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结构转变下保险开展 一、问题提出与范围界定 三十多年来,方案生育政策的累积效应和经济社会快速开展带来的技术进步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使得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步由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过渡到了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是经济社会变化在人口领域的反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我们可以从人口结构的变化中窥探出经济社会结构的状况。而经济社会开展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和经济开展要素的保险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开展是保险开展的根底,保险开展支持经济社会开展。在寿险领域,人口结构变化和寿险开展更是具
2、有直接联系。所以,人口结构变化对保险开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保险开展如何应对人口结构转变的现实与趋势,不仅关涉到保险开展的前景,也涉及到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开展中作用的实现。基于此,厘清人口结构与保险开展的关系,分析中国人口结构转变现实与趋势,为我国保险开展建言献策,无疑对我国保险业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作为概念而言,无论是人口结构还是保险开展,不同的划分标准,内涵不同。另外,不同的具体人口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也不一样。所以,对相关概念进行范围界定十分必要。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通常按人口生
3、物学、人口社会学特征和人口居住地域状况将人口结构划分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和人口地域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人口社会结构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人口地域结构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从对经济社会开展的反映和对保险开展的影响来看,语言结构、宗教结构等的作用非常微小,没有必要对之进行研究,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开展的变化,但是仅从职业、部门等结构中仍然难以全面了解人们的经济状况,难以直接地从这些结构中分析出其对保险开展的影响。所以,这里主要分析对
4、保险开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人口结构,包括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教育结构、婚姻家庭结构、行政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为便于说明,仍按原分类进行归类分析。根据提供保险的目的不同,保险可以分为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是以赢利为目的,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保险双方自愿建立经济契约关系,通过市场实施,当发生保险事故时给予被保险人补偿的一种保险制度,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政策性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政策性保险包括社会政策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两大类型,狭义的政策性保险指经济政策保险,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存款保险等,经济政策保险属于财产保险范畴。社会政策保险不按商业模式操作,不受保险法的
5、调整和约束,其开展情况不受现行保险经营和监管的影响,因而对保险的研究无实质影响和实际意义。经济政策保险虽然有财政上的补助,且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操作模式与商业保险区别不大,且保险公司符合条件的仍可以经营经济政策保险。因而本文的保险包含商业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主要是商业保险。 二、人口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 我们知道,保险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源于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领域及其广度,决定了保险市场的领域与广度。分析人口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主要就是分析不同人口结构面临风险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保险的需求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不同保险产品的市场规模,同时,催生新的保险产品诞
6、生。下面,我们按通常的人口结构分类对其进行分析。 1.人口自然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在得益条件下,男性比女性偏好风险;在损失条件下,女性比男性偏好风险。女性为了防止损失更愿意冒风险,男性为了获得确定利益更愿意冒风险(何贵兵等,2022)。保险主要功能是对损失的弥补而非利益的获取,从这个意义上,女性对保险的需求强于男性。在现实中,女性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都比男性高,但是女性退休早,且有生育耽误,导致社会整体上出现就业的男性偏好,使得平均而言女性经济状况弱于男性,导致女性对未来的不安感高于男性,客观上也使得保险需求上女性强于男性。另外,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22
7、022)显示,女性在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小于男性,女性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也小于男性,女性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低于男性。男女生理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会导致患特定重大疾病机率的差异,自然影响到特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费率和投保率的差异。寿命差异使得不同的寿险品种和商业养老保险预期回报率也出现男女差异,直接影响到寿险多个险种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费率和销售。根据大数定理,如果性别差异明显,那么潜在的保险需求差异将凸显出来。从年龄结构看,不同的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开展产生不同效果。如果人口年龄结构中间大两头小,这样的结构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称为“人口红利(unfpa,1998)。“人口红利从理论上为经济增长提
8、供了时机,如果利用得当,将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反之,如果人口年龄结构中间比重偏小,两头比重偏大,说明社会的抚养负担增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经济开展后续力量缺乏,将导致经济开展趋缓。如前所说,经济开展是保险开展的根底。保险开展必须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可能带来的经济开展变化。另外,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过高,那么老龄化问题严重,老龄化不仅迟滞经济开展,还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比例而对保险开展产生作用(孙秀清,2022)。在商业养老保险和人寿保险方面,人口年龄状况更是具有明显的直接影响。如果老年抚养比高,对储蓄类保险产品需求增加,对纯粹死亡类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少(郭金龙等,2023)。另外,根据研究显示,人口
9、老龄化率与人身保险密度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对人身保险市场开展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张连增等,2023)。 2.人口社会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从理性上分析的人们的保险需求和现实中实现的保险需求并不一致,就是说人们有保险需求,但是人们不一定购置保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并非完全理性。很多人对保险产品的排斥不在于其不需要保险产品,而在于其对自身需求和对相关保险产品的非科学性的判断和认识。文化教育水平上下无疑影响着人们对自身保险需求和相关保险产品的认识,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人们把理性分析的保险需求转变成现实的保险需求,从而助推保险业的开展。在经济状况方面,事实证明
10、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收入水平又是影响人们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所以,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无疑还会提升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在提升文化教育本身方面,提升文化教育无疑延长了自身被抚养的时间,增加了家庭对死亡保险的需求,而且由于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加,提高了未来收入预期,会促进本人对储蓄类保险产品的需求(郭金龙等,2023)。另外,在一个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各种教育机构层出不穷,教育风险增大,教育本身也成为保险的对象,为教育保险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婚姻家庭结构方面,现阶段,我国保险需求更多的还是靠城市家庭推动,城市家庭的数量和状况将影响到保险市场的规模和保险产品的种类。就风险承受力而言
11、,不同类型的家庭对风险的承受力不同,大家庭优于小型家庭,小型家庭优于单身家庭。如果家庭趋于小型化,由于个体家庭遭遇风险的因素加大,将扩大家庭的保险需求,社会整体保险需求将随家庭小型化趋势而扩大。对于单身家庭而言,相对的个体封闭会使得其具有某些相对特殊的保险需求,单身家庭的增多将影响家庭保险产品的种类发生变化,刺激新的保险产品的开发。家庭的稳定状况也将影响相关保险产品的市场,人们对婚姻稳定性的渴望将促使相关的婚姻保险产品的需求。另外,由于现代社会风险的增加,独生子女的平安和抚养已成家庭的重要问题,一般的家庭在抚养和照顾孩子方面皆愿意做出最大的付出,与孩子有关的保险产品市场前景可观。可以说,家庭变
12、化的方方面面都对保险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3.人口地域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在中国甚至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行政区划和经济开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很多经济开展政策是以行政区划为界,不同的行政区域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具体政策,区域经济开展不平衡是一种现实和常态。不同的经济社会开展水平,自然导致不同的保险开展水平,这是其一。其二,不同区域的政策不同,特别是对保险开展的政策差异也是影响区域保险开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是现实与常态,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人口状况,人口状况的差异对潜在的保险市场规模,特别是寿险市场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城乡结构对保险开展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人口
13、对保险的观念差异;二是人口聚集程度对保险网点布局的影响;三是人口流动带来的风险转移和风险增加导致的保险整体需求上升。这里无意贬低农村人口的素质,但是,从对保险的认识上看,整体上城市人口对保险的认识远远强于农村人口,这不仅和城市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相关,也与城市生活环境风险系数高于农村相关。无疑,城市人口的多少影响着保险市场的规模。另外,农村人口居住地常常处于分散状况,而保险网点通常布局在一定的人口聚集区,人口太过分散,布局保险网点的本钱将提高,而保险网点的布局情况又直接和当地保险开展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布局相应的保险网点,才便于把当地理性分析的保险需要变成现实的保险业绩。城乡结构的另一影响在于,
14、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防止,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将成为常态,而人口流动自然带来风险转移和风险增加,同时,人口流动也会让流动人口的保险意识增强。所以,从人口生活于农村的静态看和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动态看,保险需求差异巨大。 三、中国人口结构转变的现状与趋势 如前所说,方案生育政策的累积效应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带来了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这种转变,表达在多个方面。下面我们按类别进行分析。 1.人口自然结构表1显示,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019岁人口中男性远远高于女性,而65岁以上人口中性别比开始逐步下降,特别是70岁以上人口,随着年龄的提高,女性比例越来越大。表2反映了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
15、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同时,少儿人口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说明未来我国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缺乏和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根据学者的预测(图1,王金营等,2023),未来三十多年,我国少儿人口变化不大,但是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变化呈明显的相反趋势。从上面的资料可以得出: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减少趋势,但是从抚养负担的角度,未来二十年我国的总体抚养负担还属于有利于经济开展的抚养负担,之后,人口负担的压力逐步增大。从性别比来看,我国未来的婚姻挤压现象将更加严重。“在今后二十年里,比例会明显提高,很可能会从现在的1.05增加到1.1,偏远地区可能比例更高。青壮年劳动力二十年里将从现在
16、的42.6%下降到31.3%左右(高圣国,2023)。性别失衡(出生性别男多女少和老年性别女多男少)、老龄化、婚姻挤压、劳动年龄人口短缺,将成为我国未来人口自然结构变动的趋势。基于这种趋势,未来家庭模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方式也必将发生一定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保险市场的开展。 2.人口社会结构一方面,如前所说,人口性别失衡客观上将造成婚姻挤压现象,大量单身男性无法找到伴侣,同时,对婚姻观念的认识差异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也使得一局部人,特别是“三高女性(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主观上难以步入婚姻殿堂,社会上单身家庭增多。另一方面,由于价值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和人们交往面的扩大,婚姻风险增加,“闪婚闪离已成司空见惯。据婚姻登记部门统计,202223年全国共有230.5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北京有2587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五分之一的婚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婚姻维持不到5年(博文,202223)。婚姻问题必将成为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