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五节 医院感染 1 C6 学习目标 掌握:概念传染、(条件)机会致病菌、抗感染免疫、正常菌群、菌群失调、侵袭力细菌生物被膜、带菌状态、医院感染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致病条件;细菌致病性因素 感染的类型及其区别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熟悉:内外毒素特性比较;宿主抗感染免疫组成 了解:人体常见正常菌群,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 3 概念:概念: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病原菌?非病原菌?病原菌?非病原菌?传染?条件致病(机会致病)菌
2、?传染?条件致病(机会致病)菌?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第六章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4 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细菌的分布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分布及其医学意义 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土壤、水中、空气中细菌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5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土壤:土壤:条件适宜,细菌种类和数量多,多数为非致病菌;土壤中的致病菌 来源于人和动物 的排泄物及死于 传染病的人畜尸 体。芽胞菌可能引起 伤口感染伤口感染。水水是细菌生存的天 然环境。水容易受 各种排泄物污染而 含有致病菌,可引 起消化道传染病的 流行;常用大肠埃希菌作为常用
3、大肠埃希菌作为 水被粪便污染的主要水被粪便污染的主要 指标。指标。空气空气中细菌少,人和动物体内、土壤中的细菌等 可进入在空气中。医院的手术室、病医院的手术室、病 房、制剂室、实验室房、制剂室、实验室 等要经常进行空气等要经常进行空气 消毒,做好消毒隔消毒,做好消毒隔 离和无菌操作,离和无菌操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及手术后的感染。及手术后的感染。6 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思考题思考题:人体有菌部位人体有菌部位?人体无菌部位人体无菌部位?鼻鼻咽咽腔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外耳耳道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
4、葡萄球菌口口腔腔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肠道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阴道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皮肽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眼结结膜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尿道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7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人体有菌部位:人体有菌部位:人体体表及其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 等腔道;人体无菌部位:人体无菌部位:血液、内
5、脏、骨胳、肌肉 等部位。8 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 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及其他微腔道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及其他微 生物群,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生物群,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 菌群一般无害甚至有益,称为正常菌群菌群一般无害甚至有益,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9 (一)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二)(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概念: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
6、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的过程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的过程 10 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定义?特定条件包括:寄居部位的改变 宿主(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重叠感染)?11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诱因:诱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放射性核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放射性核素、激素等治疗,感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或激素等治疗,感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或器械检查。器械检查。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宿主某些部位正常由于受到某些
7、因素的影响,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菌群失调症(二重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重叠感染)感染重叠感染)12 菌群失调常见菌类菌群失调常见菌类 金葡菌、粪肠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类杆菌、白念菌、曲霉菌、毛霉菌等。13 如何防治菌群失调如何防治菌群失调?)保护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微生态环境)保护微生态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
8、1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定义?或病原性:定义?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毒力数量门户)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毒力数量门户)病原菌能否引起病原菌能否引起 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 疾病取决于疾病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毒力毒力(virulence)?LD50/ID50?侵袭力(侵袭力(invasiveness)?毒素?毒素?第二节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 细菌的毒力 致病性 (质)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 毒力 (量)表示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侵袭力 毒素 毒力 一、侵袭力 二、细菌的毒素 三、体内诱生抗
9、原 四、超抗原 尚有:免疫病理损伤(引起病变)16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或:与致病相关的因素)(或:与致病相关的因素)侵袭力 毒素 毒力 侵入数量 侵入门户 致病因素 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狭义)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狭义)外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类 毒力愈强,所需数量越少 适当的侵入门户 如:破伤风梭菌深部缺氧伤口 一、细菌的侵袭力一、细菌的侵袭力 1、粘附素黏附作用;定植?菌毛 非菌毛黏附素 2、荚膜抵抗吞噬及杀菌物作用 3、侵袭性酶 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4、侵袭素 5、*细菌生物被膜(BF)P68?二、细菌的毒二、细菌的毒 素素 1、外毒素
10、特征:蛋白质 理化稳定性差 免疫原性强 毒性作用强 器官选择性强 外 毒毒 素素 exotoxin 合成代谢产物 G+菌和部分G-菌产生 分泌到菌体外(一)外毒素 类毒素(无毒抗原)外毒素(极毒抗原)抗毒素(抗毒抗体)免疫动物 脱毒 0.3-0.4%甲醛 外毒素的免疫原性 类毒素: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合蛋白的抗原性 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2、外毒素分类与作用、外毒素分类与作用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重要的外毒素及其作用机制 21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 痉挛毒素神经毒素 1、内毒素的主要特点:脂多糖 LPS 菌体裂解释放 化学性质稳定 免疫原性弱,不能
11、制成类毒素 器官选择性不强 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二)内毒素(二)内毒素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LPS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区别 外 毒 素 内 毒 素 来源 G+菌与部分G-G-菌 存在 部位 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 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耐热,60,30分钟 耐热,160,24小时 毒性 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抗体作用弱
12、 27 免 疫 的 分 类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别名 机体天然防御机能 后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定义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 渐建立起来的一系 程中接触抗原性异物 列防御机能 所形成的免疫力 特点 种系建立稳定遗传 后天建立不能遗传 与生俱来人人都有 个体间差异大 抵抗力广泛无针对性 对抗原有针对性特异性 无免疫记忆 有免疫记忆性 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组成 屏障结构 体液免疫 吞噬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中抗菌物质 第三节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第三节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种类?杀菌过程?后果?2、吞噬细胞 3、体液因素 皮肤与粘膜
13、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溶菌酶、抗微生物肽、乙型溶素、防御素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一、固有免疫/天然免疫 1、屏障结构 29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种类: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小中性粒细胞 识别:模式识别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模式识别受模式识别受体(体(PRR)吞噬杀菌过程:识别与黏附 吞入 杀灭与消化 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30 31 32 33 34 二、适应性免疫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35(一)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3、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MIS)抑制黏附 调理吞噬 中和毒素 调理补体(
14、C3)/抗体(ADCC)CD4+Th1:LK CD8+CTL:细胞毒 三、抗胞内菌免疫三、抗胞内菌免疫 吞噬细胞 细胞免疫 特异性抗体 36 黏膜免疫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组成宿主的抗感染免疫组成 种类?杀菌过程?后果?抑制吸附、调理吞噬、中和毒素、调理补体/抗体 CD4+Th1:LK CD8+CTL:细胞毒 固有免疫 天然免疫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皮肤与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酶 抗微生物肽、乙型溶素、防御素 适应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38 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感染来源 外源
15、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正常菌群或潜伏的病原菌)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性接触、节肢动物媒介、多途径 社会感染和医院感染 传播方式 途 径 方 式 疾 病 举 例 呼吸道感染 气溶胶,飞沫方式吸入 肺结核、白喉、百日咳 消化道感染 粪-口方式,食入 伤寒、痢疾、食物中毒 泌尿生殖道感染 性接触,血液或粘膜损伤 淋病、梅毒等 创伤性感染 皮肤、粘膜创伤、破损 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 经血感染 输血、注射、针刺 细菌败血症 媒
16、介昆虫感染 密切接触、叮咬 鼠疫,沙门菌病 多途径感染 经消化、呼吸、创伤等 结核及炭疸杆菌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二、感染的发生 1、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毒力数量门户)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毒力数量门户)2、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 3、社会与环境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 40 41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 带菌状态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 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定义?按感染部位分 依病情缓急分 区别?菌血症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侵入血流,但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大量未在血中大量繁殖繁殖。毒血症毒血症 细菌在局部繁殖,不入血,仅细菌在局部繁殖,不入血,仅外毒素入血外毒素入血引起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全身中毒症状 败血症败血症 细菌侵入血流后并在细菌侵入血流后并在血中大量繁殖血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者。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者。脓毒血症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