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十四中2023学年高三年级十月月考问卷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100分。2考试时间:10月6日上午10:00-11:30。3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填写好相应内容。4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
2、,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 B C D2、“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明朝内阁首辅 D清朝军机大臣3、一个兴趣小组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A 开始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 B 城市中坊和市界限逐渐被打
3、破C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D 在遥远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少数民族事务4、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5、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6、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元代采取“犬牙交
4、错的原那么,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走势制约地方势力7、以下对夏、商、西周的几那么记载的说明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朝制定了刑法B“尽力乎沟洫农田水利开展C“折金于山川西周普遍使用青铜农具D“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商代城市和商业繁荣8、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5、D明朝9、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中上游地区10、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的开展11、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政府
6、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 商品经济较为兴旺A B C D 12、以下语句表达“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处,安危所系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B C D13、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说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礼这一最高原那么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仁政和德治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7、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1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A良知 B仁 C正君心 D灵明16、有一湖南籍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潜心著述。这位士人是A黄宗羲 B王夫之 C魏源 D曾国藩17、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展18、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是中国书法艺术表达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 B C D1
8、9、古代中国城市的开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能表达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开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20、以下关于指南针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战国时期将天然磁石经冶炼制成 B科技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针制法C在元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 D北宋称船上用指南针区分方向的人为舟师2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表达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表达浪漫主义风格22、清代乾隆时编
9、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因其分经、史、子、集四部而得名。以下文献能在四库全书的“集部中找到的是 A诗经通义 B李太白文集 C韩非子 D史记2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土。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1860 B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D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24、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
10、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25、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日本实际上不成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清政府据理力争是保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
11、12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专制,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
12、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奉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请答复:(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分)(2)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专制的观点。(2分)(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3分)(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开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27、14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传说我国养蚕、缫丝、织绸是嫘祖创造的,也是她首先向人民传播的。材料二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过的蚕茧。在江苏吴江县钱山漾开掘的新石器中时代遗址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