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开展的有效途径孟广义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那么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气氛,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 和谐的校园文化培育学生成才。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教育、培养莘莘学子的阵地,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物质条件,而且营造了一种特有
2、的文化气氛,这种无形的精神文化展示着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而和谐的校园文化便是教育及熏陶处在这个大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成长成熟。同时,这种催人上进的文化力量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其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2. 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谐的学校教育以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使学生形成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先进的思想理念,从而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传播变得非常迅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及价值取向,青年小学生价值
3、取向的阵脚很容易受到冲击而转移。青年时代正是尝试新事物、好奇心强烈的时期,小学生的科学价值观还不稳固,对文化的选择和价值取向确实定具有心理不确定性,因而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中不乏大量不良文化。因此,学校要建立和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正确地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3. 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无形地形成了一股向心力,激发师生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根底上,共同探讨,共同奋斗。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力量,这种凝聚力不知不觉地约束着师生的行为,引导他们团结向上、和谐相处。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环境中,教师的积极性、敬业度得以提高
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达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在这股向心力的作用下,师生自觉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二、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1.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2. 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芒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3. 确
5、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开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4. 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
6、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三、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发奋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正确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催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