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和价值观根底与“和谐世界思想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全球“复合相互依赖、全球治理呼吁各国“权责共担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等多重背景下提出的,在为国内经济开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命运共同体;背景;意义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2326025702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直到21世纪初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愿望和能力也越来
2、越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的国际秩序观,对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上起到很大作用。“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根底和价值观根底都是一致的。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雏形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并非近几年才进入中共高层视野。其实,早在2004年解决开展中的问题与困境时,就提高中国应当构建就“利益集合点,用共同体意识来解决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主要的关注点还聚焦国内问题的解决,没有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而2023年中国的和平开展白皮书的发布改变了这一状况。白皮书倡导不同类型、不同开展阶段、甚至是不同国家制度之间
3、的国家,都可以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白皮书的发布,首次实现了用命运共同体手段解决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十八大把“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到整个中共治国理政的层面。随后就是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下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在周边工作会议,还是在处理中非关系、中俄关系以及出席各种国际会议等,习近平同志指出,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唯有树立责任共担的共同体意识,才能解决当今各国都会面临的全球治理等难题。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指导中国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2023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访问非
4、洲期间,在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非关系以及中国对非政策主张。演讲中,习近平同志说,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开展模式,中国将继续坚决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自己的开展道路;家和万事兴,全非洲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中方真诚祝愿非洲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步子迈得大一些。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文明应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因为文明因多彩的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
5、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人类反思历史。战后追求和平、开展与合作成为了多数国家的追求。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开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突显,智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1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入,国家间“复合相互依赖,让各行为体之间合作变得更为深入、更为复杂,出现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从而使战争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历史整体开展的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开展已成为时代主题。走和平与开展之路是各国的共同的选择
6、。世界各国的开展模式也从战前靠侵略和掠夺转变为追求依靠科技进步来繁荣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德国统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开展。世界开展的主题从和平、开展转变为和平、开展与合作。全球各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相互依赖,结成了复合依赖的关系。在这种复合相互依赖的关系网里,任何国家和组织都难以单独行动来开展经济或者应对全球问题。理性的态度是合作,寻求多个国家间的合作去解决。传统的零和博弈模式在全球化相互依赖的背景下明显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上个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
7、知识经济时代。在此之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开展,带动了各种业态发生急剧变化,比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时代正在成为现实。这意味着传统的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小,地球村进入了升级版。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思维也必然要面临革新和升级。中国政府以敏锐眼光和时代的责任感,认识并把握了全球化带来的这些变化,号召所有国家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展开合作,建设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国家间加强共同治理的能力。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超越国界的任何单个国家难以处理的全球性或区域性问题,诸如生态破坏、资
8、源短缺、环境污染、毒品问题、人口爆炸、艾滋病传播、战争、和平、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都属于全球性问题。在后冷战时代,全球性问题凸显,主要因为原:一是美苏两极争霸格局解体后,原来掩盖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凸显。二是随着全球化的日渐深化,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关系到整个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它的解决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它需要地球村的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参与进来,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各个国际社会的主体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治理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而是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迅猛开展后带来全球性问题而
9、出现的。随着最近几年各国和国际组织呼吁加强全球治理的呼声增强,才为更多的人熟知。全球治理的理念是国际社会的各个行为体,能够从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出发,形成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标准和机制,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说,当前有关更好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正在形成,国际社会支持“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更加强烈。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各方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集合点,逐步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才可能保持世界和平稳定开展的良好态势。3提倡“命运共同体同中国梦的实现和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密切联系。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面对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个别周
10、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妄图通过“捧杀手段来遏制中国崛起。进入新千年,尤其是2023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后,个别国家对中国的“恐惧日益增强。“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攻击中国的不良言论沉渣泛起,严重威胁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家形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外交奉行“韬光养晦方针,埋头苦干搞经济,较少顾及到中国的国家形象。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后,尤其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外交在“韬光养晦的根底上,更加强调“有所作为。因而,表达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的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社会广为传播,比方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当然也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外交标签,表达着中国
11、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担当,有利于改善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无论是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倡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领导人是让国际社会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开展绝不是排他性的,中国的和平开展能够带来世界的和平与开展,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3“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意义为实现“中国梦创设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和中近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认清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制定符合中国开展需要的外交战略是当务之急。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方面深谋远虑确定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创新思维,谋划包括人类命
12、运共同体在内的新的外交战略并付诸实践。这些外交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又一次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又是对前几届政府外交理念和思想的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集体平安的新平安观,合作共赢的利益观和包容互鉴的文明观。它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新时期进行的伟大外交实践。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人大国形象。新一届政府大力倡导和平的重要性,秉承中国反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按照新思路和新理念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推动互惠互信的“命运共同体;倡导国际经济局势的良性开展,推进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以兼容包容的态度开展人
13、文公共外交,打造兼容并包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中,初步树立中国一个负责人大国的外交形象。有利于回击针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论调。在处理与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关系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的方式,中国更加注重“义利观,即权力与义务的平衡。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殖民方式。这种方式以没有实际的主权控制,而以经济控制、文化控制等为手段或纽带来延续宗主国对新兴国家的剥削,因为手段更加隐蔽,剥削的方式也有变化,所以被称为新殖民主义。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交往合作,并没有政治附加条件,也不寻求经济和文化控制,而是一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方式。我们着眼于双方的共同开展,与任何殖民主义都有实质区别。参考文献1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李海龙.中国外交新理念:倡导“命运共同体的建设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