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是指相关组织和人民群众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党的十八大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开展。等内容写入工作报告,彰显了党中央顺应民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基层政协组织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可在广阔基层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xx基层民主协商根本情况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xx基层民主协商获得了很好的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法律制度体系根本确立,基层民主协商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协商的内容逐步充实,协商形式逐步丰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协调民主过于形式化,缺
2、乏协商反响机制,局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人民群众对协商民主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集中于政治和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协商相对较少等。推进xx基层民主协商需从标准协商民主运行机制、健全协商主体参与机制、完善民意互动吸纳机制等方面入手。 (一)协商民主过于形式化。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重大决策的发布执行前,召开民主协商会或者座谈会,但会议组织者通常会号召与会者要讲政治、顾大局,统一思想认识,暗示与会者表达赞成意见;或者在协商会开始前,没有给协商对象充足的时间去做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使得协商会变成了情况通报会。 (二)缺乏协商反响机制。在协商民主中,经协商获得的共识能否影响决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协
3、商的质量。如果协商的结果没有表到达政策中去,协商必然面临危机,协商与决策间的脱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协商民主开展。经过多年开展,政协提案己经有了比较标准、健全的落实反响机制,而对其他一些协商议事后形成的书面意见建议的反响上不够及时,有时还有不了了之或以领导批示代替反响的现象,致使协商意见和建议有时得不到采纳,也未能及时作出解释或说明。 (三)局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人民群众对协商民主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局部民主党派成员在参与协商的重大议题上,无法发表较系统、全面的意见和建议;局部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比较薄弱,对政治事件漠不关心,对政治生活采取漠视甚至回避的态度。特
4、别是农村居民,由于历史传统原因以及长期受小农经济开展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对政治态度冷漠。这种情况成为阻碍基层协商民主实现的一大难题,因此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协商意识成为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的重中之重。 (四)协商主要集中于政治和经济领域,对于社会领域协商相对较少。社会协商对话强调的是社会组织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协商与对话,是一种社会民主,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有效补充。但是,xx基层这方面现象不够活泼。 三、加强我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原那么 (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的最根本原那么。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因此,加强基层人民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突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政治原那么和重大方针、政策、问题的领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始终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蓬勃的生命力。 (二)围绕人民政协主题和职能。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也是开展协商的根底与前提。团结意味着公共,表达着协商各方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民主意味着平等,表达着协商各方具有平等的权利义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三者相互关系、缺一不可,协商民主的各种形式要在这三大职能的履行之中都得以充分表达,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不能仅局限于政治协商的职能范畴。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6、必须牢牢把握政协的两大主题和三项职能,扩大包容性,增强广泛性,表达平等性,为各界人士参与政治提供畅通的渠道和良好的平台。 (三)以委员为本。委员是政协民主工作的主体,也是人民政协组织参与民主协商的主体。尤其是基层人民政协委员,来自一线,深入群众,更易听到和及时反映基层百姓的真实声音,是基层利益群体的忠实代表。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表达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保证更多、更广泛的意见建议能够真实、充分、有效地反映到协商过程之中。 (四)依法开展。政治开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表到达协商民主层面,就要求协商各方,都
7、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和给出的规那么及程序来进行,不能“越界越线。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表达法治的权威性,使协商过程始终在依法、平等的环境下进行。 四、加强我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对策 (一)标准协商民主运行机制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将基层协商民主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的构成要素,从法律制度上规定协商民主运行机制,为顺利推进协商民主提供法律保障。选定协商主题。即何种情况可以将之列入协商程序,此为“协商的触发机制。当前各地的协商活动,往往是根据上级的要求或工作难点提出的,这仅仅是将“协商作为一种弥补机制而不是常态化运行机制。一项
8、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其制度化效果。基层协商民主应自觉主动地将本地的经济社会开展战略的重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决策提交到“民情协商会议上来。协商的议题应具有广泛性,既要有党委、政府“点题,也要有非政府组织的“送题,更要有群众的“报题,以提高协商主体的“协商积极性。确定协商内容。基层协商民主应把重大民生问题列为协商的重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和分解,主要就广阔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并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对话和商讨,积极地反映社情民意,努力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要在实际工作中,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真正做到“不经协商、不能决策。厘定协商预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相应
9、的资金作为运行根底,基层协商民主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经费对之予以保障。为此,各地党委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开展水平,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核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比率,设立基层协商民主专项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其数额根据经济开展水平作相应的调整,确保“民情协商能够持续长久地运行,并不断地积累经验、开展成熟。 (二)健全协商主体参与机制 协商民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代表特定的利益主体,以高度组织化形式,及时准确地表达利益主体的诉求,通过协商形成表达多数利益主体意愿的决策。发挥人民政协主渠道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委员之间的议事协商、委员与党政部门之间的咨政协商,还包括委员与群众之间的社
10、会协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各地乡村相继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但是,目前乡镇一级政协组织已没有议事职能,这就不能有效满足社会治理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各地应积极探索政协委员深入群众的有效机制。强化界别协商功能。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完善支持基层协商民主的议事规那么和工作规程,积极搭建民主协商、行政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企业协商、劳资协商、民主听证会等协商平台。各地基层组织应将界别联系群众作为推进协商民主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界别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社会矛盾易发点,召开界别信息会、界别座谈会、界别约谈会、界别调查会等形式,反映界别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批评
11、意见,形成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界别的“界别意见,使基层协商民主成为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把协商民主作为决策过程的必要环节,有效形成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长效机制。扩大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协商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保证协商主体的广泛代表性。就协商主体而言,应尽量吸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代表人士,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如协商人数太多,可运用随机抽样确定会议代表,保证协商民主的公平开展。抽样方式还可以克服由领导人指定会议代表人员所带来的弊端。在实际工作中,随机抽样还有可能抽到一些本来不大可能参加的人,如文盲、社会边缘人物等,这有利于增加干群之间相互理解,切实表达协商民主的广泛参与原那
12、么。 (三)完善民意互动吸纳机制 开展协商民主,必须顺应社会开展日益加快、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群众素质日益提升、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维权意识日益强烈和参政愿望日益增强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民意吸纳提取能力。提高党组织的民意提取能力。基层协商民主的开展需要基层党组织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支持,而基层党组织也应以协商民主为内在的追求动力。基层协商民主是群众进行集中讨论的公共平台,因而群众参与的实践及其开展对深化协商民主的建设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群众参与的意愿是随着利益诉求的提升与体制吸纳参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的,政府对群众参与的主动吸纳无疑会起到推进群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按照信息时代民意
13、传播的特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通过人大、政协或有关部门,积极推行协商民主,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促进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双向互动交流。作为一种协商对话过程,协商民主鼓励群众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参政议政,促进了基层政府与群众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既能够让政府将协商视为民意收集的渠道,又能促使群众更好地把握政府的决筹划机和决策过程,使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建构起良性的政治互动机制,这既增强了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又提升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发挥网络协商的互动功能。协商民主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民情传播迅速的优势,不断完善网络民意收集机制、协商互动机制、问题解决机制和结果反响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把各种不同的合法利益诉求纳入有序化、标准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最大限度地会聚民情民意,减少群众诉求表达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以形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