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386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报告二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效果的探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李静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鼻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30例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并给予细心周到的护理。结果:在建立人工气道后,使用人工鼻能有效地保证呼吸道湿度、温度、防止或减少外部细菌的侵入,提高了呼吸道管理的质量。结论:人工鼻有维持气道湿化、过滤吸入气体的作用,并增加了呼吸道防御功能。关键词 人工鼻 人工气道 护理人工鼻是一种轻而柔软,人工替代上呼吸道的湿热交换器。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道的生理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易于吸入空气中的粉尘、异物及病原微生物。为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

2、化的方法不断改进。近年来一种人工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加温湿化过滤器人工鼻在临床代替了传统的湿化方法。我院ICU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起对30例人工气道的病人使用人工鼻( 又称湿热交换器HME),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0例 ,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人工鼻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时间6天102天不等。 1.2 人工鼻 由美国爱德华公司提供,是一根轻巧的双通接管,其内有多层特殊纤维构成的过滤网,从而能起到过滤、保湿的作用。1.3 方法 将人工鼻垂直连接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上,连接要牢固和严

3、密,检查无漏气存在方可。在使用过程中病人不可做大的活动,以免人工鼻脱落或造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移位。在更换人工鼻时动作要轻柔、快捷,避免病人紧张。1.4观察指标1.4.1 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玻璃接头处的性状和在玻璃管内壁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度分为3度: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时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1。1.4.2 痰培养阳性诊断标准:经纤支镜防污染采样,多次检出同一种细菌或痰培

4、养菌量107cfu/ml可判断为痰培养阳性2。1.5 结果 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工鼻组痰液粘稠度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1 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 组别 (例数) (例数) (例数) 合计 观察组 10 8 12 30对照组 3 7 20 30 注:两组比较,X2 =9.895 , P0.01 表2两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比较 组别 阳性 (例数) 阴性(例数) 合计 观察组 11 19 30 对照组 16 14 30 注:两组比较X2= 7.739 , P0.012 护理2.1 注意保持病区环境和空气的清

5、洁,严格无菌操作,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用空针抽取5ml生理盐水,将其内的纤维组织充分湿润,然后将人工鼻连接在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上,每日更换一次,如人工鼻被气道分泌物污染或堵塞时,应及时更换。2.2 保持人工鼻与气管导管或套管连接紧密,防止脱落和漏气。在使用过程中病人不宜做大的活动,以免人工鼻脱落或造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移位。在更换人工鼻时动作要轻柔、快捷,避免病人紧张。2.3 密切观察气道分泌物的性质、量。适时进行吸痰,如痰液黏稠,吸痰不畅,可加用雾化吸入、气道内注水等措施,防止痰液蓄积,痰栓形成,引起导管阻塞。本研究中使用人工鼻的患者无一例发生痰栓引起导管阻塞。2.4 人工鼻不能重复

6、使用,因其一旦经过清洁、消毒处理后其中的氯化锂海绵将失去湿化、温化和过滤作用,故使用后应按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原则进行处理。2.5 应用人工鼻时用空针抽取5ml生理盐水,将其内的纤维组织充分湿润。监测湿化结果,人工鼻内壁可见的水珠越多,证明湿气产出量高,湿化效果好3。2.6 做好口腔护理、鼻饲管护理、皮肤护理等。口腔护理每日2次,彻底清洁口腔,经口插管病人应每日更换固定胶布,定时翻身,可抬高床头或取半坐位。2.7 人工鼻+密闭式吸痰管,使病人气道回路处于相对密闭状态,可避免医务人员多次暴露气道口吸痰而增加感染机会。对呼吸机管道每周消毒1次,或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2.8 用人工鼻时应严格观察呼吸

7、节律、频率、SPO2、HR,及时听诊两肺呼吸音,定期监测PaO2、PCO2、注意缺氧及窒息的表现。出现异常时,应检查人工鼻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3 讨论人工鼻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使患者呼气中含有的热气、水蒸气回到吸气中,保证了呼吸道的湿度、温度,并可过滤细菌,有效地防止回路中的细菌污染,减少了呼吸道的再次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4,提高了呼吸道管理水平,并对空气有良好的过滤作用,增加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促进了呼吸道炎症的消退,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使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从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使用人工鼻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工

8、鼻湿化对于吸入气体加湿均匀,对呼吸道无刺激,有效减少痰液分泌量和吸痰次数,降低了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几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5。从表1可见,未使用人工鼻与使用人工鼻除在呼吸频率未见变化外,在气道痰量、气道湿度、气道分泌物上都有所改变。本组使用人工鼻的患者无1例出现堵管现象。且人工鼻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工鼻在临床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是利用病人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对通气量大、低温、脱水病人会影响效果【6】。并且增加了额外管道,因此,提供的温化、湿化作用有限,同时也增加了无效腔通气。分泌物过多或病人对其有憋闷等不适感

9、的不宜使用。本组应用人工鼻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明显憋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撤下人工鼻后缓解,考虑为呼吸功能受损程度、分泌物的量和质有关 。参考文献:1. 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09.2. 姚景鹏. 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3. 胡靖青,卢佩霞. 气热转换器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2,16(4):2202214. 林颐胜. 对湿化器人工鼻的应用探讨J . 医疗卫生装备,2005,26(7):38395. 韩秀华等.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6,13(2):1214.6吴乃

10、君,迟红丽,于慧,等. 人工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07708附:1. 临床资料一览表一份2 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病历1份对人工鼻湿化危重患者人工气道 效果的探讨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临床资料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诊 断1陈秀梅女398009022008.1.192008.2.8胸腹部闭合性损伤2高 梅女298017442008.2.102008.2.25重度颅脑损伤3庞士成男398037242008.3.242008.4.7肺部感染伴急性呼衰4李庆玲女468055192008.4.172008.5.2脑出血5杨素芹女5880

11、55242008.4.242008.4.30蛛网膜下腔出血6吴庆虎男198082972008.6.112008.6.21颈5、6椎体骨折7王志虎男178095302008.7.22008.7.17.病毒性脑炎8冉庆国男468100132008.7.112008.7.25基底节区出血9曹怀柱男268137792008.9.192008.10.11急性脑梗塞10方道贤女658156862008.11.142008.12.12食道癌术后11郭珍涛男828192632009.1.72009.2.20呼吸衰竭、脑梗塞12田永铁男668191682009.1.172009.2.4脑梗塞伴急性呼衰13孙灿勤

12、女689033092009.3.62009.3.30COPD14倪凤厂男459035962009.3.112009.4.13重度颅脑损伤15郑锡才男819051672009.4.82009.5.14脑干出血16易长怀男609061052009.4.302009.5.18脑出血17王国道男499083702009.6.32009.6.28型呼衰、感染性休克18陆 廷男159096192009.6.232009.7.3溺水致呼吸衰竭19闻海宏男399101922009.7.42009.8.7COPD20张福琴女479135292009.8.272009.9.17重度颅脑损伤21廖延文男429151232009.9.232009.9.30头胸腹多发伤22陈安全男559165122009.10.172009.11.17心源性猝死23赵雪辉男3691862220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