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6249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3年在省委全体会议致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省委全体会议讲话 党的xx届xx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开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xx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xx全会和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组织大规模调查研究,确定了xx年为农牧民办的十件实事,召开了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万名干部进村入户,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解决农牧民关心的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制定规

2、划,开展试点,整治村容村貌,狠抓春季生产,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为开好省委全会作了思想、组织和工作上的准备。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根本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开展,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农牧业和农牧区正在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加快开展的良好势头。 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农牧民增收渠道拓宽,五年里劳务输出总量翻两番,非农收入比重由36.7提高到44;扶贫

3、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7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490元增加到2165元,人均住房面积由15.3平方米增加到18平方米,农牧民生活水平总体接近小康。 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积极变化。五年来,农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55扩大到65,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54提高到58。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向依x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转变。 农牧区根底条件显著改善。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用于农牧区的投入累计达170多亿元,比“九五增长70以上。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行政村根本通公路,解决了118万人、44

4、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电网建设与改造、送电到乡工程受益群众22.8万人,建成农区日光节能温室近5万亩、牧区畜棚面积531万平方米,89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农村沼气受益群众23万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农牧区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牧业税,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粮食流通体制、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农牧民合作经营组织在实践中有了新的开展,征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被征地的农牧民的长远生计受到重视,农牧区经济社会开展活力增强。 农牧区社会事业开展步伐加快。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普九人口覆盖率到达86.8;劳动力

5、培训力度加大,五年培训农牧民280万人次,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方案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试点工程扎实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开展滞后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农牧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三级联创和“三培双带活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农牧民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积极推进农牧区精神文明和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建设平安乡村

6、,保持了社会稳定。 农牧区改革和开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必须把党的农村政策与青海实际相结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开展;坚持尊重规律、顺天而行,尊重实践、顺势而上,尊重群众、顺心而为;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解决好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开展。可以说,农牧区改革和开展的成果,使全省各族农牧民群众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决了谋开展、思和谐、奔小康的信心。一个全社会关心农牧业、关注农牧区、关爱农牧民的气氛正在形成。面向未来,我省农牧业、农牧区开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

7、起点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农牧业和农牧区开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农牧业根底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低,贫困面大,持续增收困难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农牧区面貌仍然比较落后;(上接第一版)农牧区开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深化改革和保持农牧区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历史开展中积累的,有的是在现实开展中形成的,它们相互交织、影响面广,解决难度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带有根底性和

8、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青海开展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农牧区,贫穷问题的重点主要在农牧民。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开展水平、农牧民收入上,而且表现在农牧区社会事业和农牧民的全面开展上。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农村牧区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去谋划,通过新农村建设,推进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全面开展,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开展。 要充分认识到,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农牧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大多数,农牧区的和谐稳定是全省和谐稳定的根底。如果农牧民长期贫困,农牧区

9、长期落后,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我们一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加速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稳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构建和谐青海打下坚实根底。 要充分认识到,青海农牧业自然禀赋差,自我开展能力弱,仅x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自身的开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使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协调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青海来讲,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

10、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二、全面把握,突出重点,继续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农牧区经济开展为根本,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牧民素质为关键,以改变乡村面貌为着力点,以深化农牧区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为保障,全面推进农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牧区走上生产开展、生活富裕

11、、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是打根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扎实的努力,使农牧区经济增长方式有新转变,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农牧民素质有新提高,乡风村貌有新改观,基层民主有新进步,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原那么: 始终坚持开展第一。加快开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根底。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广阔农牧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农牧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广阔农牧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牢固

12、树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开展观念,加大对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投入,维护好、实现好、开展好农牧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坚持开放融入。开放融入是加快农牧区开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扩大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国开展新格局,在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农牧民、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 始终坚持城乡联动。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加快建立工农、城乡互动、联动的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开展。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现实和可能结合起来,把长远和当前结合起来,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

13、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真正把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办实办好。 (一)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加大投入,在“多予上下功夫。“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要建立和完善对“三农投入的增长机制,切实做到对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的投入都要有明显增加。新农村建设为金融体制改革和业务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调整信贷资金结构,完善支农便民的效劳体系和功能,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贴息、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农牧区流动。要结合“办实事工程的实施,引导农牧

14、民通过投资投劳等方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总之,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和农牧民自身的努力,建立起稳定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随着各方面对农牧区投入的逐年加大,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上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县一级要注重整村推进。要加强资金监管,严格防止挤占、挪用支农资金,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处理,确保支农资金用到工程上、用到农牧民身上。 统筹城乡开展,加快工农、城乡互动机制建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要注重开展农畜产品、民族用品加工业,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更多地吸纳农牧区充裕劳动力就业。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参与

15、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反哺农业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西宁、格尔木要扩大城市容量,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在统筹城乡开展中,发挥好人口聚集、效劳延伸、辐射带动作用;州府县城所在地城镇,要不断提高承载能力,为农牧民转移、就业、居住、子女就学、医疗和劳动保障创造条件。要为农牧区开展提供智力支持。认真落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农牧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组织工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各类人才对口支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功立业。 (二)开展生产力,繁荣农牧区经济 解放和开展农村生产力,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我省农牧业总体上是传统农牧业,但具有明显的高原特色和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三个重点,着力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展现代农牧业。要加快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把马铃薯、油菜、蚕豆、中藏药材、制种等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继续大力开展农区畜牧业和设施畜牧业,稳步开展草地畜牧业,“十一五末,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到达65。要进一步开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平安体系建设,努力把一批特色产品打造成特色品牌。科技进步是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要加快农作物及畜禽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和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