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随着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校布局的调整成为区域教育开展中经常性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泛进行的以“撤点并校为导向的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开展,同时也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闲置,引发出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撤点并校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案 因地制宜 前言 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背景 2022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
2、根底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开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局部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孤儿背井离乡单独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为难的暴露,推行了2023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概念界定。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的原因 首先、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
3、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因此产生了撤并乡村学校的需要。 其次、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的办学格局,村小布点分散,乡村学校大量小规模地分散零星分布在各个村落中,数量大,规模小,随着生源的减少,一些学校生源缺乏,办学难以持续。 第三、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大,很多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根底设施、师资力量相对较差,致使很多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读书,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 最后、移民潮,随着人口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减少,一些偏僻山区的学生数量减少更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为了方便其中一局部人将子女带在身边就进在城市上学,农村生源减少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村人口也相应减少。预测在未来30年里,我国将继续保持这个趋势,农村常住人口每年将减少120230万至1300万不等。到2034年前后,我国农村将剩不到4亿人左右,且还大局部集中在乡镇核心区。从有关调查看,山区人口减少的速度更快。甚至国家给乡村投资越多,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也越快。 多年前为了普及教育,建了不少乡村学校。近几年又强调教育资源整合,撤并了不少乡村学校,许多校舍(一些使用时间还不到十年)废弃或改作它用。教育资源整合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受到很多教师的支持,但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一些小学生只有 八、九岁要走十多公里甚至更远的路才能到校,还要学会生活:洗衣
5、服、蒸饭、翻开水很是可怜,也加重了乡村农民家长的经济负担;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背井离乡而荒废土地,到学校附近租房照看孩子。 三、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现状 随着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因此国务院在2022年5月出台了关于“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那么,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的政策要求。 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村舍办学的负担,节省一定的教育支出,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开展。但也带来了很多
6、问题。由于撤并后的学校绝大多数设在乡镇所在地,学校效劳半径相对过大,致使许多低龄入学儿童难以做到就近入学,也使许多儿童在本应入学的年龄段推迟入学时间。很多小学生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单独住校,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而且寄宿的学生开销很大,诸多费用一年下来至少近万元,这对一个普通村民家庭特别是贫困山区家庭来说是不堪负重的。另外自小就寄宿学校远离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照顾对学生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无视的。加大对乡村学校锐减问题的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统计。202223年与1996年相比,全国小学数量从64.6万所减少到32.01万所,减少一半还多。招
7、生人数,从2524.66万人,下降到1736.2023万人,减少了788.59万人;在校生从2 1996年的13615万人,下降到202223年的2023564万人,减少3051万人。 现存小学学校数(万所)656055504540353025全国撤点并校后现存小学学校数据表19982022202220222023202223年份 2023年6月,教育部先后发出两个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存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同时,为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方案,2022年
8、教育部2022-202223年教育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 社会对乡村学校撤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尚未太多关注,对此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对此题目的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唤起社会对农村学校问题的关注,并形成相关研究理论,以弥补该工程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 四、乡村学校撤并过程中产生及隐含的问题 一、教育费用骤增,家庭难以支撑。 主要表现在。一是并校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二是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
9、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三是由于寄宿费用太高,一局部学生选择了走读上学,但由于路途较远,又要承担交通费等费用。上述这些支出对于不少贫困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二、就学路途较远,且存在平安隐患。 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导致局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些山区学生到学校要爬崎岖的山路、趟过深长的塬沟,既费时又危险。有些地方交通虽然便利,学生能够乘坐交 通工具走读上学,但是很多乘用车都是农用车,即使是客车,不少也没有到达平安要求。平安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一块心病。 三、新校问题复杂,
10、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之一是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办学质量,但事实上,一些学校合并后教学质量仍难尽如人意。一是在调整过程中由于局部地方资金投入缺乏,不少学校并没有相应扩建新校舍、新实验室、新宿舍等,导致班额过大、教学资源紧缺,不少合并后的学校班额都在50人以上,有的甚至到达七八十人。过大的班额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布局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多教师都来自被撤并学校。由于编制限制、不合格教师清退难,优秀师资补充依旧困难。三是农村教师负担过重也是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导致农村教师负担过重,很多老师要上45门课,周课时在20节以上。在寄宿学校很
11、多教师还要承担或参与学生生活管理。 四、学校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学习。 虽然布局调整后学校条件得到改善,由于成立时间短,经费紧张,因此,很多学校生活设施并不健全,给学生生活带来困难,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一是很多学校生活设施不健全,给学生生活带来困难。如小学生寄宿面临洗衣服、洗澡、就餐等难题,一些学校甚至连热水都无法提供。二是很多学校缺少专门的运动场、语音室、实验室、微机室等设施,不能满足根底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三是一些学校校舍简陋,存在平安隐患;有些学校周边网吧、歌舞厅较多,治安环境较差,也使学生和家长产生畏惧心理。另外,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单独住校
12、,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其困难与麻烦就更为严重。由于长期寄宿在校,许多原本应该从事的农活,此时也不用再去从事,这对于乡村学生劳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欠缺的,也是一种剥离学生乡土情节的不当举措。 五、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与教学压力。 就“校方而言,一是增加了合并校的管理难度与教师工作量。学生数量的剧增与寄宿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为学校管理带来困难。教师们既要备课、上课,还得做饭并管理学生生活,其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超乎人们的想象。另外,由于小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大,在相对封闭的寄宿学校环境中,来自地域不同的学生常易滋生矛盾,人格羞
13、辱、语言要挟、分派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校方的管理难度。二是加速恶化了被撤并学校的变迁状况。随着一些村小的停办与撤并,原有学校的财产管理与利用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其动产可能已得到相关处理,但其不动产的管理却很 不理想,大局部不是闲置废弃就是迅速废弃,要么就是无故被私人窃据。 六、会带来更为深层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 撤并村校还会带来更为深层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可分割,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村民也会因为自己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学校和村民、和乡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
14、整的文化群落。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关于撤哪个村的学校,把学校并到哪里,邻近几个村常常为此发生冲突甚至械斗,说明村民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撤点并校对村民来说也很无奈,学生确实太少了。昔目引以为豪的学校成为村民的内心之痛。 五、如何躲避因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现有情形下,调整并完善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校布局是必需的,因此,其问题主要不在于争论是否需要调整,而在于要思考如何进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直接涉及到广阔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教育能否可持续开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
15、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和农村教育的开展。 1、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是国家、地区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谋划与决策,因此,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严肃、准确和科学。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变动的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城乡人口分布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动趋势是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前提。学校的裁撤、合并,既要考虑到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也要考虑到地方的文化特点、民族状况、人口流动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进行科学研究、科学规划、科学决策,防止盲目、草率和非理性的调整行为。 2、政府部门必须继续安排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专项经费,特别要重视撤点并校后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切实加强学校的平安工作,牢固树立“平安第一的意识,严格实行中小学平安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小学的平安工作。同时提出要合理核定农村中小学校编制,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工作,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