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721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2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概念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antigen,LDA)-是指不同谱系是指不同谱系血血细胞在正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细胞表面标记分子。3 CDCD分子概念分子概念 CDCD (clustercluster ofof differentiationdifferentiation),分分化群化

2、群。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每每一一CDCD分子代表一种或一类分化抗原分子代表一种或一类分化抗原。人人CDCD的编号已从的编号已从CDCD1 1命名至命名至CDCD339339,可大致划分可大致划分为为T T细胞细胞、B B细胞细胞、髓系细胞髓系细胞、NKNK细胞细胞、血血小板小板、粘附分子粘附分子、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因子受细胞因子受体和非谱系等九个组体和非谱系等九个组。4 一、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CD分子 参与参与T T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CDCD

3、分子分子主要有主要有CDCD3 3、CDCD4 4、CDCD8 8、CDCD2 2、CDCD5858;参与参与B B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CDCD分子分子主要有主要有CD79aCD79a、CD79bCD79b、CD19CD19、CD21CD21、CD81CD81等等。5 CD3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分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稳定TCR结构,并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6 CD3分子由、(zeta)和(eta)五种链组成 7 CD3和链均属IgSF,跨膜区通过带负电的氨基酸与TCR和TCR链跨膜区带正电氨基酸形成盐桥,形成稳定TCR-CD3

4、复合物。CD3的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的结构,可介导活化信号 8 CD4 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结构为IgSF成员,共有4个结构域,CD4分子的第一、二个结构域可与MHCII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第一个V样结构域是HIV的受体。CD4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通过胞外区与APC细胞表达的MHCII类分子结合,其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信号转导。CD4 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Th)9 CD8 是由链借二硫键连接的异源二聚体,胞外区结构均属IgSF。链V样区与MHC I类分子非多态的3区域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转

5、导。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也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可以增强相应抗原肽-MHC分子结合后的信号刺激。10 CD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CD2分子的配体主要是CD58(LFA-3)。胞浆区可与多种蛋白酪氨酸激酶相连。CD2与CD58结合,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功能,主要通过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黏附,以及CD2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11 CD79/CD79 又称Ig/Ig,表达于除浆细胞外B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特征性标记。与BCR组成Ig/Ig-BCR复合物,其胞浆区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可结合B细胞内信号分子中SH2结构域,从而介导由BCR途径的信号

6、转导。12 CD19/CD21/CD81复合物是B细胞活化的共受体 CD19 分布于除浆细胞外的B细胞谱系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19可与多种激酶结合,促进B细胞激活。CD21 又称CR2和EB病毒受体,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咽部和宫颈上皮细胞,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21与iC3b及C3d结合,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和诱导免疫记忆。CD81分布于多种血细胞表面,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受体。13 14 二、参与提供免疫细胞活化共刺激信号的CD分子 CD28与CD80(B71)/CD86(B72)CD28是由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CD28分子的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

7、相连。CD28分布:CD4+T细胞、50%CD8+T细胞、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细胞。CD28的配体是CD80(B7-1)和CD86(B7-2)。B7主要分布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 CD28与CD80(B71)/CD86(B72)是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对,它们之间的结合提供了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共刺激信号,即第二信号,是APC/T细胞、T细胞/B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15 CD152 又称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而静止的T细胞则不表达。也能与B7结合,但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可能CD28起始T细胞的活化,和克隆扩增,而CTLA-4对其进行抑制,使免疫应答恢

8、复到相对的平衡状态。16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属于CD28家族成员,仅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主要为Th2细胞)。其配体是B7-H2,组成性表达于单核细胞和某些B细胞表面。初始T细胞主要依赖CD28提供共刺激信号,ICOS则在CD28之后起作用。调节活化的T细胞产生IL4、IL5、IL10等。17 CD40与CD40L CD40 表达于成熟B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淋巴样并指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活化的单核细胞。CD40L 即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CD4+T细胞、部分CD8+T细胞和T细胞,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产生活化B细胞的信号,诱导B细胞再次免疫应答和生发中心

9、的形成。18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一)构成免疫球蛋白(一)构成免疫球蛋白FcFc受体的受体的CDCD分子分子 FcR:FcR I:CD64FcR:FcR I:CD64、FcR II:CD32FcR II:CD32 FcR III:CD16FcR III:CD16;FcR:CD89FcR:CD89;FcR:FcR:FcR:FcR:尚无尚无CDCD编号编号 FcR:CD23FcR:CD23 (二)细胞凋亡相关的(二)细胞凋亡相关的CDCD分子分子 CD59CD59(FasFas)和)和CD178CD178(FasLFasL)19 第二节 黏附分子 概念: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

10、cule,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特点: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的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等 20 选择素家族selectin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粘蛋白样家族mucin-like family Ig超家族IgSF 钙粘蛋白家族cadherin 另外,还包括一些尚未归类的粘附分子 根据结构特点分为:21 一、整合素家族 由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 至少14种亚单位和8种亚单位,以亚单位可将整合素家族分为8个组。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平可随细

11、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22 二、选择素家族 家族各成员胞膜外结构域相似,均由C型凝集素(CL)结构域、EGF结构域和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组成。其中CL结构域是选择素结合配体部位。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其中L-选择素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P、E选择素介导中性白细胞的移动。主要识别一些寡糖基团。23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许多参与抗原识别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具有与Ig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具有1个或多个IgV样或C样结构域。将这些分子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24 四、黏蛋白样家族 是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糖蛋白,其成员:1、CD34:是L选择素的配体 2、糖酰化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1:是L选择素的

12、配体 3、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是E、P选择素的配体 25 五、钙粘蛋白家族 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族。在维持实体组织形成以及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相互聚集、重排有重要作用。与免疫应答无关 26 六、其他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 PNAd CLA CD44 27 六、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1 参与炎症反应 2 参与细胞免疫活化效应 3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28 1 参与炎症反应:趋化与粘附趋化与粘附 29 2 2 参与细胞免疫活化效应 免疫应答过程一般经历识别(活化),反应(增殖分化)和效应反应 3 个阶段。许多CKs和CAM参与调节这一过程,他们对不同细胞或在应答反应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

13、不尽相同。30 3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成熟淋巴细胞 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官或组织后,通过血液和淋巴的再循环,借助后,通过血液和淋巴的再循环,借助黏附分子回归到原来的淋巴组织。黏附分子回归到原来的淋巴组织。此作用有赖于淋巴组织中毛细血管后静脉的一些此作用有赖于淋巴组织中毛细血管后静脉的一些特殊化的特殊化的HEVHEV(高内皮小静脉)。(高内皮小静脉)。这些细胞表达这些细胞表达大量一般静止的扁平内皮细胞所缺乏的粘附分大量一般静止的扁平内皮细胞所缺乏的粘附分子,包括子,包括IGSFIGSF的的ICAMICAM-1 1,ICAMICAM-2 2,VCAMVCAM-1 1等,等,它们它们作为配体与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作为配体与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FALFA-1 1,VLAVLA-4 4,CD44CD44,L L-selectinselectin)结合结合,引导淋巴细引导淋巴细胞定向地进入淋巴组织胞定向地进入淋巴组织。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