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扶持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扶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我国农业根底比较薄弱,金融如何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目前农村金融环境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开展,但“薄弱环节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村金融环境总体上看是比较差的。主要表现: (一)信用缺失。客观上农业生产风险较大,投入农业的资金
2、风险也大。主观上也存在建国以来投入农村的大量资金,成了呆坏帐,承贷者长期以来形成了贷款是国家的钱,还不了迟早会豁免的观念,没有形成借债还钱天经地义的理念,信用观念淡薄。 (二)保障体系滞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客观上导致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的风险较大。面对存在的风险,却在风险的控制上缺乏必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商业保险在城市竞争已非常剧烈,功能日臻完善,但在广阔农村保险业务开展仍非常滞后,只有少量的房产和交通工具参加了商业保险。而种养业、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的影响风险最大,这些领域商业保险又不愿意
3、介入。 (三)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手段。农民的资产主要是房产和一些生产资料。农村的房产一方面变现难,另一面属生活必需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不具备抵押担保的条件。农民的生产资料比较复杂、难定价,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 (四)金融秩序不容乐观。农村是金融管理和金融效劳的薄弱环节,加之农民缺乏金融常识,法律意识淡薄,这就给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的产生有可乘之机。 二、金融支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金融环境的好坏将影响资金的流向,由于农村金融环境较差,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弱,已严重影响农业的开展。 (一)商业银行淡出农村金融市场。过去我国的金融
4、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农业的利益,商业银行改革后没有顾及到支农的信贷需求。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信贷资金讲求平安性和效益性。但由于农业的脆弱性和承贷者的信用度差,贷款风险大,商业银行对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伴随着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对农业效劳机构的支持也在减弱,如过去的农资、供销部门改制后许多变成个体经营,很难取得银行贷款,致使农民购置的化肥、农药、籽种等农用物资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收缩机构,保存的机构也只是以吸收存款为主,很少贷款,把吸收的存款上存到上级行以获取较高利润。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的作用不大。农发行是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银行逐
5、步退出县以下农村金融市场后,应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承担起支农的重任。但由于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限制,只承担粮棉油收储的信贷业务,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只有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 (三)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制约了对农业的信贷支持。随着交通的便捷,再加上中国农村怕露富的观念,许多较为有钱的人往往把钱存到城里。加上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而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人员素质、结算网络、效劳质量的优势,使农村信用社存款份额逐年下降。 (四)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种类无法满足农业开展的资金需求。农村是以农户为根本单位占主要成分,农、工、商、贸等经济组织并存的经济结构。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以发放农户信用贷款为主,信用村镇
6、推不开的地方发放担保贷款。这些贷款主要支持农业季节性生产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资金需求,解决的只是温饱型的资金需求,而并非小康型的资金需求。规模农业因公共农业的限制而一时难以形成、高附加值农业生产经营和公共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非常迫切,但无法满足。 三、加大对农业扶持的措施 202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政府将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根底上,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入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结束把农业作为政府收入来源,由农业向工业提供资本积累的旧的开展道路,而将农业和农村领域作为政府支持的对象,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
7、动乡村。给农业的开展带来了难得的开展机遇,为金融支持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方政府和部门要抓住机遇、顺势而谋,转变“重工轻农的思想,谋划农业的开展,切实把农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开展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扶持第2页 作为金融部门要充分认识支持农业开展的重要性,站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高度,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扶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开展。 (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1、调整农业开展银行的效劳功能。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十分艰巨但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农业开展银行作为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支
8、持“三农中是应该大有作为的。要调整农业开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农的功能,真正承担起支农重任。一是继续搞好粮、棉、油购销企业的效劳,二是投资农业开发和农业根底设施,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开展,四是对定单农业发放议购定金贷款,。 2、引导商业银行效劳农业。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把效益放在优先的位置,国家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鼓励商业银行进入农业竞争性行业,并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商业银行开办政策性农业信贷业务的国家给予必要的补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金融机构对社区效劳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义务。县域内的金融机构不能只吸收存
9、款而不放贷款,要建立资金回流机制,规定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三农。 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关系农业的长远开展。目前全国都在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工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狠抓落实。银监部门要认真组织,切实负起责任,人民银行在资金支持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催促农村信用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做到花钱买机制。改革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得到人民银行的资金支持,不能新瓶装旧酒、走回头路,要通过改革真正做到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活力。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要特别注意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10、。 (二)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 农村金融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司法、公安、工商、税务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配合,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1、诚信建设。以农村信用村镇,农户联保贷款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广泛宣传和普及金融常识,加强诚信教育,树立信用观念,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2、开展农业保险。针对农业风险的集中性、风险损失的严重性以及承担者的分散性,开展农业保险要建立在国家财政补贴的根底上,实行低费率和高补贴的政策。要抓紧制定农业保险法,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进行必要的补贴,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3、完善信贷平安保障体系,探索能满足农业的多种担保方式。一是政府引导,适当支持,鼓励组建民间担保基金。二是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接受农民自身有价资产的抵押。 (三)增加贷款种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贷款需求 1、继续办好农户信用贷款。这是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主要形式,要进一步加大信用村镇建设,扩大贷款面。 2、增加贷款种类。要根据农村经济的特点,设计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中长期贷款,并灵活应用价格杠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贷款需求,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 (四)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改善效劳手段,提升竞争能力。当前人民银行要尽快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