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从“民惟邦本到“执政为民韩巍巍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它萌芽于商周之际,形成于先秦时期,开展于汉唐,完善于明清,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代王朝更迭的事实证明,但凡愿意倾听百姓心声、重视民众利益的君主,统治就会长久而安定;反之,国家必然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民惟邦本夏商之际,王室内乱,启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剧烈的斗争。后来,王位被长子太康所夺得。太康即位后,终日田猎无度,沉迷酒色。臣子劝他以天下百姓为重,要他勤于政事,可他却置之不理。加上之前五子夺权造成的内乱,朝中众臣对太康很是失望。太康逐渐失去了民心,给一些觊觎权位已久的诸侯以可乘之机。一日,东夷
2、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趁太康狩猎之时领兵阻断了太康的归路。太康慌忙奔逃,被神箭手后羿射杀。太康的母亲和弟弟们被后羿赶到洛河边,他们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歌中有言:“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表达出无尽的怨恨与哀悔。太康失国,皆因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这便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萌芽。民贵君轻先秦时期是我国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阶段。战国后期,连年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破坏。社会动乱引发了人口流徙,哪个国家的政策惠民宽民,人民就流向哪个国家。和那时的很多思想家一样,孟子也带着自己的学说在各国往来游说,希图用自己的
3、学说治理这个乱世。孟子学说中的主要思想,就是“民贵君轻。据孟子记载,有一次,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问他:“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答复说,对君主统治国家来说,“仁义远比“利益更重要,统治者只要有了对人民的仁爱之心,便是对国家最大的益处。孟子指出,要获得天下首先要获得百姓的支持,而要获得百姓支持就要获得民心;满足百姓所希望的,不强加给百姓所厌恶的,这便是对百姓实行“仁政最有效的做法。在“仁义重于“利益这一理论根底上,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国家中最重要的是百姓。不管是社稷还是国君,都是为百姓设置
4、的,如果社稷和国君对百姓没有任何功德,那么不管是谁,百姓都可以换掉他,既可以另立国君,也可以重新建立新的国家。孟子的这一学说形成了春秋时期民本思想的理论根底。民水君舟唐太宗李世民在指挥反隋战争时,看到过很多民不聊生的画面。在建立唐朝后,他经常与名相魏征讨论如何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一日,唐太宗问魏征道:“为何自古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却非常困难?魏征思索片刻答复道:“君主就像是船,百姓就像是水。水既能够负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所以得天下民心者,方能守住天下。唐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经常对臣子说:“朕作为君王,依靠的是这个国家赋予我的权力,而国家又必须依靠百姓才能正常运转。假设朕对自己的
5、私欲不加以约束,凭借手中的权力尽情索取,这些东西从何而来?当然是从百姓手里剥削来的。百姓的负担变重,生活也将过得更艰难。到时候,哪怕我再英明,臣子们再有手段,都将失去百姓的拥戴,而政权最终便会走向灭亡。政权灭亡了,朕自然也会丢掉性命,大家现在拥有的生活也将一去不复返。战乱连天,谁能独善其身呢?李世民的话是一种提醒,意在告诫自己和臣子不要放纵自己,不要忘记百姓才是让国家这条大船正常行驶的关键。唐太宗和魏征,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强调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开展和成熟的主要表现。民
6、主君客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继承前朝民本思想的根底上,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理论。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抨击了“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对君民、君臣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观点,指出了谁是社会主体的问题。他明确提出“人民为主,君主为客的观点,要求臣子“要为天下苍生着想,而不能仅为君主着想;要为万民效劳,而不仅仅为君主一个人效劳。而作为君主,“不要认为个人得到利益就是好事,而要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要以为个人受到伤害就很悲惨,而要使天下人都免除伤害,指出了兴利除害都要以有利于天下为准那么。他认为,君主不应高高在上,拥有无限的权力,而应成为为民众服務的公仆,由此肯定了民众在国家中的
7、主体地位。在君臣关系上,黄宗羲认为,君臣不应该是绝对服从的主奴关系。在治理国家的工作中,臣子并不是为君主效劳的, 臣子的职责与君主一样,都应该为百姓效劳。他指出:“天下这么大,不是哪一个人能治理得了的,而应该大家分工治理。我们之所以出来做官,为的是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了君主一个人。黄宗羲将百姓是国家的主人、君主和臣子是为百姓效劳的理念贯穿到民本思想当中,这在当时封建制度极其强大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推向了新的顶峰,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人民中心从远古“太康失国到封建王朝的历代更迭可以看出,但凡重视民众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政治实践中加以推行,国家就会安定;
8、反之,无视或否认民众的作用,必然会走向衰落或灭亡的境地。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光武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都是遵循民本思想的政策原那么才造就的王朝繁荣稳定。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本质上仍是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和驭民之道,人民在推动社会历史开展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从来没有表达出来,也不可能被古代统治者真正认识到。因此,古代民本思想存在着时代和立场的局限性。但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重要组成局部,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政治文化,能够深刻反映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认同,对于当今政治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继续深化人民群众
9、是历史创造者这一根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作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23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责任担当,是党的宗旨的集中表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效劳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政治立场和不懈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朝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前进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