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 财务监督机制是确保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开展的重要制度根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财务监督机制的根本内涵及国有企业强化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监督国有企业对策建议 一、引言 所谓财务监督机制,是指对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失误、信息失真、动力失效等与预期财务目标背离现象的识别和校正机制,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完成足够的社会责任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受认识程度的制
2、约和片面追求利益的影响,国有企业经营者可能出现违背所有者长远利益的违规操作行为,财务监督的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使国有企业在财务上处于一种软约束的状态。这种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而出现的财务监督相对弱化的问题表现得比拟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的开展和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此,国有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进一步重视财务监督机制建设,强化监督执行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消除财务监督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和不利因素,不断提升财务监督本身效能的发挥。 二、当前我国在卫生管理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财务监督缺乏。国家财务监督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三个层面之一,由于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
3、者是全体人民,因此国家层面上必须通过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当中的国家财务监督还处于相对弱化的状态。对国有企业执行国家财务监督的职能机构主要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直接对国务院负责。这样的一个政府机构在执行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顺畅地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和行政手段来行驶具体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但是由于政府往往是既要发挥监督作用,又要履行管理职能,这就使得这种国家层面上的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具有了很大的弹性,很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效果和质量。 2企业内部监督不力。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是
4、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日常财务监督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对于确保国有企业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不力的现象比拟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有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只懂簿记不会理财的现象;对于财务监督的认识比拟模糊,无法按照既定的监督制度来有效地履行实际的监督职能。二是国有企业决策层对于内部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只是采取一些例行性的事后监督策略,没有从战略层面上来为内部监督机制的落实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三是国有企业管理结构存在不合
5、理之处,比方国有企业监事会对企业董事和经理不能产生很强的约束力,只具有一些象征性的权力,而国有企业经营者和监督经理对企业财务监督由缺乏足够的力度。 3企业员工监督不够。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权是全体人民,而国有企业的主体是每一名普通员工。因此,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对于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都不重视企业职工的监督地位和作用,企业的具体事务对职工的开放程度十分有限,使得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很难及时充分地了解企业日常运行情况和财务工作状况,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到位,为职工监督机制的落实创造了不小的障碍和阻力。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处于
6、某些个人因素的考虑,使得企业“厂务公开长期流于形式,无视企业普通职工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和运行开展状态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致使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中的职工监督形同虚设。 三、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几点措施 1建立健全国家财务监督。国家财务监督本质来说就是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对国有企业实施的监督,在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能够减少和防止国有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价值观缺失现象。首先是要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当前的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国家财务监督的职能地位和权责范围,充分发挥和表达国家财务监督的积极作用,与市场
7、监督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等监督形式有效地形成一种合力。其次是要进一步明晰国有企业所有者和国有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要本着减少和节约监督本钱的原那么,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代理关系链条中的实施环节,切实防止由于委托代理环节过多而导致的监督失效问题,要按照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的方法,不断增加财务监督本身的透明度。 2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在构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方面,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目前国有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实施科学合理的公司法人制度,重点是要健全和落实国有企业内部制衡机制,达成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要强化国有企业监事会在企业财务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
8、,切实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董事会必须定期向国有企业的监督会汇报财务工作情况,包括经营情况、利润水平和重大决策等。同时,国有企业经营者也必须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内部监督作用的发挥。其次,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财务主管的监督作用。财务主管要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主导作用,并担负重要责任,为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财务主管在践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要重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结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和企业开展的需求,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
9、的再教育力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主动抵抗违规违法行为的思想觉悟和行为力度,从源头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质量。 3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企业职工在财务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当中来,努力营造一种齐抓共管的良好企业内部环境,极高企业职能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大厂务公开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定期将企业的财务工作状况
10、和生产经营情况公开展示给每一名职工,使普通职工都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状态,充分表达出普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为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中创造尽可能便捷的条件和环境。 作者单位为山东盛大矿业 参考文献 1陈华娟.企业应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306. 2王冬平.浅论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6. 3沈洪涛.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j.中国商贸,202328. 第二篇。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分析为了防止财务总监失灵和所有者权益受损,为了约束经理人经营行为,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就要有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
11、从跨国公司及国外大公司的财务总监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的无数资博弈,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逐渐趋向均衡。总的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主要可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大类。 一、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监督机制 所谓事前监督,就是防患于未然的监督,而事后监督是指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衡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1、事前监督机制 首先事前监督机制是经营者经营责任的自动履行机制。经营者自我履行既是普遍的,又是有限,而且可用现实中的例子加以说明。经营者对剩余权的控制是自我履行的核心,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与剩余控制权相关,即经营者为自己工作不需要他人监督,而经营者为所有者工作就存在监督,增加交易
12、本钱。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乃至破产,给经理人一个信号,如果原合约未能履行,所有者会重新安排合约,受损的不是经理人,而是所有者本身,这就形成了“穷庙富方丈。经营者履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声誉,在契约不完全条件,声誉的损失有损于经营者的今后利益,因此,声誉是一项无形资产,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市场投机行为带来的费用。 第二是财务预警分析earlywarninganalysis机制。企业营运稳,财务风险低的经营者,即使提出的利润率较低,应该会比企业营运冒进、财务风险高的经营者有利,这样才会使经营者的履约有可靠的保障。财务总监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等不同实施监督,求得合理地配置资源,营运顺畅、风险最低、
13、收益最大。财务总监不但要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预警分析,而且要对企业主要经营工程及经营工程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分析。 第三是限制经营期限和违纪行为。对经营期限做出限制,可以控制经营风险,如果经营期限短,经营者考虑的是流动性强的资产投资,风险就比拟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价值不至于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于财务总监对履约风险的掌握。 第四是对经理人的目标控制和年薪制。目标控制亦称随动控制,目标控制中的目标确立及控制系统建立属于事前监督机制,促进经理人自我履约,实施结果与目标比拟为事后监督奠定了根底。在目标控制中,系统行动的方案,是按系统当前所处的状态而决定的,受控系统可以根
14、据干扰的作用,不断改变行动方案,它具有在变化着的环境下发挥最正确功能的适应性。年薪制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相结合,年薪标准确实立既是目标的组成局部,又是按绩效兑现的尺度。年薪的形成可以由工资、津贴和股权等构成。 第五是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限制经营者条款的根本内容包括:1对提供贷款保证、债务担保、资产抵押的限制;2对大额现金提取的限制;3对转账支付款数额的限制;4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限制;5资本性支出的限制;6对经理人收入的限制;7对特殊事项的限制等。当然,对经营者行为的限制作为一种所有者权益的保障机制,是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博弈的根底之上的,特别是一些苛刻的限制条款,并不是所有者
15、单方面的就能确定,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再通过艰苦的谈判而形成的。财务总监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介入企业治理,一方面保障了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促进了经营管理层的职业化、市场化。 2、事后监督机制 事后监督机制首先是履约评价机制。财务总监督从财务角度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价履约情况。履约情况可分为履行、根本履行、不履行和极不履行等。一般认为履行是指完成各项财务指标,而根本履行是完成主要财务指标,局部次要未完成,不履行是绝大局部指标未完成,极不履行是从财务上看已处于解散或破产的情形。财务总监将履约情况向其委派者报告,并视其履约程度改变监督方式及监督力度。假设评价中发现失职、违纪等,应分别不同强制性程序,失职按约定惩罚,而违纪是依法裁决。 其次是清算与重组机制。现代企业解散或破产具有高度风险,相比而言,企业破产而产生的风险要更强于企业解散而产生的风险。在企业解散时,投资者只能以其投资份额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以获得投资的一些补偿。在企业破产时,投资者只能按顺序最后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有时会造成血本无归,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相对于解散或破产而言,重组可以减少损失,保障投资者利益。财务总监从监督结果产生的清算与重组,能够比拟有效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再次是对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监督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别离的公司中,经理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