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危机背景下教育的科学人文主义取向一、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及其时代性1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与教育活动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说明教育活动对教育活动主体需要的适合或满足。所谓教育价值选择,是指教育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所做出的价值取向,它说明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态度1。教育价值观念是隐在教育目的中的价值判断,表达为教育目的取向。教育目的取向虽可算是“应然的教育目的,仍有别于成文或不成文的“正式的教育目的,即标准的教育目的,或“教育目的标准。这是由于某种教育目的取向即使指向当然状态(即符合人们的价值追求),它未必能够实现,故须经
2、过可能性论证,作出恰当的选择;某种“应然的教育目的,即使在理论上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只有具备充分的条件才具有可行性。故又须基于对各种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分析,作出可行性论证,只采纳有可行性的教育目的取向,并从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作出具体的规定,从而形成“教育目的标准2。根据陈桂生先生的论述,在面临环境危机的时代处境中,我们在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的“应然教育目的取向时,要根据客观条件,采用可行的“标准实现之。价值问题不同于事实问题。事实问题只要遵循客观尺度,服从于真理一元化原那么即可;但是价值问题在客观尺度上又引入了主观尺度,因而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3。基于价值所具有的多元性,不同的主体从不同
3、的需要出发,对同一价值客体就会有不同价值反响和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也是历史上何以出现各种不同教育目的取向的原因。教育中包含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因而教育活动是一个蕴含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整体。由此,教育主体也面对着一系列的教育价值选择。作为教育活动,不仅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而且要追求某种需要的教育的价值。在遵循规律的同时,教育活动还要满足教育活动主体的需要和要求。2教育价值取向的时代性所谓时代性是指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开展,它具体表达着一定的时代特征4。历史证明,教育理论的开展与时代有内在的、直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联,反映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就要求其具有时代性。这种取向并不是对时代的被动适应,而
4、是要求教育发挥它固有的时代“寒暑表的功能,这不仅是教育理论在教育中的反映,同时也是教育价值取向能够实现的保证。合理的教育的时代性价值取向,一定要充分表达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也就是在客观尺度与主观尺度上取得的统一。教育必须关注时代对人的要求,并反映和落实这种要求。在技术已经危害和破坏着人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结构之间平衡状态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教育价值的时代性取向以哪种形式表征,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从某一种教育理论意义的生成而言,它既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与该时代所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和适切性。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历史局限性5。教育的时代性价值取向就
5、像三维空间中的时间一样,将这一存在物连同它的空间一起向无限推进,这样,整个教育价值取向才会栩栩如生,并且不断开展和完善。二、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由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开展。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类的环境意识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人与环境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因人口压力过度地向环境索取资源,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和破坏;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向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质;人类利用科学技术,经常不适当地扩大干预自然的规模和强度,导致局部和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森林植
6、被锐减、水土流失、淡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及环境质量下降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所著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告诫了世人,等化学药品及农药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梅萨罗维克和威斯特尔在给罗马俱乐部的第二个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中写道:造成现代的许多危机的根源是出于人类最善良的愿望所采取的行动和结果。例如,为减轻人类的劳动而利用自然界的非人力能源本来是一项不容争辩的目标,然而却导致了目前的能源危机;为了加强群众不管是国家、社区或家庭的力量而多子多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它却导致了人口危机;为减轻人类痛苦,延长人类寿命而征服疾病,无疑是一个高尚的目标,然而它却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
7、模的建设活动,如修建公路、水坝和运河,开展农业、砍伐森林、打猎和畜牧、开矿和工业工程等等,直接导致了对生态的破坏6。换言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自然环境是人类“驯服自然界的方式,但是却导致了环境危机。地球经历了假设干亿年的漫长化,才形成今天这种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在化过程中,顺应它的物种被保存了下来。大自然化中的无数事实证明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然而,我们人类总是固执地把自己看成与其它物种本质上有别而且高于其它物种的理性存在。正是这种妄自尊大和自命非凡,使我们忘记了自己依然是这生物圈共同体中的一员,天真地以为只要“通过我们的各种机器,我们至少已经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8、中摆脱出来了7。马克思曾经说过,文明如果是自然地开展,而不是自觉地开展,那么留给我们人类自己的只能是荒漠。处于危害中的环境再一次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生物圈供养着人们,并支持着他们所做的一切;任何不适应生物圈的事物都是对生物圈完美稳定的领域的威胁。三、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处在技术飞速开展的时代。技术的开展已经使人们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引起了环境的恶化,我们面临这种生态紊乱扩展的后果危及人类的统一和它的前途,也正在危及人类特有的统一性。在这种形势所产生的危险中,不仅有冲突与其它灾难的危险,而且还有非人化的根本危险,这种危险既影响着有特权地位的人们,也影响着受压迫的人们。因为对人类本性
9、所造成的伤害,也会伤害所有的人们。由此我们提倡人文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从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全面进步最根本的因素以及现代社会日益科学化的趋势来看,未来教育必须以科学教育为根底。同时,未来教育又必须以人文教育为社会价值取向,科学只有与人文相结合,并接受人文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使科学真正有益地效劳于人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能够而且必须融合,这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所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即以科学精神为根底,以人文精神为方向的教育价值观。它是科学主义教育价值观与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类开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
10、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创造者和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8。科学人文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人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奉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以培养科学精神为根底。怀特海说过: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9。学会生存中指出:科学的人文主义所指的人是指“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在历史背景中的人,一个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他要依靠客观知识,而这种客观知识本质上必定会导致行动,并且主要为人类本身而效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