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知识服务新思路探究目录 摘要I一、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1(一)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服务1(二)出版领域中的知识服务再思考1二、知识付费浪潮下的出版业发展2三、出版业知识服务特征基于出版物载体形式分类4四、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新思路7(一)发展为“用户思维”,促进个性化服务8(二)善用信息服务工具8(三)组织与搭建垂直性知识社群9(四)出版社从教材出版到教育培训的兼顾10(五)基于全版权运营商的全链思维10(六)跳出传统的出版人才观,培养复合型人才11(七)相关法律完善及政策扶持11五、总结与展望12参考文献13致谢14摘要近几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传统出版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
2、的影响。2016年被称知识付费元年,信息爆炸时代给现代人带来了知识焦虑,人们迫切希望在碎片化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来缓解焦虑情绪,因此,通过互联网平台,例如知乎社区、喜马拉雅FM、得到等平台付费来获取所需知识的模式便应运而生,以往的网络免费的定律似乎正在被逐渐打破,互联网迎来了内容创业的浪潮,付费社群、音频问答、在线学习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抢眼。网络社区通过知识共享与知识交流的方式,根据用户的知识需求,为用户发现并提供可用的、有价值的知识服务。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新思路。 关键词:知识服务;出版转型;用户思维;内容为王英文摘要(缺)I一、知识服务的概
3、念内涵知识服务(Knowledge Services或Knowledge-based Services)的理念源自20世纪90年代,是在知识经济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适应社会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的需求而产生的。知识服务是知识管理概念的发展、延伸,这一概念侧重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知识增值为目标,提供给用户的是信息、知识产品或以知识为主的建议、方案等,其功能建立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基础上。(一)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服务在我国,知识服务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图书情报学,有些学者围绕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关系着手研究,有的学者是从中观层面来研究基于产业实践视角的考察“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还有
4、一种比较宏观的是将知识服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解读,侧重于时代的特征和知识服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大部分的图书情报文献中,可以看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文献服务、以提供知识检索为主的信息服务、以提供个性 化检索咨询为主的知识服务。(二)出版领域中的知识服务再思考知识服务涉及各个领域,而出版业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文化传播与物质生产的统一。它一方面具有符合人类精神需求的文化品格,另一方面又以出版物形式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它兼具文化产业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二十世纪初,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其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最早提出的“文化产工业(Culture Industr
5、y)”。我们暂且不考究“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语境的变迁,目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也索性摆脱了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化工业”概念的纠缠,将其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抽离出来重新定义,变成一种中性的、普遍的知识。文化产业是指向消费者提供精神、娱乐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的集合。信息产业是指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传输、加工和存储的一种产业。古往今来,编辑所从事的编辑活动就是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这种服务是比较单向的信息提供。古代的编辑活动除了继续整理、发展文字之外,其主要成就便是创造了典册、书籍、并使自身的发展臻于完善,编辑活动从原来的不自觉变成了自觉活动。如今,信息过载,人们被海量的信息淹没
6、,更需要有人帮他们过滤一些他们不需要的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这个把关人恰恰是编辑,编辑根据行业的大方针,大原则以及自身的审美对信息内容进行选择,将优质的内容提供给信息消费者,这时候,编辑所提高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因此,本文所讨论的知识服务不仅仅局限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而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媒介融合、人工智能等作为技术依托,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逐步从数字出版平台搭建、资源库建设的基础建设,过渡到知识服务的建设阶段,出版社所开展的知识服务围绕目标用户的知识需求,在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通过提供信息、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
7、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信息服务过程。出版社为读者、用户所带来的知识服务,是以读者的需求为核心提供的知识服务,它的专业化,垂直化,定制化特点更为突出。二、知识付费浪潮下的出版业发展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互联网资源免费获取的铁律逐渐被打破,人们为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买单的意愿在逐渐提升,根据艾瑞网的产业研究栏目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在各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产业形成“腰型”结构,长尾市场占据40%营收份额(如图1)。图 1不管是知识付费的浪潮对出版产业的影响还是目前国家对出版产业转型的宏观指
8、导,未来出版单位将会往知识服务平台发展。在2018年中国出版发展报告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2018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冯宏声介绍了2018年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的指导思想,以及发挥数字出版新动能的总目标。指导思想 冯宏声:培育出版业动能 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向新阶段指出要加快实现新闻出版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数据化运营、智能化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智慧社会和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9、2016年,总局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之后,该规划并入总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资源编码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据化、服务知识化的方向。2016年底配合规划发展司开展新闻出版业实验室建设,从科技创新角度,确定42家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2017年总局再次下发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提出“优化装备、数据共享、知识服务、出版创新、人才培养”五项任务。早在 2010 年,美国学者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提出“认知盈余”( Cognitive Surplus )这一概念,当人们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某种特殊才能、动机
10、以及工具赋予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认知盈余”,用来描述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现象。在克莱舍基看来,个体因互联网的使用摆脱了之前电视时代人们彼此分割的原子社会,个人的碎片化时间与个人的创造性行为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使人们的行为“从单纯对媒介的消费中转变过来”,进而有可能形成一场由平庸走向卓越的知识革命。“认知盈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强调知识的创造与分享。同时,技术带来的支付便捷性,网络营销的狂欢更是为用户营造了浓厚的“知识焦虑”氛围,罗振宇 罗振宇,1973年1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中国内地自媒体视频脱口秀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2012年底,他与独立新媒创
11、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 罗辑思维。2015年12月,罗振宇作为创始人,推出知识服务App:得到。的“逻辑思维”是社群营销的典范,得到APP更是走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前沿。互联网三巨头腾讯、百度、阿里更是在第一时间把握住知识付费的风口,投资知识服务平台,如腾讯投资了知乎的在行、分答,蜻蜓FM的10亿融资有着百度的支持,喜马拉雅FM的背后是阿里。在这场知识变现的风潮中,知乎社区的转型紧紧抓住了。知乎社区刚开始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问答社区,为保证问答社区的高质量和专业性,执行严格的邀请制度。于2013年3月向公众开放注册,平台整体的水平相比其他问答社区仍然是属于比较高质量的,用户在平台上提问,可以
12、邀请相关标签人士回答问题,所有用户对问题感兴趣都可以进行回答,用户的回答可以对所有人可见,并且可以对回答内容进行评论、点赞,与他人进行互动,或者私信,关注等。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大和知识付费的风潮来袭,知乎社区业逐渐转型,它也逐渐推出付费产品,在2015年9月正式发布的读读日报,2016 年 4 月推出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值乎”,紧接着在5月推出的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并且在知乎书店销售电子书与实体书。三、出版业知识服务特征基于出版物载体形式分类从传统纸质出版物到音像电子出版物到数字出版物,出版物的载体形式不断变迁,出版业的知识服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以下是按照纸质出版物、电子音像出版
13、物、数字出版物进行分类,以下我将从不同形态出版物的形成途径、传播特点、阅读方式等方面着手,探索不同载体的出版物知识服务的侧重点。纸质出版物的产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批量生产的观念。在欧洲工业革命中,印刷术的不断革新,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印刷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天,印刷媒介高度普及,图书、杂志、报纸等纸质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纸质出版物具有鲜明的媒介特点:(1)和早期的“羊
14、皮卷、竹简”相比,它容纳的信息多,内容广;(2)读者可以自由地决定阅读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3)它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4)它能适应不同读者的兴趣要求,有小众化的发展趋势;(5)纸质出版物的威望高、专业性强。从传播的特点来看,纸质出版物的传播是单向模式,读者接收的信息只是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互动性较差,并且没有其他的增值服务。从阅读方式来看,纸质出版物的信息符号是线性结构,对不同的读者展示的信息是相同的,主要是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递至我们的大脑神经中枢形成一个反馈。纸质出版物在知识服务上是比较单一的模式,互动性较差,并且在服务提供上是被动的。电子出版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
15、发达国家,在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电子出版凭借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大信息量存储、良好的人机交互性、相对信息含量的低成本等优势,成为颇受青睐的大众传播方式。我国电子出版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科技人员首创汉字激光排版技术,实现了汉字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计算机排版技术和电子出版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出版领域。随后一段时间里,计算机普及率提高以及电信实业的极大发展为信息快速传递创造了条件,电子出版的研究和发展也趋于成熟,比如汉字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母盘刻录和光盘复制技术等技术问题都得到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出版行业的技术也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有些出版社对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即Virtual Reality,V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和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探索,并且有了初步的成果。电子出版物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数字化、结构化;(2)信息存储磁性化;(3)出版发行网络化;(4)具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体积小、容量大,检索查询方便。从传播特点来看,电子出版物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纸质出版物的物质运输,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通道。从阅读方式来看,电子出版物的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在受众不识字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超越识字障碍,跳入大众传播的一个方法。电子出版物依托电子技术和设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