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患冲突与诚信的缺失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冲突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诚信的缺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诚信是人类道德之本、为人之基,是处理各种关系、指导各项活动、解决各类矛盾的坐标。诚信的缺失,也必然导致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严重影响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当前医患冲突的根源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根结在于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卫生体制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卫生法制不健全。当前医患冲突的根源主要是:1、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患者
2、不堪负重。尽管国家采取了措施(如降低药品的价格等),但医疗成本仍居高不下,除少数富裕阶层外,普通人群日益不堪治病的重负。普通人群对医疗机构追求商业利润的行为,怨声载道。市场经济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如药商)自然要考虑自身利益,而“利益”的渊源最终还是患者。“白衣天使”的形象和感情淡化了,医患间的敌对情绪加重了。2、疗效和患方的期望值反差太大。患方认为自己出了钱,就应该得到应有的服务、理想的疗效。只要疾病得到了治愈或缓解,即使花了较多的钱,多数病人也能理解,且一般不酿成医患冲突。但是,当病人的经济耗费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疗效时,患方心态失衡,医患冲突就会爆发出来。3、医患
3、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方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而医方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正确把握病症。医患间戒备心理加强。4、医疗体制改革没有考虑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由于收入差别较大,享受的医疗服务实际需求和待遇相差较大。为满足不同收入群体之需要,虽然社会上建立了相当多的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但医疗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医疗环境的高标准、“富人医疗”趋势严重。医院在所谓成本核算、自负盈亏的压力下,医生救死扶伤的仁术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医疗机构公益性、福利性光环的消失,使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承受。5、医疗保障制度滞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国家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医患冲突更加复杂化。二、诚信缺
4、失在医患冲突中的表现医疗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金钱为基础的医疗物质资源;一类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医疗技术资源;另一类则是以思想、道德、文化为基础的医学伦理道德资源。这三类医疗资源经过有效配置和市场运作,都可以转化为医疗资本。当今社会不但要重视有形医疗资产,如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而且还应该重视无形医疗资产。诚信作为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存、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生命线。但是,很多医疗机构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医患间信任危机,医务人员“谨言慎行”。医学是经验科学。经验的取得,一是来自书本,再就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后者是最主要的来源。一位名医的诞生、青年医生的成长,最行之
5、有效的方法是以老带新,靠传帮带。曾几何时,我们看到老教授、老专家在门诊、病房里现场手把手教、对比着讲、做示范。年轻的医务人员特别重视老教授带着他们查房,一旦发现问题,老教授都会在病床前及时纠正、现场答疑解惑。这是年轻人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然而今天,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相互猜疑,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又惴惴不安地离去,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据报道,医患双方通过摄录的方式保留证据的做法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医患双方彼此的戒心到了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任危机。医患双方维权的基础是诚信,而诚信的丧失势必导致医患冲突频发。2、规避手术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在探索中发展的
6、学科。过去医生的准则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现在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在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临床又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和诊疗措施,而病因又比较复杂。患方强调自己享有知情同意权,医方稍有不慎,患方就会以不知情来控告。而医方因“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医疗风险责任增大,就会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举证不能所带来的巨额赔偿。怎么办?为规避风险,分清责任,医患双方签订手术公证,以期取得法律上的证据。手术公证实际上是医患双方缺乏诚信的无奈之举。 因害怕引发医疗纠纷,刻意寻求保存证据,使医学实践和
7、医学探索受到很大的制约,最终受损的仍是患者。3、自卫性医疗,以求自保,损害患者根本利益。自卫性医疗是指医务人员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以求自保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医疗服务的行为。如惧怕漏诊进行拉网式检查、回避有风险的手术或片面夸大手术风险、没有必要的会诊或转诊、推委重症病人等。自卫性医疗不是完全出于对患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医患冲突,实际上是医患之间信任度降低所引发的戒备心理的表现。医患关系是以保持健康、消除疾病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在医疗技术落后的时期,医生始终占主动地位,患者服从医生乃天经地义的事。这时期的医患关系主要靠道德信念来维持,靠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8、,因此,要求医生仁慈、正直、庄重、值得信任。医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在享有医学科学发达带来的健康和前所未有的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人性和道德的丧失。医患间的信用关系被消费关系、供求关系、法律关系等“物”的关系所淡化,医患关系的“诚信”基础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医患间的猜疑及隔阂。患方开始怀疑医者诊治的科学性、正当性、及时性,医方开始担心患方无端的指控与闹事。据美国的一项对全科医生的调查表明,在300名全科医生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有因怕医疗风险而采取自卫性医疗的行为。在我国也是普遍现象。自卫性医疗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加重患方的负担,造成医务人员心理障碍,而且使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医
9、患信任更加危机。既损害患者的利益,也影响医方的评价。4、忽视人文关怀,人为地增加患者负担。诚信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是人文关怀的真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应该倡导诚信。但是,我们在深切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活力、效率、丰富和优势的同时,却不能不为其间的无序、失信、欺诈而困惑。医疗服务行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医患冲突的加剧,近乎天文数字的巨额索赔,医务人员的顾虑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小。“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动摇了。如手术签字的范围扩大了,风险大的手术有的医院要求多名病人亲属签字,有的还进行公证;甚至副作用大的药也要病人或其亲属签字才用;病危的范围扩大了,患者病情稍有变化就马上发病危通知,要求亲属到场
10、签字;完全可以在门诊进行的手术,改到手术室去做,甚至住院手术,以增加安全感;一般护理改成特别护理,甚至进重症监护室;迎合患方的要求,无视诊疗规则和操作规程等。对患者缺乏责任心,缺少人性化的关爱(尽管做到人性化关爱,一旦出现问题病人也不理解,只要钱)。医院的信用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信用标准,因此,医方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充分考虑患方的切身利益,“关心病人比关心疾病本身更重要”。三、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医患冲突中诚信缺失的根源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剖析。1、卫生体制建构的不完善,支撑诚信发挥作用的机制没有保证。医患冲突中,诚信缺失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伦理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
11、则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也就是说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体制和管理制度被打破了,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体制和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医方得不到有效监管,患方的不正当要求得不到有效遏止。对挑战诚信的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及时予以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包括医方和患方)利用体制上的空隙和管理上的疏漏以失信的低成本发不义之财的气焰。2、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混乱。在价值追求上,医院无疑应该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医生则应该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如果说这种价值追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医院的资源主要靠政府支持、医生的基本生活条件主要靠国家提供而比较容易得到实现
12、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承认,当今,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也对原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冲击,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在一些医院和医生中时有表现,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不惜牺牲病人的利益。在各种利欲的强大冲击下,诚信显得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能苛求医院和医生只考虑社会利益。如果没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仅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成问题,医生的生存也难以保证。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生价值观念冲击最严重的后果不在于医院和医生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的严重错位。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医方对患方不诚信的背后
13、折射出的实际是医方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而这反过来也加剧了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四、构建诚信基础,调适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也是道德关系。理想的医患关系是以诚信为基础,平等,尊重,信任,默契,充满人文关怀。构建诚信-合作-互谅的医患关系模式,必须走“以德治医”和“以法治医”相结合之路。1、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优化伸张诚信的法治环境,为诚信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现实社会中,要使社会有良好的诚信秩序,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做为保障。我国目前还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医疗卫生行业立法又相对滞后,医疗体制不健全,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在利益驱动下,失信者敢于冒风险去敛取不义之财,抗害患者。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信用
14、危机,除了加强医药领域的管理外,重要的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立法先行,做到有法可依,“以法治医”,为诚信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2、利用网络技术,加强诚信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使挑战诚信道德行为者付出血的成本。 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处罚力度,使其失信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才能遏制不讲信用者谋取私利的侥幸心理,使挑战诚信道德行为者付出血的成本。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诚信的社会监督,使失信者声誉扫地;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3、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公民诚信观念。治理诚信的缺失固然需要法律的支持,要以“法治”为主,但法律手段有自身的局限。道德教育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能够起到“法治”不能起到的作用。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和人民的承诺,是国家诚信的最低线,诚信是法的灵魂。即使在“法治”发挥作用的领域也需要诚信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节,道德教育也有利于推动法治的实现,所以,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在人道主义旗帜下,医生对病人负责任,完成医生职业的道德义务,尽到自己的努力,即或手术失败,病人和家属也可能会理解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