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唐晓琴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股份制公司在企业经济开展过程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妥善处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是實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开展的关键。关键词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可持续开展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3. 13. 029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313- 0062- 021 引 言股权是具有股份性质的企业中所掌握的控制权,而股权结构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开展具
2、有重要影响,能够决定企业的治理效果与开展格局。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共同作用于企业经营效益与绩效管理。但是,在企业实际管理经营中,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仍然不可防止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企业主体应对问题本质进行剖析,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企业实现长久开展。2 股权结构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与结构中的问题2.1 缺乏投资相关要素现阶段,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中,仅有少数份额才是机构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往往还是自然人。而对于已经上市的股份制企业来讲,股份持有者在股权分配与企业性质上,相对独立于个人投资方,但是普遍不享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假设在建议决定上那么普遍存在个人角度的治理
3、想法,民主意愿较为缺乏。并且,由于多数投资机构不能合理进入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股份制企业的治理平安与结构科学性。假设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会因规模、经营范围等差异性,而出现不同的治理问题。长期恶性循环,那么会面临无人负责和无人理会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开展与经济效益,甚至会出现企业面临倒闭的问题。2.2 缺乏健全的奖励机制已经上市的股份制企业,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部约束机制与奖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上市期间没有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建立合理的机制,致使存在很多人为隐患,例如:员工收入结构与企业开展方案没有联系起来;员工缺乏责任感与使命感、团队或组织局
4、部成员缺乏劳动积极性、缺乏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员工个人缺乏工作目标或目标与企业开展不协调。并且,一些股份制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完全别离,使得基层员工与管理层员工出现较大的管理别离,进而严重影响企业治理的质量和开展。2.3 股份集中导致的结构设置缺陷股份制企业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股权结构的设置科学性。实际情况下,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管理决策的统一,但是假设高度集中,那么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与管理。究其原因,是股权高度集中于几个人手中,会使企业决策的话语权与决定权的使用受到限制。大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与决定权那么代表企业命脉,防止不了出现一意孤行
5、的问题,在此根底上,假设企业决策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修正,不能维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那么会导致内部矛盾,企业治理出现很大的漏洞。甚至股份制企业内部出现恶性竞争,抢占股份,对企业与个人来说都不是有益的。又或者股权高度集中,对于企业开展的重大事宜进行商议决策时,大股东对此不予以支持或肯定,那么间接说明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没有形成股东约束机制,公司治理也存在隐患。2.4 股权分散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分散是指持股人对企业的管理权力与控制权力是有限的,不能直接起到决定性作用。股权相对分散的控制权相对别离与均衡,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企业的生存与开展。但是,股权分散在保证企业治理效率的同时,也会对股权结构产生消极
6、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股权高度分散,股东对于企业董事会成员与执行人员缺乏监督效力,这一点会影响治理的执行效率;第二,股权过分平均或者是分散,使得投资者参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己获得收益回报,没有为企业经营决策与治理提供更多的益处,缺少长效的约束机制,企业运行效率较低;第三,如果投资是出于多种不同目的进行股权投资,投资参股的人数过多,当企业需要制订战略划时,那么难以形成统一。多数投资者考虑的是自己的收益分成,不愿意主动承当公司的经营风险,搭便车现象非常普遍;第四,持股人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与能力,不能有效约束企业经营与管理,导致监督力度不够。3 改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路径3.1 积极引进投
7、资者,合理组织机构投资股份制企业在经营治理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股份制企业的治理方式,根据企业经营方向有选择性地引进机构投资者,逐渐降低自然人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而是增加机构投资者占比。机构投资者能够与企业经营者共同组织股权结构,能够为企业指引开展方向,并且能够保证多数相关者的利益。对此,从根本上说,应积极引进投资者,合理组织机构投资,从源头上改善股份制企业内部矛盾,使得企业能够找到符合企业开展的管理机制。并且,股份制企业假设按照企业规模选择数量适当的投资机构,能够缓解企业内部治理问题,实现治理改革,优化股权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管理层可以从内部培养机构投资者,将事务管理转向经
8、理人与控股市场,实现机构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与外部关系上,实现目标统一,进而强化投资者主体对股权结构的影响,使得公司治理水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约束力。3.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开展动力,必须发挥管理制度的监督与约束作用。企业应该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作用,积极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与员工奖惩机制的监督机制,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得员工意识到自己与企业开展息息相关,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工作动力与参与性。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过程中,还要设置与员工利益相关的薪酬奖惩制度,合理设置薪酬结构,使得薪酬与每个员工
9、职责义务有关,从本质上不能脱离员工工作内容。例如,企业可以按照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制定符合部门、岗位与员工工作内容的薪酬结构,并根据企业开展调整福利待遇标准,使得员工权责清楚,收入合理均衡。企业还应该建立与股权结构相关的监事会管理体系,使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监督,调发开工的积极性,这种方式能够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有效发挥主体意识与内部监督的作用。3.3 升级股权结构,优化治理方式股权结构是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所占股份的份额,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主体,也是决定是否能够进行决策的内容之一。企业在经营开展中出现决策性问题,股份所有者享有发言权,参与决策。西方兴旺国家的公司在股权结构上
10、常常以分散股权方式使股权结构均衡,使各项权利不过度集中,实现利益均衡,而不是通过一种力量控制另一种力量获得利益,这样在公司治理的同时,能够兼顾更多股东的权益。使更多股东了解企业经营决策和未来开展方向,小股东也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将股权结构分成更多层,能够减少权力集中所产生的内部矛盾,防止大股东之间形成对立局面,甚至是博弈行为的出现,防止股东进行决策成为“一言堂。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防止股权结构过于分散时,也要尽量防止过度集中,这样有利于公司治理与公司开展战略的提出,进行科学决策。但是我国企业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股权结构设置与公司治理方法,应实事求是地根据企业经营范围与特点,不断探索适合企
11、业股权结构的调整点,进而为公司治理提供更多具有建设性与纲领性的原那么。除了分散股权的方法,股份制公司可以建立健全治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员工、股份持有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权责管理透明化,便于公司的整体治理与控制。对于上市股份制公司来说,大股东一般具有高收益与决策权,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求大股东加强奖惩机制与内部监督机制的约束力,使得在权力执行中能够服从企业开展战略。可以说,股权结构的调整对公司治理有深远意义,要想实现这种制度化治理决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内部股权结构的不断调整,才能实现公司治理的最优化。3.4 規范内部信息审核流程公司治理过程中,股权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各项制度对其保护与强化,例如
12、信息审核流程可以动态、全面监督企业决策过程,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在必要情况下,通过股东自愿让渡股权,能够保证股权结构调整的客观性。并且,机构投资者可通过信息审核流程了解到某些治理内容的决策,了解企业运营状态。对此,需要保证平台的内部信息审核流程具有真实性与透明性。4 结 语总而言之,我国股份制公司应积极面对市场开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先进公司治理理念与改革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改良方法,实事求是地调整股权结构,通过调整多方面的关系,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进而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开展动力。主要参考文献1朱金焕.基于双层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模式的探究J.时代金融,20236:42-43.2吴悦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3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