,2017(11).2郭强.釉的发明与珐琅工艺起源J.设计,2015(21).3陈丽华.金属胎珐琅器鉴赏J.收藏家,2018(07).4李北.珐琅、珐琅工艺与珐琅器J.钟表(最时间),2019(04).5王惠玲.广州珐琅的盛与衰J.投资与创业,201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