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高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是最为根本的出发点。入党动机纯粹与否,会影响受培养对象今后开展进步的方向,会影响周围群众对党员的看法,会从根本上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关系到队伍开展工作的成败。在诸多的大学生党员教育课题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就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者们多是遵循四个步骤的研究路径:先是探讨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意义;然后归纳出现今普遍存在的各种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紧接着分析各种入党动机背后的社会深层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些研究,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入党动
2、机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如果仅仅从受教育者身上寻找症结所在,而不去思考已有教育模式本身的缺陷和有待改进之处,那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有鉴于此,本文以反思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工作本身为要务。一、高校现行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缺陷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是广阔高校党务工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该教育模式具有三大优点:注重教育内容的整体性、突出教育层次的理论性和确保教育对象的普遍性。但是,随着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入党动机教育模式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缺乏,实际上是和前述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诸特点相伴随而生,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3、(一)整体性教育有力,方向性教育淡化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往往能够以其庞大的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整体性教育的作用。在党校培训班的学习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几乎可以一无遗漏地了解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党的历史和党在各个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系统讲授,无疑会对大学生正确树立入党动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事物总是存在着两个方面,对知识整体性教育的突出,经常会导致对方向性教育的淡化。许多同学在掌握了党的相关知识之后,并没有能够进一步思考和检讨自己为什么要入党这一根本性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系统的知识讲授反而冲淡了教育的核心内容
4、-入党动机教育,最终导致了方向性教育的淡化。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问题。但是,众多答复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对先进性的追求。而此处的先进性,不能够被片面地理解为单个人的先进性,而应当是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二)理论性教育丰富,实践性教育缺乏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无一例外地特别注重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就是通过党课和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来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入党动机教育方式。很多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陶醉于这样的一幅理论教育图景:邀请到某位学有专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作高集中度的几课时的入党动机教育的精辟演讲,换来
5、台下如雷般的掌声。这种灌输式的入党动机教育,其较为成功者确会唤起青年学子追求入党的激情。但是,入党动机教育的目的能否在短短的几课时中就可以轻易实现呢在短暂的激情之旅后,学生心中究竟会留下了对党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呢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必须经历知、信和行的三个过程。理论学习只是解决了“知的环节,但是,理论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单凭理论学习要到达“信和“行,必然是力有不逮。只有实践中的身体力行,才能让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较为彻底地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的“信和“行问题。然而,实践活动的欠缺,也正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软肋。(三)普遍性教育充足,针对性教育欠缺现行
6、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也特别强调健全的组织生活。有研究者认为:“做好学生党员组织开展工作是党支部的重点工作,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如听党课、讨论开展对象、入党的党员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党员表彰大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这种观点既颇具代表性,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相比较理论教育而言,组织生活会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高校组织生活有着自身的特性。例如,就党内评议而言,虽然很多同学可以做到在态度上真诚相见,让听者感到振聋发馈。但是,这更多的是起到一种敲警钟的作用。敲警钟可以让听者警醒,但是,对于那些入党动机不是很纯粹的同学来说,他们在思想上更需要的是
7、“扶上马,送一程。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组织生活之外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动态的跟踪调查,对症下药,才能够起到切实纯粹入党动机的教育效果。二、高校现行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成因分析现行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形成,离不开高校这一特殊的党务工作环境。因此,只有对高校的党务工作环境进行考察,才能够准确地分析该模式所存在缺陷的成因。这些成因包括:(一)入党动机理论教育和实际培养工作的内在脱节一方面,在大多数高校,入党动机的理论教育工作,主要是交付给相关的理论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样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多是由本校社科领域的学者教授构成。高校入党动机的具体培养工作,一般是由学生所在院系的辅导
8、员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来齐抓共管。辅导员等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认为,入党动机的培养主要涉及到一个人内部的思想状态,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入党动机理论教育工作和具体培养工作的内在脱节,导致了党务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实际培养工作者在工作方向上都不可防止地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因此,他们难以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有效的思想纠偏,始终存在工作上的隔靴搔痒之憾,也衍生出了前述的“整体性教育有力,方向性教育淡化的问题。(二)党务工作经验缺乏有效的交流传承链1.学生工作的形式主义催生了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国内的高校,在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标准设置上,多偏重于一些可以进行外在衡量比较的工作指标,包括
9、: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寡、学生社团活动的频率、各院系学生在学校中的获奖人数、学生事故的发生几率等等。可量化的指标,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常会使得辅导员们产生“重表现,轻动机的工作倾向,这无意间对形式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工作的形式主义进而催生了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党务工作的考量中,许多高校往往以入党申请书的递交数量、党课的培训次数、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开展党员数等等指标来考核各院系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如此的考核标准,自会使得各院系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外在行为,从而导致了对内在思想状态尤其是入党动机培养的无视。对学生入党动机培养的忽略,客观上又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
10、难以有意识地去积累相关的入党动机教育工作经验,同事之间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经验交流和传承工作。2.研讨会的形式化在绝大多数高校,往往会每年或每学期就党务工作召开假设干次的研讨会。但是,这种研讨会的交流形式多以论文为主要载体。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将自己活生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总结,并且掺入大量的理论性材料,以力求上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这种理论上的升华,是以实践经验的舍弃为代价。因此,在这些研讨会论文中,难以看到对党务工作经验的详尽记载,也难以引起其他党务工作者的阅读兴趣,自然也就难以起到相应的交流作用。3.辅导员工作的各自为阵目前的高校,在辅导员工作方面,大多实行分工负责制。每一
11、个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或者是几个班级,每一个党务工作者(实际上多是由辅导员兼任)也因此有着自己的明确的一亩三分地。如此的党务工作承包责任制,大大降低了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工作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党务工作经验的交流和传承链条也就由于分工的原因而被隔断。(三)高校扩招后党务工作压力的剧增高校扩招后,无论是学生工作还是党务工作的压力均是剧增,这使得党务工作者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党动机培养工作。具体表现如下:1.党务工作者数量严重缺乏扩招后,各方面的学生工作量都大大地增加了。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辅导员(也就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和学生工作量整体增长的问题
12、。这使得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变得心有余而力缺乏。许多党务工作者只能够调高工作重心,将自己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整体作普遍性的面上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思想状况的针对性教育,那么只能先放在一边。2.党务工作者素质难以提高由于即便是投入大量的时间,还是疲于应付学生工作,基层党务工作者们也因此缺乏自我培养、自我开展和自我提高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自我教育时机的欠缺,大大影响了辅导员素质的提高。3.就业压力的冲击伴随扩招而生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眼光变得更为“实用主义和功利。5 许多同学毫不讳言,认为入党就是为自己将来毕业后找工作增添一枚砝码。同时,也有许多高校将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在
13、这种大环境下,许多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入党动机培养工作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三、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转型所谓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转型,也即实现教育模式的三个转向:整体性教育向方向性教育的转向、理论性教育向实践性教育的转向、普遍性教育向针对性教育的转向。在这三个转向中,第一个转向最为重要,它指引着第二个和第三个转向的完成。(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方向性教育在入党动机培养中,有许多工作必须同时展开,众多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可谓头绪众多。因此,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务工作者才不会如堕烟海,找不到工作的方向。如何突出方向性教育,如何凸显党员起模范带
14、头作用的先进性内涵,是当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二)做好实际培养,强调实践性教育要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倾向,就必须开展大量和入党动机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这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达成:1.党务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和交流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党务工作座谈会、辅导员党务工作交流会等固定平台,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手经验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并且,还可以考虑开展入党动机的调研考察和问卷工作,使得培养模式更符合本校的实际状况。2.言传身教通过邀请本院系学生所熟知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教师党员来现身说法,与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入党动机的培养和纯粹过程,可以发挥出比传统的理论教育更为强大的感染力。3.身体力行要考察
15、受培养对象是否具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就应当给予他一个发挥先进性的平台。党务工作者可以为每一个受培养对象确定帮扶对象名单,并通过受帮扶者的信息反响来判断受培养对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实际效果。(三)重构入党门槛,加强针对性教育几乎每一个学校院系一级的党支部,都对入党门槛进行了精心设定。一般来说,这种门槛的设定,主要是围绕着学习成绩和社会工作两方面来进行的。但是,这种入党门槛的设定和运作,解决的仍然是某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外在行为标准,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触及行为人的内在行为动机。这就好比是一个长跑工程,可以要求运发动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终点,但是却不能够判定运发动究竟是持有个人主义抑或是爱国主义的想法跑
16、到终点。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行为往往可以是不一致的。“人们既有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那么,也有可能为了实现某些不正义的愿望而遵守规那么。 因此,注重外在行为的考核,并不能够到达针对性教育的效果。为了加强对内在入党动机的考察,建议可以在原有的入党门槛上专门单列出“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项考察标准,以有针对性地对入党动机本身进行考核。在具体的考察工作中,党务工作者首先应当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内在动机有着准确的把握。这既可以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的阅读来考察,也可以通过与其的谈话来加以考察,更应当通过对其长期的表现来加以考察。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教育者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真实入党动机。其次,对入党动机的考察,应当注重走群众路线,积极听取周围群众的评议和建议。高校学生工作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