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稳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开展的迫切要求,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是破解农村工作难题,实现农村事务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农村社区化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探索创新中难免有缺乏之处,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健全完善科学、严谨、标准的农村社区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化管理在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有效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效劳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
2、生活共同体,我区从今年x月下旬开始,针对当前农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局部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化管理探索,旨在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效劳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 一、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农村社会开展的客观需要 (一)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管理与效劳能力的现实要求。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登记的已达20万,总数与本地户籍人口根本相等。外来务工人员对本地经济社会开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辖区内居民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诱发许多新的纠纷甚至冲突。通过农村社区化管理,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综治警务室、法律援助等机构及运作机制,不仅可以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
3、理的基层根底,同时也可以实现新镇海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效劳的目的,逐步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教育、文化、卫生等效劳,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法治镇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几年来,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在我区农村根本建立,但随着我区农村经济开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难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民主和参与的渠道。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一个有效载体来完
4、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农村社区化管理正是适合这种新形势下的突破口,它不仅可以通过民主参与方式把辖区内所有人员发动起来,同时可以为开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三)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当代农民追求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我区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9136元,绝大多数村民物质生活根本上无后顾之忧。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广阔村民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已不仅仅是居有房、穿有衣、食有粮等根本消费层面,而是逐步向人居环境追求舒心,人际关系追求和谐,自我开展追求个性,社会效劳追求便捷等现代文明需求层面开展。主动地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的辐射,象城
5、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已越来越成为当代农民的迫切愿望。农村社区化管理适应了农民这种客观需求,通过农村社区效劳中心等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生产、生活效劳,在居住环境、文化教育、娱乐休闲、医疗卫生等方面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四)农村社区化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农民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从业人员、驻地人口呈现多样化,尤其在工商业较为兴旺的近郊农村,复杂的管理层面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效劳功能难以适应,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来指导,新的管理方式来替代。通过农村社区
6、化管理,实现城乡统筹开展,逐步整合城乡资源,促进根底设施向农村伸延,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根底条件。 二、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主要做法 在农村推行社区化管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充分结合试点村实际,把城市社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之中,努力构建社区化组织网络,积极创新社区化效劳体系,着力营造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试点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地制宜,构建立体式试点覆盖优质化的社区效劳体系。从202223年开始,区委方案用3年时间,由区、镇、村三级投入5000万元,在全区农村建设集村干部办公、便民效劳、党
7、员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村民效劳中心。在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中,依托村民效劳中心的资源,调整功能设置,努力建设一个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效劳功能相对集中、群众办事便捷的社区化综合效劳中心,较好地满足居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便民利民等社区效劳功能的开展要求。在功能的设置上,完善了“三站六室两厅两栏两中心;即党员效劳站、社区工作站、志愿效劳站,村务(社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治警务室、城管工作室、卫生计生效劳室、新人党建工作室(管委会办公室),便民效劳厅、综合议事厅,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文体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效劳中心。村民(社区)效劳中心的建成和完善,极大地方便了辖区
8、内单位和居民,资源共享的“社区之家雏形初步形成。在建好硬件的同时,我们着力把效劳网络延伸到辖区,努力实现效劳全覆盖。在职介效劳方面,建立社区职介所,进一步标准失业登记、职业推介、就业跟踪、权利维护等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在综治效劳方面,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立活动,增加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建立综治警务室,提高辖区治安防范能力。在文教卫效劳方面,围绕建好“十五分钟文体活动效劳圈,建立业余文体队伍,深入开展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依托社区培训学校等阵地,开设各类居民教育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建立“十五分钟卫生计生效
9、劳圈,完善社区卫生计生效劳站,提高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生殖健康、计生效劳等方面的综合效劳功能。在救助保障效劳方面,以建立居家养老效劳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孤寡老人“五保制度,探索建立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和政策性住房保险工作。在便民效劳方面,全面延伸了区21890效劳职能,开展便民利民的市场化效劳,建立社区综合效劳公司,组建居民专业家政效劳队伍,采取市场化效劳的方式,使社区化效劳真正形成体系和网络。 (二)抓住根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在进一步加强村“三套班子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通过整合现有村
10、干部资源,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按辖区人口500800:1比例,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区、街道二级财政按每名社工3万元进行补助。对专职社工实行定岗定责定人,按分片包干,条块结合原那么,明确社工在片区内治安、社保、救助、计生、卫生、文化、教育等工作任务,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对辖区内社会管理全覆盖目标。在工作要求上,引入城市社区社工对包片区“一口清工作方式,即社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工作要求“一口清,对片区住户根本情况、依靠对象、重点效劳对象“一口清,同时通过制定社工管理方法、社工考核评估标准,提高社工履行职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他们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为民排忧解难的效劳员,掌
11、握了解社情舆情的信息员,协调化解群众矛盾的调解员,沟通密切党群关系的联络员。 (三)领导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化工作的规划指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化建设工作,区委书记酝酿会议,常委会专题听取农村社区化工作方案,研究部署具体任务。区委成立了以郭书记为组长,区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指导组,由民政局长担任组长,抽调区委农办、组织部、综治办、农业局等骨干组成,对农村社区化管理进行全程指导把关。区委书记在自己的蹲点村亲自为该村党员上党课,相继召开了村干部、外来人口、党员、村民代表、企业主代表等各类座谈会,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努力找准农村社区化
12、管理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顺利启动奠定坚实根底。工作组同志重心下移,全程指导帮助街道、村做好方案制定、组织设置、硬件功能建设和舆论宣传等,保证工作质量。为使社区化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委专门邀请了市委政研室、市文明办、市农办、市民政局、市综治办等有关领导、专家,召开了农村社区化管理研讨会,共同探讨问题,破解难题、突破重点,为提升工作层次,确保健康长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底。 (四)调整设置,搭建与社区化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框架。合理的组织体系是社区化管理的关键。我们注重发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在社区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管理作用,建立完善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全体辖区居民为主体、村级各类组织共同参
13、与、共同创立的社区化组织格局。按照地域和行业不同分布,重新调整设置党支部,组建“新人党支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夯实组织根底。组建“村社区共建理事会,由村级班子主要成员、驻地企事业单位以及有一定威信的村民代表、外来务工人员代表等组成,对社区化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议事、监督,充分挖掘整合共建单位人财物资源,形成共驻共建、共建共享格局。为确保社区化建设运作标准,管理有序,工作到位,设立了“社区工作站,在村党组织领导和村委会运作下具体实施社区化管理工作。同时,还组建了“新人管理委员会,作为在村党组织领导和村委会指导下的管理和效劳全体外来务工人员的组织机构,并物色12名有威信、能力强的外来人员脱产
14、进入管理委员会从事具体工作。通过组织再造,构建起适应农村实际的新型社区化组织体系。 三、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初步成效 我区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但它的积极作用、工作成效正逐步显现。 (一)村民自治实现了拓展和延伸。农村社区化管理,是通过农村社区这个平台,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通过自治、自助、互助,满足群众各方面需求,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农村社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效劳、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使村民自治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农村基层民主在新形势下得到了创新和开展。 (二)社区化管理组织体系根本形成。农村推行社区化管理,以构建具有社区化特色,适
15、应城郊型农村管理的组织网络为重点和切入口,使各系组织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合理的配置,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初步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为根底,社区工作站为依托,“新人管理委员会、共建理事会为补充,运转高效、定位合理的组织体系。 (三)整合了村级管理效劳的工作本钱。在农村探索试行社区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村级管理模式,初步理顺了城乡之间、条块之间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尤其是随着公共财政不断倾斜,使社区化管理真正成了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载体。同时,对不断扩张的村级管理效劳本钱进行标准,使各系统的管理配套本钱转为上下照应的综合“一口清,初步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管理状态。 (四)有效
16、地调动了辖区内居民的积极性。随着社区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村辖区内不同单位、不同身份的居民正在形成一种“共驻共建的和谐气氛,便捷的效劳体系,大大激发了居民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化作了全体居民的自觉言行。 (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随着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化管理积极性的日益高涨,社区工作者纷纷走进家庭开展工作,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有效地克服了原先村干部由于工作忙难到农户家工作的问题,这些举动深受群众欢迎。从而树立起了农村干部在群众中的新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