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节 血管 一、动 脉 口腔颌面颈部的血供 颈内动脉 供应脑的前3/5,眶内及额部。颈外动脉 颈前、口腔颌面、颅顶及硬脑膜 锁骨下动脉 供应颈部下份深面结构 及脑的后2/5部分的动脉主干。(一)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约在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在颈动脉三角处位置表浅,可作为摸脉,暂时性压迫止血和颈动脉穿刺造影的部位。颈总动脉的两个重要分叉结构:1.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综合症。2.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二)颈外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舌骨大角处 依据与舌骨舌肌的关系分为三段(1)自舌动脉的起点至舌骨舌肌后缘处弓的浅面有舌下神经越过(2)舌动脉在舌骨舌肌深面
2、一段(3)舌动脉于舌骨舌肌前缘处分成舌下动脉、舌深动脉两终支。3.面动脉(1)颏下动脉:营养舌下腺、颏部 肌肉和皮肤。(2)下唇动脉:动脉环(3)上唇动脉:动脉环。(4)腭升动脉:于面动脉的起始处 沿咽侧壁上行至颅底,营养软腭和 腭扁桃体。(5)内眦动脉:为面动脉的终支,沿鼻外侧上行至眼内眦与眼动脉相 吻合。4.上颌动脉 依据与翼外肌的关系分为三段:(1)下颌段:由起始处至翼外肌下缘,横行髁突颈部深面 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颅中窝,供应硬脑膜和颅骨。前支经过颅骨翼点内面,颞骨骨折易损伤,引起硬脑膜外血肿。下牙槽动脉:穿下颌孔入下颌管于第一前磨牙下方分为二支,颏动脉,与颏下及下唇动脉相吻合;切牙支
3、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营养下颌前牙。下牙槽动脉入孔前发出下颌舌骨肌动脉,伴同名神经入下颌舌骨沟,营养下颌舌骨肌。(2)翼肌段:翼外肌两头之间至翼突上颌裂(3)翼腭段: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5.咽升动脉 于颈外动脉起始处沿咽侧壁到达颅底。营养咽、软腭、腭扁桃体、颈深部肌群。6.枕动脉 于二腹肌后腹下缘起自颈外动脉到达枕部,营养胸锁乳突肌与枕部结构。7.耳后动脉 于二腹肌后腹上缘起自颈外动脉到达耳廓后方,营养耳廓后面肌肉和皮肤。8.颞浅动脉 自髁颈后内方起自颈外动脉伴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穿腮腺上行,越过颧弓浅面到达颞部分为额支和顶支。其主要分支有:面横动脉额支顶支
4、。二 静脉 特点:分支多而细,吻合丰富,常呈网状,变异较多。(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1.面静脉 起自于内眦静脉伴到达下颌下三角,至下颌角后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于舌骨大角处入颈内静脉。面部的危险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由于此区域内的感染极易扩散至颅内,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所以称此区为“危险三角区”。2.颞浅静脉 于颞浅动脉后方由额支和顶支汇合成,行于颞浅动脉后方,在髁颈后方与上颌静脉汇合成下颌后静脉。(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1.翼丛 位于颞下窝,介于颞肌和翼内外肌之间,主要收集颈内动脉分布区静脉血。该丛后端汇集成上颌静脉汇入
5、下颌后静脉。前端汇集成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向上借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行上牙槽后神经组织麻醉时,以免引起血肿。2.上颌静脉 位于颞下窝,在翼丛后端与下颌段伴行,经下颌骨髁突颈与蝶下颌韧带之间和颞浅静脉汇合成下颌后静脉。3.下颌后静脉 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汇合而成,下行于腮腺内,从其下端穿出,下行经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浅或深面,于下颌角处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和面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4.面总静脉 在颈动脉三角内,下颌角后下方由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而成,平舌骨大角处,胸锁乳突肌深面汇入颈内静脉。面总静脉和颈内静脉交角处有角淋巴结,上颌窦、鼻、咽等癌可
6、转移至该淋巴结。(三)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 分前后两支,前支是下颌后静脉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前后两支在下颌角附近汇合,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下后注入锁骨下静脉。2.颈前静脉 颏下部的浅静脉,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至颈下部呈直角向外至颈外静脉终末段。收纳颈前部皮肤的静脉血。(四)颈部深静脉 1.颈内静脉 上端续于乙状窦,先位于颈内动脉的背侧,继而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2.锁骨下静脉 位于颈根部,为腋静脉延续,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的夹角之间称颈静脉角,左有胸导管汇入,右有右淋巴管汇入。(五)颅内、外静脉交通 颅内静
7、脉血主要经颈内静脉回流,还有许多交通静脉。主要交通静脉有 导血管板障静脉 脑神经及血管周围静脉网 眼静脉。第六节 淋巴结 和淋巴管 正常情况:不能触及淋巴结 炎 症:淋巴结肿大疼痛 肿瘤侵及:淋巴结肿大 环形组淋巴结群 大部分 颌下淋巴结 纵形组淋巴结群 颈深淋巴结的划分 颈动脉分叉平面 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 交叉为界 第七节 神 经 第五节 三叉神经 一、三叉神经特点 混合性神经。在12对脑神经中最大且粗。以眼裂、口裂为界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神经痛引起毗邻痛。三叉神经痛(1)疼痛性质:疼痛发作常无先兆,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受累神经分布区域内的撕裂样、触电样、烧灼样、刀割样或炸裂样疼痛,
8、病人难以忍受,痛不欲生。(2)疼痛部位: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以后逐渐扩展。(3)疼痛的触发点和诱发因素:在三叉神经分布的范围内,有一个或多个皮肤特殊敏感区,每遇轻微触动即可引起疼痛发作,称为“扳机点”,其范围比较局限,集中在鼻翼部、上下唇、上下齿龈、颊部、眉毛等处。(4)疼痛伴发症状及体征: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可伴有血管-植物神经症状,如患侧脸红、出汗、瞳孔散大、流泪、鼻粘膜充血、流鼻涕、唾液分布增多,皮肤温度增高、肿胀等。(5)疼痛发作的时限与周期:发作频繁者常感觉疼痛持续几小时或整天。而这种频繁的发作经数周或数月后可突然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疼痛,经一段时间后又可再发。治疗方法:
9、1、西药:卡吗西平、苯妥英钠等。止痛,不过西药一般副作用较大,伤肝伤胃,不宜长期服用。2、手术:治疗风险大,复发率高,一般维持3年左右。3、中医:针灸等,见效慢,康复情况因人而异。4、中药:白氏治痛散,中草药成分,(一)眼神经:为感觉神经,三叉神经最细者。起自半月神经节前内侧,向前穿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泪腺、上眼睑、眼球、前额皮肤和部分粘膜。2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起自半月神经节前缘中部分出海绵窦外侧壁穿圆孔,到翼腭窝上部,分支主要分布于硬脑膜、上颌牙、牙龈、鼻腔、口腔的粘膜及眼、口裂之间的皮肤。主要分支有 1)颧神经:2)蝶腭神经:分出鼻支、鼻腭神经、腭神经 3)上牙槽后神经 4
10、)眶下神经:分出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上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神经名称 分布部位 鼻腭神经 321123腭侧黏骨膜及牙龈和上颌中切牙 腭前神经 8-33-8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上牙槽后神经 8778及66的腭根及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 侧牙龈 上牙槽中神经 5445及66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上牙槽前神经 321123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三)下颌神经 为混合神经,是三叉神经最粗大的分支,由粗大的感觉根和较小的运动根构成,分前后两干 1下颌神经前干:较细,在翼外肌深面发出分支主要至咀嚼肌,故又称咀嚼肌神经。(1)颞深神经:经翼外肌上缘分布于颞肌。(2)咬肌神经:
11、于颞深后神经共干发出,与咬肌动脉伴行出翼外肌上缘,穿下颌切迹至咬肌深面。(3)翼外肌神经:于翼外肌深面至该肌上下头。(4)颊神经:是前干中唯一的感觉神经,经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2.下颌神经后干:较粗。(1)耳颞神经:属感觉神经,(2)舌神经:属感觉神经,(3)下牙槽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下颌神经分支中最大一支 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神经名称 分布部位 颊神经 8558的颊侧牙龈、颊部的皮肤和粘膜 舌神经 8118的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 粘膜和舌下腺 下牙槽神经 8118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颏神经 4114的唇颊侧牙龈及下唇粘膜 二 面神经 包括三种纤维:1.运动纤维 2.副交感纤维 3
12、.味觉纤维(一)面神经管段的分支:(1)岩大神经(2)镫骨神经:(3)鼓索:(二)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1)面神经主干的走行: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约2cm,直径约2.5cm。面神经自茎乳孔穿出时,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间的间隙内。(2)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 1.颞支:有12支,受损引起同侧额纹消失。2.颧支:有14支,临床受损可引起眼睑不能闭合。3.颊支:26支,平行于腮腺导管,上下颊支走行于导管上下各10mm内,该支损伤鼻唇沟变浅。4.下颌缘支:13支,损伤该支引起口角歪斜。5.颈支:13支,分布于颈阔肌。(3)面瘫及面神经的损伤定位 面神经核上瘫时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颜面表情肌瘫痪;面神经核下瘫时,表现为同侧全部表情肌瘫痪。三 舌咽神经 混合神经;管理腮腺分泌;管理舌后1/3味觉 四 迷走神经 行程最长的脑神经 五 副神经 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运动神经 六 舌下神经 舌的运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