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摘 要】在戏剧教学中,个性化地分析人物台词,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借此更好的落实新课标中明确的“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人文教育。【关键词】语言;情境;感悟比起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戏剧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显然少得多,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一共只出现了三篇:雷雨、窦娥冤、哈姆莱特。一直以来,我们对戏剧单元的处理显得平淡而常规。因为戏剧单元确实不好处理。首先即使是节选的文段,戏剧的篇幅也很长,这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其次我们对戏剧教学研究的缺乏,对戏剧教学的科学理论指导感到陌生;还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多少会让教师和学生对戏剧单元放松要求。戏剧集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
2、术等多种有机成分于一身,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也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戏剧教学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戏剧如火把,是对人性的最深层探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文学里有着神秘的力量,可以让读者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在文学这面镜子里能看清楚自己的形象。戏剧教学对于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无疑可以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再来,优秀的戏剧剧本总能同时拥有诗的语言,小说的迭宕,散文的诗意,就像国王拥有幅员辽阔的疆土一样,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大有裨益。在我们的戏剧教学中,如果停留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征的简单概括,或者组织学生读读剧本、演演课本剧,这种课堂上机械
3、的归纳和停留在外表的热闹,缺失了课堂上对戏剧作品中人物台词的深入探究,这对于戏剧艺术的赏析是“买椟还株的做法。我认为,人物台词的赏析应该是戏剧教学之魂,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语文教学中,“要致力于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语言教育在导向上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素养成为目前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希望通过人物台词的赏析能够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从而为学生翻开一扇了解戏剧和鉴赏戏剧的大门。“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如何个性化地分析人物台词,下面结合雷雨教学谈谈我个人的做法。一、抓住“字眼,培养语感戏剧文学和其他叙事文学
4、一样,都是把塑造人物形象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而戏剧文学在人物塑造上又有其独特性,戏剧主要是通过冲突来塑造人物,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当从剧情出发,把握矛盾冲突,进而从语言入手,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然而戏剧语言包含丰富信息,往往不是直接宣泄于词语的外表,而是蕴含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这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感受、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文中传神之语,即所谓的“字眼,在课堂上咀嚼揣摩,那么可以让学生深入剧情的理解和体验。在雷雨的第二幕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意外相逢,在周朴园还没有认出眼前的鲁侍萍时,两人在交谈中追忆到三十年前的生
5、活,周朴园很动容的说了一句“无锡是好地方,一个“好字,看似无心之语,实际大有文章,之所以喜欢那个城市是因为喜欢在那座城市里的生活。正如弗洛伊德说:“但凡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换而言之,周朴园的潜意识里一定深藏着两人相恋相爱时的美好画面。这恰恰是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复杂与深刻,既有残酷、虚伪、阴险的一面,也有温暖、多情、沧桑的人性之处。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就是活的人,一个“好字,让周朴园这个人物“活了起来,足以生动充分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对于侍萍来说,她对眼前的周朴园的爱恨交织也同样表达在台词里,值得细细揣摩。当周朴园认出她时,她说:“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
6、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为什么侍萍在这时首先想到的是“老?为什么她关心的是自己容颜的衰老让周朴园无法认出?当一个女人在男人面前,对于自己的“老感到那么在意,那一定有着伤痛又温暖的情感,从中可以读出无限的感慨,在两人的悲剧之中仿佛可见当日的刻骨铭心。一个“老字,带我们走进了侍萍的内心深处。语言的本质是“心灵的书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但凡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的旨趣最贴合的符合。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即通过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去接近作者的旨趣。1我们在教学中如能这样抓住传神之词,再加以适当的阐述,那么引导学生赏析作品时更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因此,在教
7、学中对于“字眼的处理,要重锤敲击,要泼墨如云,这将使课堂点燃智慧的火种,能成为思维的创新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当然,要找出文中的“字眼,这就需要夏丏尊先生所说的“一般作为教师,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2同时,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生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感经验去体味作品,才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敏锐的感觉,与作品内容产生认识与情感上的趋同与共鸣。二、回归情境,感悟人性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第一根本理念,有力突出了人文教育方面的要求。有别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那么是教学生如何
8、认知自己主观的精神世界,懂得“人是什么和“为何而生,塑造着人的心灵。3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重荷下,出现不少“贴标签的做法、“填鸭式的教育,使得最具灵性之美的语文学科变得枯燥无味。对于戏剧单元的处理同样难免陷于这一误区。高尔基说:“戏剧是从性格开始的,它只能从性格开始。 在雷雨中,曹禺先生没有把人物概念化、简单化、脸谱化,而是真实深刻地描画出了人物复杂丰富的性格特征。为了突出文中人性之美,回归文本是必然,回归情境是捷径, 因为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必然要以语言文字这一媒介来实现教学目的,否那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就被淹没了。比方,与学生讨论“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时,课堂中可以尝试抓住几个有效的情境。鲁侍
9、萍回忆起那个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风雪之夜,她说“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鲁侍萍反反复复提到“你们,显然,在她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周家的人。这就必须注意一个特殊的情境,即故事发生的年代“光绪二十年(1895年),此时的周家正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贾宝玉要想与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宝玉与袭人或晴雯就更是不可能了。如果脱离情境,而以我们现在的目光来看,一
10、个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现代青年爱上一个女仆,不仅无可指责,而且有反叛礼教的意味,多鼓舞人心啊!然而这样的故事放在过去只能是一个悲剧,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也类似于家中的觉慧与鸣凤,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关系。对于周朴园而言,爱上侍萍是真心实意的,抛弃侍萍或许更多是出于无奈。对此,曹禺雷雨创作回忆进行补充“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方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4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 文中写道“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可以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内心该是极度痛苦。
11、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帝让鸭子作了兔子的新娘,兔子是爱过鸭子的,只是不能像一只鸭子那样爱它。不可否认周朴园是爱过侍萍的,只是不能跨越阶层像一个贫民那样爱她。曹禺也说过“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成心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4五千元的支票在文中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情境,周朴园试图以此打发眼前的侍萍,以金钱买通一切,表现出的是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另一面残酷的人性金钱是万能的,它既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可以赎回自己的良心,足见其圆滑、自私。每一个情境都蕴含着特殊的情感,走入具体的情境,才能获得更直接的情感
12、体验,试想,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回归情境,毫无疑问,对周朴园的分析将变得绝对而片面,那么,又何以见出人文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正是语文课人文教育的优势所在。学者肖川描述过教学过程中的最正确状态,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学生感受到人性之复杂,并深深领悟到人性之善的可贵,再适时给予勉励“但愿已被世界蔑视的真、善、美永远不会离开你,但愿这三项永恒的无价之宝永远像金项链一样佩挂在你的胸前,让学生在“百感交集中感觉“妙不可言。戏剧台词的生动就在于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13、,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联想、遐想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字眼,能够回归情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走入由语言文字的构成的奇妙空间,沉浸其中,收获真善美的享受,生命心灵的感悟,甚至是人格的提升。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莫言作为一个获奖者说了这么一段话:“必须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创造出来,要把目光往那个方向看,盯着那个在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有伟大的小说在向我们招手。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但对于人物台词的个性分析却是戏剧教学的必经之路,因而在教学也应该怀有这样一种探索的意识,想必经由一番的点拨指引,会让学生心生梦想,朝着人类的这一精神瑰宝前进。参考文献:1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辑)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3卫灿金,武永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4曹禺.雷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