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探新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5835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探新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浅探新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浅探新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浅探新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探新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 近年来,我国财政监督职能逐步拓展、监督体制逐步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对促进我国经济开展、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财经领域内的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财政专款被挪用等问题大量存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政监督不到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监督的严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尚未实现标准化和系统化,监督检查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分散性,缺乏各种监督手段的有效配合,缺乏对监督信息的综合运用,缺乏对查出问题的跟踪解决,从而导致监督本钱的提高和监督效率的下降。监督检查往

2、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致使被监督单位存在侥幸心理。即使万一被抽查到,也往往是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没有真正表达财政监督的严肃性。 2.财政监督支持系统薄弱。财政监督的组织领导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高效运行的监督组织体系;财政监督的根底法律依据不健全,存在法律真空,操作性较差;没有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监督信息库,缺乏一个对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系统;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 3.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没有理顺。由于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检查方案互不衔接,在大量重复检查、交叉检查的

3、同时,仍然存在着监督检查的空白点和盲点。加之工作信息不共享,检查结论不能相互利用,各部门孤军奋战,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加大了监督本钱,降低了监督效率。 4.在社会监督还不能适应经济开展的情况下,财政监督过早地收缩了直接监督的范围和深度。近年来,随着财政资金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财政对企业的监督日益淡化,从而也相应调整了对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直接监督的范围和深度。于是,在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水平、监督质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形成了对企业微观监督的缺位,诱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失控。此外,在国家已不再对企业直接拨款的情况下,把财政的微观监督收缩到仅仅与预算收支直接有关的财务活动以及有限的税收监

4、督,无视了对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监督,以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5.监督领域过窄,监督方式单一。目前,财政监督仅限于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收支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领域过窄,监督方式过于单一。监督就是检查,检查就是查账,财政监督被具体的查账实务所牵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财政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已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同时,从我国经济开展形势和改革特点来看,财政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日益突现,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提高了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也给财政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5、入手。 1.更新监督理念,实现“五个转变。我国已参加世贸组织,wto规那么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普遍原那么,这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监督理念,逐步实现从微观监督向宏观经济管理的转变,提高财政监督层次,寓监督于管理之中,更好地为财政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效劳;不断增强依法监督理念,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分力度,实现从重检查、轻管理向依法监督、依法管理转变;树立重内部控制的监督理念,实现从注重对被监督单位的外部监督向注重强化被监督单位内部控制和自律意识转变;强化共同监督的理念,实现从各自为战的孤立式监督向各监督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的协同式监督转变;强化效劳管理的理念,实现从单纯强调监督向监督、效劳并重转变。 2.加强

6、制度建设,标准监督行为。完备、健全的财政监督法律制度是有效实施财政监督的根底。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标准和完善制约税务、财会活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督自身法律体系。目前,要加快完善包括预算、税收、国库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创造条件。同时,应尽快制定颁发财政监督法,对财政监督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程序、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如制定对监督对象的监督访问制度,以衔接实地检查与非现场监督工作,到达知情、预警的目的。此外,对监督访问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提示警告制度,对倾向性的问题予以提示,对已经存在的问题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限期不改且问题严重的依法进行查处。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