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现状及其开展趋势史旭: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范畴,其意义和目的是隐喻理论。当今世界正日益朝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开展,多模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多模态隐喻的相关分析和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首先主要从定义和分类两方面对国内外多模态隐喻进行总结;接着是对多模态隐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该局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引进、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视角等方面;最后探索了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开展趋势。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研究现状;开展趋势单纯的语言隐喻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存在许多缺乏。一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如语音、图像、文字、手势等。通过这种方式,
2、隐喻现象在非语言领域得到了逐步的普及和扩展,弥补了纯语言隐喻的缺乏,也促使学术界对多模态隐喻进行了研究。关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认知语言学隐喻概念理论中的双域映射理论。其次是以理论的实际应用、海报、广告、电影、政治漫画等语言类别作为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对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本文将国内外关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考察其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现状及开展趋势。一、关于隐喻的相关研究一隐喻的定义隐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语言学家对隐喻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定义如下。根据Aristotle的理论1967,隐喻是通过描述一件事来理解另
3、一件事,Aristotle相信这个比喻是一种礼物和智慧的象征。1根据Burke1945,隐喻被定义为修辞手段,用来以其他事物的形式来看待事物。2根据Derosia,E.D2023的研究,隐喻是一种工具,通过它,词语可以获得新的或更广泛的意义。3Crystal1990将隐喻定义为暗示了两个不同概念的实践,表示了不同时期之间的相似性隐喻是语言创造的核心局部。4据Matthews1997的研究,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模式,其中一个语域可以被系统地用于另一种方式谈论或表达词语。5根据Collins and Louftus1975的研究,隐喻是在另一个对象上使用某种想象的方法。6二隐喻的分类隐喻作为一种表达工
4、具,包含着许多功能和内容,语言学家进一步根据隐喻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根据隐喻的特点,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分类。到目前为止,最多有影响力的类别来自Lakoff和Johnson1980,但是其他类别的隐喻对隐喻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奉献。7Aristotle1954对隐喻的使用方式进行了划分。他将隐喻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利用上位词进行表征下位词;第二种是用下位词表示上位词;但是他忘了人们用几百万来代表一个大量的次数。第三个是用下位词表示下位词;第四是类比。8Black1979从历时角度将隐喻分为三类,分为灭绝隐喻、休眠隐喻和主动隐喻。1灭绝隐喻是指那些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休眠隐喻是指这个词在日常生
5、活中并不常用,但有时也可用作隐喻,主动隐喻是指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隐喻。根据Indurkhya1992的研究,隐喻可以分为传统隐喻和创造相似的隐喻。2Lakoff and Johnson1980研究指出,隐喻也可以被划分为传统隐喻和基于新鲜程度的隐喻。3传统隐喻是指已经被认知的隐喻并被广阔语言使用者所接受,并已成为其中的一局部日常语言,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些隐喻的源域是被无视的,其中一些隐喻甚至被收入了字典。基于新鲜程度的隐喻是指任何语言使用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创造的隐喻,它们可以是刚刚被创造出来的,也可以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的但尚未被大多数语言使用者所认识。二、关于多模态隐喻的相关研究21世紀
6、以来,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开展,出现了许多传播信息的媒体,如图片、视频、动漫、电影等。语言模式的重要性被削弱了,多模态已经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多模态语篇分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语言学家不仅从文学作品中研究语言作品,也从其他媒体进行相关研究。同时,随着概念隐喻深入的研究,语言学家已经发现概念隐喻仍然有一些的缺点。一方面,它仍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隐喻无视了其他模式。另一方面,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的日常经验,源域和目标域有相似之处客观存在,无视了隐喻的创新本质。因此,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多模态的角度研究隐喻。一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引进与分析根据Forceville1996的理论,隐喻可以分为单模态隐
7、喻和多模态隐喻。单模态隐喻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仅或主要由一个模态显示,比方文本模式或图形模式。多模态隐喻另一方面,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得以实现通过一个以上的模态。4从狭义上讲,多模态隐喻有两种定义,它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分别存在的隐喻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模式。从广义上讲,多模态隐喻是指多模态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是由不同的模式构成。赵秀凤2023详细介绍了Foraceville & Urios-Aparis的多模态隐喻,讨论了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性、叙事性、近期活动特征和多模态隐含隐喻的关系等内容。5第二类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不同体裁中多模态隐喻的使用:包括电视广告、政治漫画、手语和宣传片。杨洋、唐婧2023总
8、结了宣传片中空间局部的生成、子事件的复杂事件和个体实体的总代数三种转喻类型,以及意义表征和语篇连贯作用解释的多模态隐喻。6二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对象和重点根据以往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到目前为止,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内容已经涵盖了五个领域。他们是广告、漫画、口语、音乐以及电影,语言学家有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广告领域,代表人物有Forceville1994、Koller2023、Caballero2023以及Urios-Aparisi2023。学者研究了图像形式的广告和视频形式,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都有研究。在漫画领域,代表人物有E Refaie2023、Schilperho
9、ord、Maes Eerden2023、Shinohara以及Matsunaka2023。还有局部学者从漫画的种类出发,如政治挖苦漫画,社会漫画连环画等等。在这些类型中,政治漫画占了最大的比例,在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是Mittelberg2022、Cienki1998以及Muller2023。在音乐领域,代表人物是Richard,B2022,他研究了隐喻编码在音乐中音高和音量的变化,Richard,B认为音高、音量和歌词的声音和音乐也可以表达隐喻的意义。基于上述研究对象,语言学家对多模态隐喻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多模态隐喻在视频、音乐等不同类型媒体中的应用。三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视角认知语
10、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它更注重于隐喻自身特点及动态建构机制。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有Lakoff & Johnson1980和Fauconnier1997。修辞学中多模态隐喻研究的代表是Derosia,他注重多模态隐喻的修辞功能。Derosia2023通过研究发现隐喻在广告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更加感人。从互动语言学角度研究多模态隐喻的代表有Max1979,他以格赖斯和斯珀伯的理论为根底研究多模态隐喻。Wilson2023提出了关联理论,从互动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发现隐喻在交际中的日常功能和人际关系,他们为多模态隐喻奠定了坚实的根底语用学。1除了上述的研
11、究方向之外,也有学者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进行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试图将语言符号学的理论扩展到其他符号资源上,更加注重隐喻资源的系统性。冯德正2023将隐喻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结合,将系统视觉语法的元功能与图像与文本的关系相结合,对多模态隐喻的设计和类型进行了分类和细化。2除了引入和开展理论方法外,系统功能视角的多模态隐喻分析也被应用到某些流派类别中。四多模态语篇隐喻意义的构建认知语言学以多模态隐喻为出发点,研究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建构。如冯德正、邢春燕2023以汽车广告为主体,将空间隐喻应用于方位、人际互动,将语言、图像等不同的语义符号组合成一个整体;3张辉、展伟伟2023指出了复合隐喻和转喻在
12、广告应用中的过程,并在模型中解释了平面广告隐喻之间的关系;4潘艳艳2023考察了多模态隐喻形成过程中的来源以及区域的关键作用,利用政治漫画,主要表达在语料的选择和内部文化意义以及身份的重建。5顾征2023认为多模态隐喻是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他研究了多模态各局部之间的联系,以展示其一般意义的构建。6这种动态主要表达在文本与图像的文本是密不可分的,行为过程与图像隐喻的关系,概念过程与图像隐喻的关系。本研究对隐喻进行了补充,并对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多层次和更加全面的分析。三、多模态隐喻的开展趋势在多模态隐喻的早期阶段,语言学家仅仅关注图像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1996年之后,Forceville
13、出版了一本名为图画隐喻的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图像隐喻,该书对其构成、分类和感知做了系统的论述。这本书最突出的奉献是对图形隐喻的研究,他认为图像隐喻可以分为四类,单体图案隐喻,可缩写为MP1,二部图案隐喻可以缩写为MP2,图形隐喻可以缩写为PS,口头图像隐喻可以缩写为VPM。虽然分类标准不统一,在这个分类中有重叠,但是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图像隐喻的范畴,使图像隐喻更加的丰富系统。其次,它打破了传统视觉修辞的局限,为以后对多模态的隐喻研究奠定了根底。2000年,Forceville提出了“非言语语言的多模态隐喻概念,并探索了从图片到广告再到电影的研究领域。2022年,第九届国际语用学会议在意
14、大利召开,本次会议的成果是多模态隐喻一书,它收录了18篇与多模态隐喻相关的论文,包括广告、漫画、连环画、动画、口语以及音乐等。之后,Forceville2023在其著作中主张对多模态隐喻进行研究,在认知框架下研究了非语言隐喻和多模态隐喻语言学,并主张研究以下课题:第一个是区分单模态隐喻源于多模态隐喻,言语隐喻源于非言语隐喻,结构隐喻来自创新隐喻。第二个是如何表达多模态隐喻的主体性。第三个是如何建造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第四是如何解决感知和表现多模态隐喻时的语言限制。7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中国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国内最早提出多模态隐喻的学者是曾立2004,他突破了语言隐喻并第一
15、次开始关注语义冲突和相似性的作用。1此后,郜丽娜2023认为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而且存在于图像、声音和动作等非语言模态中。2多模态隐喻研究开展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此根底上,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及理论探讨将是下一步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开展方向。郭鋆2023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文献,发现多模态隐喻研究在内部开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变化:一是研究视角一对多;二是研究内容由局部走向多元,三是研究方法由内省走向实證分析。3分析认为,未来国家研究隐喻的多模态开展方向将充分发挥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多学科性质,有助于基于语料库的实证分析。孙亚、钱玉彬、马婷2023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技术,考察了近十年发表在国外主要语言学期刊上与隐喻研究相关的论文,以呈现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开展趋势。4结果说明,当前隐喻研究虽大都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根底,但注重使用语料库方法和实验方法,探索了手势隐喻、多模态隐喻、情感隐喻、隐喻与身份建构等新话题,并立足于基于语域或体裁的定位,经历着社会转向和实证转向,形成了语言、思维和交际三个平面,正逐渐显示出认知神经科学、话语分析、话语动态及生态进化论四个开展路径。肖筱君2023认为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研究一直在跟随时代的开展不断的完善,每个阶段的开展都有不同的突破。第一次突破是从传统的隐喻理论向当代隐喻理论的转变,而第二次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