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0450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佛家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透析 论文关键词:佛家生态伦理思想生态文明建设 论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表达,也有助于完善生态文化体系。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颖拉,认真挖掘佛家思想中蕴含着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要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生态观念。 佛教起源于古天竺,进人中土并获得开展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随后在中国获得巨大开展,并与中国的玄学融合,因此形成了佛学的中国化。中国佛教作为世界著名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博大

2、精深。佛家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这些思想虽带有朴素的直观性质,但却彰显了人类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不断在人类道德演进过程中被认同,进而铸就了人类生态伦理的智慧。 一、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概述 (一)万物一体的生态和谐观 佛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主张“万物一体,即人与自然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生命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佛家认为,生命主体和生存环境作为同一整体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切现象都处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联系中,一切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局部,离开自然界,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法界通融。佛家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心与世界的关

3、系,即“一心二门。“一心即宇宙之心,天地之本,是世间的物质和精神等一切现象的本质,也是众生本来具有佛性的依据,这一表述带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二门即“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前者是说心具有无量的本有的功德,能产生人世和出世的善因果,它显示出心本性的一面;后者是说人世和出世的一切现象是真如本体的相和用,它显示心表象的一面,这与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是相通的。 (二)众生平等的生态价值观 佛家认为,生命对人类和一切动物及植物都是同样珍贵的,人类因其具有思维和意识而成为生命界的主人,但并不能因此而伤害他物,小至尘埃,大到整个宇宙,同处于同一生命河流中。而且,佛家是从佛的内在性成认众生平等,认为一切众生皆

4、有佛性,特别是禅宗,不仅肯定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草木也有佛性。“有情、无情、皆是佛子,“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假设。所有生命都潜藏着佛性,都有可能到达“佛这一生命的最高境界,故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差异都是虚无的、不真实的,一切现象都具都共同的本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即本性上的平等,所以,自然界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 (三)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 佛家的慈悲在强调保护自身生命的同时,更强调对其他生命体的关心,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保护其他生命体的权利。它从非人类中心和万物平等的立场出发,主张善待万物。佛家对生命的关心,最为集中地表达在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上。在佛法上,“与乐叫做慈,“

5、拔苦,叫做悲。佛教教导人们要对所有生命大慈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家倡导的“慈悲心怀以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要求人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以平等心对待众生。“诸恶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在佛教中首恶是杀生,这里的杀生不仅意味着对人的生命的伤害,而且也包含对所有生物的伤害,不杀和不伤害的戒律规定着人与动植物的关系。珍惜生命是佛家的第一要求,为此,佛家要求佛徒素食、放生。 佛家把世界万事万物看成是一个统一整体,人与自然万物相辅相成、和谐相处,世界万事万物处于不断循环中。人对自然既要合理利用,又要积极保护,这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

6、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更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 近年来,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粗放型的经济开展模式,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危机已成为当前乃至将来制约中国开展的阻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促使中国必须在科学开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开展思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

7、严重影响社会开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无数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开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开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完善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要在继承中开展,在借鉴中创新。从开掘和整理文化遗产人手,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和总结整理。在深人研究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并使之具有科学性、时代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人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尽可能的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生态文学作品,充分展示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8、,发动人们投入到保护地球家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去。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表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战略。作为理想主要是指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作为一种战略那么注重国家的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和开展理论的真理性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外部支持和环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佛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佛家的生态

9、伦理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内核上是相通的,都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开展。佛家中关于生态环境的智慧是值得借鉴的,探讨佛家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生态观念 现代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明。人与自然是同质的,人是自然的一局部,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人与自然界和谐开展的视角着眼,从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自然界,加强环境保护,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更助于我们用整体的理念审视自然界,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佛家追求“常、乐、我、静的境界,倡导“清心寡欲的朴素生活方式,强调“修行

10、的戒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的要求和欲望得以净化和控制,使人类不断适应环境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根底,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人们才能更好的实践。 (二)要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 每一种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权利,都有生存和繁殖的权利。生存权是生命体最根本的权利,这种生存权对于万事万物是平等的,而且这种平等要求生物之间彼此尊重。佛家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保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质来进行认知。万物统一于佛性,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

11、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们去保护自然,开展生态文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界和睦相处提供了理论根底。 (三)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 佛教的开展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其广泛流传密不可分,同样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态伦理思想的普及将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人类社会是自然整体系统的一员,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使人们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同样也有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12、人与自然间应保持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必须加强生态宜传教育。这种宣传教育首先必须是全民性的,不能仅仅针对青少年,应包括所有群体,尤其是处于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成年人。其次,生态伦理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必须是社会性范围的教育。另外,生态伦理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所有公民的主动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最充分地发挥生态伦理的道德教育作用,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佛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解决生态危机有重要研究价值,佛家思想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哲学根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启示,通过合理借鉴佛家生态伦理思想,必将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果。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