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冈仁波齐观后感1600字 这部影片讲诉的是信仰和哲理,生命要存在敬畏,不能心安理得的去接受,却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希望你们会喜欢。 就影片的名称来讲,冈仁波齐,如果是像我一样孤陋寡闻的人,可能以为是个日本电影,在看了俞敏洪老师的推荐之后,在影片本身宣传的信仰光环的熏陶下,遂决定去看一看究竟。 艺术最需要的是真实 从拍摄的技巧和方法来讲,影片很少有人物的面部特写或泼墨重彩的语言表述,更多的是一些生活场景的自然呈现,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我更觉得它像一部写实的记录片,记录了一群人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起初和过程。没有华美的妆容和服饰,没有深不可解的台词,有的是平铺直叙的对白和不怎么跌宕
2、起伏的情节,也许正因如此,影片才更显得贴近现实生活。 与其说导演在拍摄电影,倒不如说,他只是将当地的生活某态通过镜头原生态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设置,都是本色出演,自己扮演自己,这是艺术真实感的来源,也是打动人的地方之一。 艺术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要高于生活的琐碎,但是其始终来源于并最终也要回归于生活。艺术的价值在于将某些哲理或感悟赋予平凡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而由观影者自我去感悟,而不是将所谓的大道理直接从生活中抽离打包并以猛灌鸡汤的形式强行输入到每句台词中。所以,真实应该是艺术最不能缺少的品质之一。 反观我们的人生,也许不会因为一部影片就能有多么起伏波澜的变化,但至少,我们有了思考的
3、契机。这应该是真实的影片所要到达的目的之一。冈仁波齐间接传达出了艺术的真谛:最精湛的电影,其实是演员并不需要去扮演谁,而只需要做好自己。 生命在于敬畏 我杀了那麽多耗牛,想去朝圣赎罪。 只有在上坡路她自己体力不支的时候,她才肯让毛驴拉车,她心疼毛驴,毛驴就是我们的家人。 我想为死去的那两个人祈祷,也祈祷更多的人能幸福安康。 我们见惯了心安理得的掠夺和杀戮,从来不曾因此而怀有丝毫的愧疚,生命究竟能在多大的意义和程度上得到尊重和理解。几乎没有人教导过我们,我们能看到的是,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孩子生命观的培养,远远比不上强压之下榨出一张总分值试卷所带来的荣誉和成就更能让人满足。 这几句再朴实不过的
4、语言和独白,展现了当地人纯粹的生命观和朴素的自然观,对生命的敬畏应该建立在足够信仰的根底上。有信仰,才能有敬畏,而后也才能通晓,人的欲望必须要有精神界域的限制。正所谓,有可不为方才能有可为。 西藏被誉为灵魂的栖息地,圣洁的天堂,它之所以能够承载得起灵魂的重量,可能不仅仅是地理原因,也跟当地的人为,信仰,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有关。除却生命观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平等和尊严之外,冈仁波齐也通过朴实无华的表白,让我们体会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大爱和关心。 当所有的人匍匐在马路上,奔驰的汽车急速在旁边一闪而过的时候,那一刻,突然觉得那些现代文明在这些匍匐的双膝以及肿胀的额头下显得如此渺小。 你会听到同伴小心地提醒同
5、行的人。小心路过的汽车;也会注意到,即使在雪花如毛的半山间,每一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时,人们依然将暖和的帐篷让给妇孺hellip;hellip;在前行的每一步中,都要为死去的同乡或者为更多的人祈福,希望幸福和安康,能够抵达更多人的心灵。 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生,在路上,死,也应该在路上。 丁孜登达还在母亲身体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朝圣之行,我们感慨这个小生命在一千多公里的曲折路途中渐渐长大,当他逐渐会哭,会笑,甚至会说话,会走路时,生命就在这一次次的朝拜中强大和坚毅起来。当所有人为生命的盛开和绽放欣喜的时候,人们似乎忘记了,生命的逝去,亦是随时随地,恍如花开花落。 杨培长眠在了圣山脚下,悄无声息。生命就这样平和的结束,直到前进的最后一步。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们从婴儿到幼童再到成人,似乎一直在寻找一个躯体的栖息地,所谓的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似乎等所有的欲望都尘埃落定后,人生就可以一马平川。可是再过稳定的人生,也抵不过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来的巧妙啊。 生啊,就在每一次细雨的滋润中,和每一次春风的吹拂中。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