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图书馆行政管理路径思考:行政管理对图书馆开展来说意义重大,新时期下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社会形象与开展。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受众的需求展开图书馆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也可以满足受众对图书馆的各种需求,继而带动管理人员职责理念的转变与管理制度的完善,促使图书馆良性运作。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行政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3)11-0041-03图书馆是收集书籍与收藏资料信息、保存知识的机构,承当着开发、储存、整理信息与教育的义务,可供人们书籍
2、查阅与借鉴。在社会经济开展的带动下,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不断拓展,对于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行政管理难度直接提升。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对图书馆设备、经费管理,行政制度完善,展开思想教育工作与后勤保障效劳等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现就新时期图书馆行政管理要求,以及以人为本理念以下列图书馆行政管理路径展开分析,如下所示。1 图书馆行政管理要求图书馆是供受众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开放场所,为实现图书馆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应施以有效的行政管理,继而更好地为受众提供信息效劳。新时期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行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低、综合素质差,以及图书馆人事制度滞后、管理体制不标准等问题,致使图书馆资
3、源严重浪费,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与运转,可见行政管理的难度。建设与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掌握以下要点:1.1 主动施以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向受众提供人性化效劳。同时站在受众角度发现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缺乏,即向受众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受众的反响,制定图书馆行政管理方案。总结问题的同时,施以针对性措施躲避,继而实现行政管理效劳质量的持续改良。1.2 行政管理全面化图书馆能够为受众提供查找资料、翻阅文献、技术论证等信息效劳。行政管理人员制定行政制度时,应围绕受众需求,及时更新专业技术信息与资料,添加新技术与学科的书籍。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实现图书馆智能
4、交互,如电子查阅等,为受众提供全面化、优质化、便捷化的效劳,继而满足受众各类需求,塑造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同时,带动行政制度的完善与更新1。1.3 行政管理公正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图书馆行政制度,尽可能确保行政管理民主性、公正公平性,防止特殊待遇等事件出现。与受众建立良好关系,也不能因为情感等因素,影响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效劳质量。2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图书馆行政管理复杂且繁琐,不确定性因素与影响因素的存在,直接抑制着图书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间接影响着新时期图书馆效益的稳中求进,以及规模化开展。唯有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公正性、全面性、主动性地展开行政管理工作,才能
5、有效躲避影响因素的制约。2.1 优化人事管理机制在图书馆行政管理中,直接受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为此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再教育意义重大,积极强化其效劳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为以人为本图书馆人事管理机制的完善夯实根底。首先注重员工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定期考核员工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提升情況,根据培训与再教育考核结果,为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施以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晋升等时机。对考评不合格、自律性差、效劳意识不到位的员工继续展开培训,或将其调动转岗。对人为因素引起不良事件的员工,加大惩罚力度。通过奖惩考核制度、奖惩
6、制度等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开展的软实力。2.2 设立以人为本的效劳模式积极提高图书馆受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围绕受众需求提供人性化、个体化的效劳。丰富图书馆效劳活动类型,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鼓励受众在留言板、微信公众平台等提出珍贵建议,并为效劳打分,让管理人员做出针对性的管理与效劳调整。根据受众的预订、查阅的记录,可了解各受众的喜好与需要,从而可为受众提供个体化的效劳。2.3 优化文献资源收集机制文献资料采访、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壮大开展与社会价值。为满足科研者、教师等受众的文献资料需求,管理人员应进行资料学科的有效划分,
7、合理规划图书馆藏书方案,重点学科内容特殊化管理与加强保护、限制订阅。定期更新文献资料,提升图书馆综合实力的同时,为科研、教学、医疗、工业等领域研究开展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效劳2。3 以人为本理念在行政管理中的表达3.1 加强读者效劳管理首先根据读者的人文精神状态,积极营造舒适、安静、高雅的图图书馆阅览环境。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充当着教育科研活动的第二课堂,图书馆效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效劳,其中营造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阅读环境尤为关键。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复习资料、查阅文献、整理笔记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密集阅读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可通过摆放植物、定时通风等措施净化空气,为学生
8、营造富有生机、活力的舒适阅读环境。加强对图书馆照明设施的管理,图书馆不同场所的照明设施,都应富有艺术性、概念性与实用性。如微机室、收藏室的灯光可相对自习室柔和,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照明设施应当样式齐全,包括墙灯、台灯、桌灯等。除此之外,还需设立隔断,确保读者活动的私密性。更有图书馆,为营造私密性的阅读环境,设立了研究小间,尽量各小间与窗户连接,实现劳逸结合。为营造安静阅读环境,可在图书馆内铺设地毯,提醒读者禁止喧哗保持安静。同时也会减少读者因快速走路、高跟鞋等带来的噪音。违反图书馆规定,管理员应及时劝阻,如对屡劝不止的打 读者,可设立 亭,供打 的读者需要。其次围绕效劳至上的原那么,展开
9、以人为本的效劳工作。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员,应将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是图书馆的利益,最后是自身的利益。本着为读者效劳的思想观念,在不违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根底上,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如日常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在节假日合理安排值班人员。除满足受众信息效劳需求外,应加强便利方面的效劳,展开深层次、全面性的效劳,建造人性化、现代化的图书馆;如设立线上查询,提前预约图书等效劳,需要在图书馆设立,供受众查询馆藏书目。面对闭馆还书的情况,可设立自助还书机器,为读者提供还书便利。为增大读者流量,可在图书馆设立储物柜,供学生放包、放书或是放置其他物品。除此之外,为提高馆藏书目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为读者提
10、供跨校区、跨地方的借还书效劳,以及代购国外期刊、图书复印、书籍自动杀菌等效劳,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人性化便利效劳。在休闲娱乐方面,设立了视听中心,配置音乐库,带给读者视觉、听觉上的享受。配置了沙发卡座区域、圆形包厢、发愣区、漫画屋等,并提供有线、无线耳机。舒适度方便,可配有沙发、木质座椅等。在讨论学习方面,需设立小组讨论空间,并配以白板笔等设施,也可以设立分享演讲场地,满足受众对图书馆的各项功能要求与使用体验。最后高效落实文献资源采访、建设工作。工作需围绕图书馆开展需要展开,满足图书馆在科研、教育等方面要求。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统筹规划各学科的馆藏方案,围绕各学科建设需要建设文献资源体
11、系。对于计算机、设计、科研等特殊或是重点专业性学科,不能通过简单关键词搜索,全面了解图书采购价值;对此,应引入专业读者采访制,鼓励教师等专业人士,主动参与到图书采购中,加强文献资料收集的针对性与高效性,继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效劳3。3.2 館员管理首先加强对馆员的情感投入、人文关心。作为行政管理根本主体,馆员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其与读者关系的建立,以及图书馆在安静、便利、阅读、舒适、文娱、讨论学习等方面效劳的实践成效;对此,加强馆员管理意义重大。图书馆建设开展中,图书馆建筑、信息资料与馆员分别发挥着5%、20%、75%左右的作用,可见馆员工作的重要程度。但馆员常规性的工作,不仅不受
12、读者重视,甚至无法被读者理解,易引起沟通不畅或是矛盾冲突等问题。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在约束、规定馆员的同时,更要加强其生理、心理与精神层面的关心,做好合理排班,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多关心、照顾馆员,不断提升馆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与向心力,使其更好地展开图书馆运作根底性工作。其次充分信任、尊重馆员,馆员工作是面向受众人性化、深层次的效劳工作,工作内容繁琐、劳动强度大、涉面广。为此应当充分理解、信任馆员,不仅仅表达在人格上的保护与尊重,更应当表达在思想与精神、观念上的一致与支持。深入基层了解馆员的兴趣爱好、长处与工作难点等,在管理决策方面,多听取馆员的意见反响,为馆员发挥、成长创造、个人价值实现等创造有
13、利条件。加强馆员的培训、再教育,纠正其错误观念与工作态度,做好馆员在薪资待遇、生活福利、工作形式等方面的咨询效劳,切实提升馆员的主体地位,为馆员营造被信任、理解、重视的工作气氛,为馆员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地发挥夯实根底。4 结语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提升,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人性化改革也应当尽早提上日程,通过图书馆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高效性,带动管理人员、馆员等工作人员效劳意识的转变,使其共同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恬静、优美的图书馆环境,继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前往。在加强读者管理、馆员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综合素养、业务能力、效劳态度的提升与转变,完善行政职能,标准行政制度的同时,最大化程度带动图书馆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参考文献1刘明昕.“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效劳教学工作的新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24):126-127.2陆向荣.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途径J.科研,2023,(2):262.3李郄彬.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与效劳创新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23,29(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