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04102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 吴建军 2016 年 9 月,中国学生核心文化发展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虽尚未修订,小学美术教师也要有意识、自觉地以高中阶段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为参照,来加深学生对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的图像在生活中变得随处可见,全民进入读图时代,也使得图像识读能力成为必要的素养。同时,图像识读还可以提升美术表现力,加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图像识读,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图像识读

2、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讲练结合,促进图像信息识读 美术图像中的线条、色彩、肌理等,都是美术学科特有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形式较为独特和抽象,只有通过教师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地解说直接可见的视觉现象,才能让学生迅速了解其中的知识要点和技能技巧。再通过课堂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才能进一步巩固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升图像的识读能力。例如,教授浙美版四年级水墨画鱼花鸟小品等国画课时,教材中提供了多幅让学生识别和解读的名家作品欣赏图、步骤参考图,学生欣赏时往往只局限于对表面图像的分析,还以“像”与“不像”来衡量的其价值。对水墨写意作品,学生很难欣赏,因为其形象不具体、不写实,学生不懂得画中的精

3、神内涵、笔墨情趣等,无法与画面形成共鸣,进而无法对课堂产生兴趣。教师可结合希沃白板放大图片的方式,讲解画的内容,造型,用笔、用墨特点及作品的情趣、隐喻、内涵、精神、境界等。对步骤参考图,适当放大图像的细节、局部,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可以对国画作品中的知識和技能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对知识技能的教授不仅直接,也兼顾了系统性,可以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和技法,提升学生对国画的认知。又如,教授浙美版我们爱劳动一课时,教材提供的是劳动场面的主题照片,因历史的原因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深,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更不能很好地体会劳动者劳动的姿态。教师应对每张照片的劳动历史背景一一进行讲解,化深为浅,化生为

4、熟,再结合现场模仿各种劳动姿态,把深奥的道理、隐藏的知识技能,变得明白易懂,拉近学生与劳动者的距离,也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二、追问提问,促进图像文化内涵识读 美术图像中的形式美法则(如对称、韵律、节奏、均衡、协调、和谐、变化、统一等等)受不同时代、民族、地域影响,是人类审美文化积淀的产物。教师应通过追问,一步一步、一环一环地提问题,促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以读懂画面表现的内容,层层揭开隐藏在画中的文化内涵,从而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如,教授浙美版三年级奇石时,在学生观察欣赏奇石图片后,教师可进行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石头来装点房屋、公园?为什么这些石头看起来是奇特的?除了

5、造型奇特外,还有哪些不同?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纹样又有何不同?这样的奇石你知道哪里有吗?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奇石?你想对古今“石匠”说些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在追问中揭开图像的秘密,观察、思考更认真深刻,从而能感受到中国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三、质疑讨论,促进图像审美情趣识读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之下,共同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探讨、辩论,营造集体氛围。学生与作品进行最直接的对话,可以对图像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大胆地表达出个人的想法。而这种碰撞,也能促进发现、感受图像中的审美情趣,获取审美感受。但教师引导讨论的问题要提得正确,不可含糊不清,也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浙美版塔时,为了

6、让学生感受塔的优美造型,课中教师巧设辩论题:“有人说塔可以算是古代最高的建筑,但一点美感都没有,你们同意吗?”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塔身慢慢向上变小,我就觉得很美。”“塔高大挺拔又雄伟壮观。”“塔有千姿百态的造型。”“塔有对称均衡的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质疑,让问题逐渐深入。又如爱书藏书一课,在赏析藏书票环节,用希沃白板放大书中的藏书票,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这些藏书票有什么奇特之处?”学生交流后各组代表小结:“藏书票是拥有这本书的一种标志。”“藏书票由图案和文字组成。”“藏书票不是直接画的,是刻在木板上拓印的。”“藏书票的图案有寓意。”教师再抛出话题:“大家对藏书票的

7、美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加深了对藏书票的创意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藏书票的审美情趣的感受。同时讨论后又引申出不同的问题:为什么藏书票尺寸不大,为什么方的多等。学生讨论更加积极,在图像识读中,辨析了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现出的深刻审美情趣。四、比较鉴别,促进图像价值取向识读 有了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法,找出图像中的异同点,能避免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优劣作品比较、多幅纵横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让学生识读图像,加深对图像的理解,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人格和价值取向。如教授浙美版秦陵兵马俑博物馆时,教材中提供了几幅不同姿态的兵马俑,加上网络收集的,教师即使

8、对这么多的图片进行一番介绍,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在欣赏兵马俑时,还是兴趣不高。笔者课后反思,对课堂进行了改进,在引导欣赏大量兵马俑图片前,在白板左右两边同时展示兵马俑实物图片和伪劣赝品实物图片,进行情境式的比较:“今天大家都来当文物专家,仔细观察两张图片,甄别其中哪张是赝品,并说说理由。”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左边的兵马俑面部有表情,右边没有。”“左边的衣服纹理皱褶比较明显,右边不明显。”再通过与其他朝代陶俑造型图像的对比,学生了解到了兵马俑崇尚写实、形象生动、造型逼真的特点,给人明快、精致的印象,会对古代人民高超的技艺产生赞叹和敬佩之情,从而会更加尊重劳动成果,更好地保护本民族的文物。本文例举的几种引导图像识读的方法,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等灵活应用,交替使用或几种方法共同引导,让学生识别和解读图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形成视觉文化意识。(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