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对于我们加快开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激发了广阔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今后加快经济社会开展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为此,根据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的意见,特制定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自然概状 _村位于门源县以东24公里,东邻仙米乡,南与阴天乡接壤,西邻泉口镇,是_镇政府所在地,境内省道民门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是门源东部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和交通
2、要道。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730米,年均气温1,年降水量为52023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冬长寒冷,夏短凉爽,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较频繁。 全村共有七个生产合作社,四个自然村,326户农户,文章版权归第1作者所有。1523人,劳力613人,共有耕地4604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64亩,人均耕地2.58亩,共有各类牲畜2390头(只),其中牛366头,羊190只,马、驴、骡131匹,拥有中小型农机具198台(套)。 二、经济社会开展现状 (一)经济开展现状 _村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为
3、主、第三产业开展比重较小,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其中农业占28.8,畜牧业占29.04,劳务收入占32.4,其他收入9.76。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_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开展格局,在经济开展中农民增收主要靠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一直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灾害频繁,农产量低而不稳,农业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在增收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群众增收依然十分艰难。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务经济开展势头强劲,依托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逐步兴起,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开展,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根底。 (二)根底设施建设现状
4、在国家工程的支持下,2023年实施了14.7公里的硬化路工程,4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全部完成,2023年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170户农户修建了沼气池和育肥大棚,占全村总户数的52,农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小灵通、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190户农户安装了固定 ,占全村总户数的58。 (三)村庄建设现状 由于农村建房缺乏科学规划和建房的随意性,村庄布局分散、凌乱、_村的布局形成了_、王家庄、碱沟口沿民门公路、平原式开展的格局,座落分散、排水不畅,且由于群众现阶段生产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差,在道路上随意晒粪、晒草现象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严重。 (四)公共事业开展现状 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251
5、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212人,学前教育尚出空白,党员活动室2间,村卫生室1所。 (五)城镇建设现状 由于受地理位置制约和低层次建设,_村民门公路两旁虽然建起了贸易市场和两层商贸楼,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公共效劳体系不健全,城镇面貌仍然未摆脱乱设摊点、排水不畅、卫生差、不美观等现象,无垃圾场、无公共厕、无路灯、无路牌、无街道绿化、无停车场、无牲畜定点交易市场,镇容镇貌依然难以有新的起色。 三、开展定位及开展思路 (一)开展定位 _村依附城镇,交通便利,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海拔、气候有明显的优势,农业要提升青稞、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品种品质,畜牧业以加快育肥暖棚建设,大力开展牛羊育肥,生猪
6、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和制造条件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效劳设施,开展公益事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面貌,使_村成为门源县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村。 (二)开展思路 以结构调整为根底,开展产业化经营,引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开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开展和农民增收;解决人畜饮水、住宅建设、村容整治等问题,改进根底设施;开展以沼气和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科技示范入户工程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开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 四、规划目
7、标 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2023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2223年,_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围绕“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开展 到202223年全村总产值到达538.4万元,比2023年的384.7万元年均递增2023,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到达468.2万元,比2023年的337万元年均递增11;第二产业总产值到达4.2万元、比2023年的3万元年均递增2023;第三产业总产值达53.52万元,比2023年的38.2万元年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比2023年的1850元年均递增2023.8。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
8、化村容村貌 农户住宅统一规划,改造土坯屋及土庄廓,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净化,砖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占总户数的90以上;配套建设污水排放渠道,主巷道两旁装路灯;建卫生厕所326所,占20230;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28座,太阳灶326个,牛羊育肥暖棚覆盖面到达20230;镇区街道两旁及村间道路两旁的绿化率达20230。 (三)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效劳设施建设 修建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村综合活动中心;街道及主巷道两旁设置路灯,设置标准路牌;修建1处停车场,修建牲畜定点交易及屠宰市场,改善排水设施。培育一定数量的“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 入户率到达8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20230。修建1所幼儿
9、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一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各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医务所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20230;到达“文明村、“平安村标准,“十星级文明农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十星级平安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文明信用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 五、建设内容 (一)做大做强农牧业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一是顺应天市,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展三红胡罗卜、黑饲草麦草等特色种
10、植,到202223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全力推进种子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良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到达98以上,三是全面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大力开展牛羊育肥,到202223年,全村畜牧业生产值到达50以上。五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根底设施建设,到202223年,实现户户有暖棚,家家有沼气的目标。 (二)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开展农畜产品交易和加工产业 积极扶持、引进开展以牛羊肉、毛皮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全村及全镇壮大牛羊育肥贩运规模、提升开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11、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扶持组建牛羊育肥贩运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信息传达、育肥技术总结推广、市场销售等综合效劳水平和优势农畜产品生产的生产组织化、销售市场化程度。 (三)调整劳动力结构,加强技能培训,加快开展劳务经济 一是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纽带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小城镇建设,为就近转移富裕劳动力,开展非农产业创造条件,二是要把提高劳动力技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劳务经济的一项根底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抓好根底教育和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开展,三是提高劳动
12、者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广泛了解搜集省内外劳务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劳务市场信息和相关必备知识,引导农民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外出知识,减少盲目性到202223年全村劳务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以上。 (四)发挥城镇优势,大力开展二三产业 依托小城镇辐射带动,大力开展交通运输业,组建客运公司,使小汽车客运业逐步走上标准化管理运营的轨道;积极开展餐饮、商贸、焊接等第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个体经济实体或私营企业;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农家风味的“农家乐、茶园等生态旅游效劳业。 (五)加强村庄根底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2223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晒粪、
13、晒草,堆物、堆垃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1个中心垃圾填埋场,建立4个垃圾集中堆放点,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合理规划房屋建设,打破人畜合院的现状,建设使用沼气池,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鼓励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户通过自筹资金、合伙、转让等形式实施“平改楼工程;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以农户为单元,以“一池三改为根底,在全村每户庭院内建设户用沼气,带动改圈、改厕、改院,提供清洁能源,消灭露天粪坑,解决人畜粪便污染问题;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六)
14、完善公共效劳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争取实施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好“五保户、优抚对象、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20230的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开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33名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 (七)大力开展社会事业 重点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2023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60,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效劳体系,标准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效劳水平;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立特色文化村、培育文化中心户7户 (八)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创立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5、依据四个居住点,组建四个治安协会,分别设立“十户联防小组,实行联片控管、十户联防,做到组组有联系、片片有照应,发现不平安隐患及时处理上报,做到一方有事、全村支援。加强民族团结,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九)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学生毕业披红贺喜、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标准化、制度化,实施村级会计财务管理建设标准化;全面落实民主理财制度,逐步建立以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村干部报酬、村集体债权债务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为重点的财务民主公开制度。其次,建立集体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