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总体要求为在农村实现“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情况 (一)历史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屡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
2、时代开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兴旺国家的开展历程上看,许多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都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开展模式。从而加快本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开展打下坚实的产业根底。我国现在正处于国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加快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底。 (三)建设实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开展、
3、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开展农村生产力。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开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促进新农村建设合理健康进行。并且要落实科学开展观,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四)调查地区根本情况 滕州在中央、XX省和XX市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2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开展农村生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工业化,同步推进城镇化,城乡
4、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我们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展示新农村建设情况。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近年来,XX县区坚持城乡统筹开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2023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6亿元,增长19.1%;开工建设过亿元重点工程45个,完成投资71亿元。开发区建设卓有成效,滕州经济开发区入区工程到达22023个,总投资143.1亿元,154个工程建成投产。工业化进程加快,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0.8亿元、利税60亿元、利润35.4亿元,分别增长30.
5、6%、38.9%、36.5%。民营经济开展迅速,2023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68亿元,增长31.6%。城市规模档次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到达40.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到达41.8%。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22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市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2.1亿元,是2022年的14.8倍,年均增长71%;在全省率先全 3面取消农业税,4000多名村级“四职干部工资由市级统筹发放。 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XX县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植壮大了粮油、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优势产业。20
6、23年粮食播种面积150.5万亩,总产82.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90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60万亩;建设高标准养殖大棚32023栋,年出栏肉鸡3700万只,肉免240万只;农机总动力87万千瓦,各种配套农具2.6万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达65%以上,科技对农业的奉献率达52%以上。XX县区先后被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XX县区(市)、“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XX县区(市)、“全国畜牧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出口肉鸡标准化示范区、“XX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等荣誉称号。 农业产业化经营滕州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
7、扶持农民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品牌农业。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开展到68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XX市级22家,实现销售收入58.7亿元,利税3.73亿元。以盈泰集团、春藤食品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以东谷面粉、恒仁工贸为龙头的粮油产业化,以海风冠都、泰兴源食品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初具规模。全市 4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到3557个,带动农户2023万户。注册农产品商标23个,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 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滕州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农村
8、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全市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各类村镇建设130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8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根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和客车,进一步增强了小城镇的聚集能力,建成文明生态村118个,其中XX市级文明生态村48个;全面启开工程总投资6700万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确保两年内全市农民都可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大力加强农田水利根本建设,投资2亿元,实施世行三期工程和湖东堤治理工程,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开发复垦土地3.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9.6万亩。积极推广户用沼气,新开展农村户用沼气6690户,中小型沼气工程40处。XX县区到年,建设户用沼气池万个、小型沼气
9、工程处。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每个户用沼气池补助元,对每个小型沼气工程补助万元,五年共投资万元。 农村社会事业开展XX县区在大力开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开展。成功创立了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农村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2023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 5到98.6%,投资1450万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镇村卫生院建设,75.9万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常住人口的78.3%。全市创立文化大院615个,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7.2%,百户拥有彩电20230台、电冰箱23台,全市农村拥有小轿车3235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XX县区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加
10、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风气;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行民主自治和村务公开制度,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农村面貌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使各地农村在许许多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建设的深入进行,在一些方面矛盾逐渐显露,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于农村传统经济体系、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对新兴事物的阻力,而且存在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政府工作方式方法的
11、不恰当、不合理中。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制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农村传统与改 6变,开展与现实的比照,对于新农村建设中问题的产生与开展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经济建设 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资价格持续走高,农业生产本钱增加;局部农民生产资金缺乏;农民增收缺乏新亮点。是现阶段困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相当一局部要用于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开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并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依靠“多予、少取政策增收的空间有限。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会有太大增长,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经过两年的恢复性增长后逐步开始回落,对农民农业收入
12、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畜牧业生产形势严峻,劳务输出难度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减弱。 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开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开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 7目确实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确实定生产工程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二)政治建设 农民政治参与缺乏与缺失,集中表达为
13、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政治参与的质量较低;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趋势。另外主体意识缺乏与制度性缺陷也是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当数量的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程度不高,不能正确利用国家赋予自己的政治权利,习惯于行政越权安排。他们热衷于能带来实利的经济活动,无视政治生活。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虽然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但标准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保证参与实施的具体制度却不够健全。此外,利益表达对象的不作为和信访途径的为难也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三)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程度滞后于其它方面,新农村建设出现木桶效应。新农村建设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
14、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8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各种农村陋习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向前开展,有的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 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根底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村级的文化室名存实亡,适合农村的各类科普资料缺乏;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导致赌博等不良现象突出。 (四)社会建
15、设 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较远的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本钱过高。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 公共卫生事业开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 9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2023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 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根底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