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破解当前农村争地矛盾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农村争地矛盾的原因 从外表上看,争地矛盾是在粮食种植比较利益大幅度提高的因素驱动下,受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深层次上看,是中央实施新型城乡统一协调开展战略,把社会资源、行政资源、政策资源向农业集约倾斜,促使农民务农和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显著提高,农民务工收入比重下降,造成劳动力市场天平倾向农村,引起农民大量回流。 二、农村争地矛盾激化的负面影响 农村争地现象的适度发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但如果争地矛盾愈演愈烈开展成一种趋势,那么会带来不良后果:一是地少人多的压力加重,直接造成种粮大户数量锐减,土地良性流转势头停滞;二是土地进一步分散,不利于土地产生规模效
2、益,影响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粮价的提高引起地租、农资价格等的大幅度上涨,增加了非粮产业种植本钱,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是重新唤醒小农意识的恋土情节,加重土地对农民的桎梏,影响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这些结果的出现显然有悖于一号文件提升农业效益,促农民增收的初衷。 三、解决农村争地矛盾的对策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要抓住如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业效益、促农民增收这一实质课题,继续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 完善农村矛盾调节机制,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政府矛盾调节体系。如XX县区成立县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组建信息维稳员队伍,设立农村党员矛盾义务调解岗,聘请五老、
3、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担任调解信息员、督查员,推行定人、定责、包排查、包调处、包稳定的两定三包制度,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矛盾化解体系,保持已经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尊重农民自治意愿。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召开村民小组大会民主议定解决争地纠纷,在不违反法律和政(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策的前提下,政府不予干预。三是提供司法援助。对违反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做法要坚决纠正,保障回流农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管理标准、分步实施的原那么,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农民生活最低保
4、障线,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保障线,要在宣传上重视、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三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险保障线,重点突出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设;四是完善农村临时社会救助和农村灾后救助体系;五是积极探索农民失业援助。 标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经营。 首先,根本前提是确保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要严禁承包期间,村集体组织借土地流转改变土地所有权和性质,流转期限也不得超过剩余承包期。其次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那么,尤其要杜绝当前新村建设、工业园征地、招商引资办厂过程中强迫流转、低价征地的政府违规行为发生。
5、还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方法,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提高土地规模效益。最后要突出对大户的扶持,要在支农补贴、科技效劳、信贷资金上予以倾斜,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引导农民向非传统农业产业转移。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积极实施竞争优势开展战略和差异化开展战略,集中力量主攻优势主导产业,实行主导产业链式开展,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结构合理的产业群体,增加农民致富渠道。如我市的脐橙、三黄鸡、黄姜等产业。二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那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继续引导和扶持农户开展果业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
6、组织,提高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同时,确立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机制,在资金上对协会专干和协会日常运转给予适当补贴,也可选派干部到协会兼职,跟踪指导效劳。三是要树立招商稳农的理念,实施产业招商促农民增收战略,围绕县域经济开展的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促使他们洗脚上田。 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增强农民的择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一是注重教师乡土化。要坚持本地原那么,从农民身边选聘一些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作为农民技术培训教师队伍的主体,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增强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可信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二是注重培训对象。要以职业中学、乡镇党校和行政干部学校等现有教育资源为固定培训阵地,把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及青壮年劳力为培训主体,定向办班。三是注重培训内容。要围绕县域经济的产业重点和解决当前外来企业招工难的需要,积极开展订单培训、产业培训,传授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四是注重培训保障。要以政府买单、农民培训的方式,组织劳动就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为主要机构培训,定期办班。同时,对培训合格者要发给劳动技能证书,方便农民进城应聘。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