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工程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应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预防措施: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
2、,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搅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搅拌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捣时,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振捣至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为止。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
3、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处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预防措施: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防止出现孔洞。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
4、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露筋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预防措施: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固定好垫块
5、,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一般每隔1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钢筋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的颗粒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尺寸较小,钢筋较密时,用细石混凝土灌注。禁止振捣棒撞击钢筋,以避免钢筋移位。混凝土垂直下落高度超过2米时,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拆模时间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处理办法:将外露钢筋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缺棱掉角现象: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预防措施: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灌注后认真养护。拆除钢筋混凝土承重模型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
6、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避免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冬季混凝土灌注后,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处理办法:缺棱掉角较小时,采用清水冲洗,钢丝刷刷净,水泥砂浆补平。施工缝、夹层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预防措施: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如间歇时间过长,则按施工缝处理。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灌注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在混凝土灌注前,施工缝先抹一层水泥浆或与其相同的砂浆。在模型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利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处理办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用清水冲洗干净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慎重对待夹层的处理,补强前,先搭设临时支撑加固,然后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冲净,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灌注,捣实并认真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