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建构9月27日,以“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建构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召开。共有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德国、俄罗斯、马其顿、埃及、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蒙古等15个国家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本届大会秉承以往各届的宗旨,在独立思想、平等对话的原那么下,学者们围绕“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建构“儒学与国家软实力建构“礼乐文化与社会道德“儒家思想与公共文化空间等议题,进行了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学术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儒学研究为解决当代困境提供重要智慧本次大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广泛的外国学者的参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文化背景
2、中,阐发儒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表达了儒学研究丰富的思想和方法的维度。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国际哲学学院副院长杜维明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指出,从轴心时代以来的哲学体系中,儒家哲学没有寻求超越的外在精神实体,而是关注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追求凡俗的人文主义,强烈渴望自然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相辅相成。孔子的“仁,没有阶级、地域的界限,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天下归仁,这为解决当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和文化困境提供了另外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在儒家思想的启发下,人类应该享有正义的自由,有同情心的理性,有社会和谐的个人尊严和有责任的人权。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安乐哲认为,当代世界在取得广泛开展和进步的同时,
3、也出现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全面危机。他认为应对这种全球困境首当其冲要摒弃人们熟悉的个体玩家竞争模式、只追求一己之私的文化资源,代之以协同合作形式的、跨民族、伦理和宗教界限的恰当文化资源。很多人认为,作为泛亚洲大文化现象出现的儒学,有可能对建立新的世界文化秩序的话语,作出有价值的奉献。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李瑞智同样认识到,随着亚洲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崛起,需要重新估量几个世纪以来塑造世界共同体的英美传统的优长和缺陷,同时更充分地了解和估量儒家的思想传统。他认为“君子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他围绕这一范畴对其本体论的含义和现代价值进行了多
4、角度的注释和阐发。拓宽儒学研究的路径和维度,回归儒学的践行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致辞中说明:儒家学说对于我们不仅意味着藏书阁中奉为经典的历史文献,它还寄托着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和精神追求。这种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长期以来,在西方学术框架的影响下,儒学研究主要限于学科化、学院化的根本理论研究。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中国儒学同时具有根底理论、社会功能、践行体系等方面的宽广的文化内涵,比西方的思想体系具有更复杂的社会存在生态。因此只有从更多样化的维度和路径出发,秉持儒学的强烈现实品格,才能更好地推动儒学研究向更高境界的提升和开展。中央民族
5、大学教授牟钟鉴阐释了自己理解君子道德人格的六个方面:有仁义,立人之基;有修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阔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他主张通过培育一大批具有君子人格的社会贤达,率先垂范,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改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存光认为,儒之为教的实质意义在于建构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话语、理念与实践。“儒家仁学思想的新开展,必须基于对儒家仁学思想史之演变历程的整体考察与系统观照,而且应从仁学实践论的进路推进和深化儒家仁学思想的新开展,以实现其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开展。来自韩国中央大学的梁承武教授从韩国政府推进“不孝子防止法的实践说起,对恢复传统
6、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他主张按照传统方式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一体的结构下进行“为人教育。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素英详细介绍了台北孔庙重新恢复文化活力的成功经验,建议曲阜充分利用与孔子的亲密关系,规划能发挥孔子六艺之教的体验区,依靠特殊的文化空间,建设真正的“首善之区。清华大学教授方朝晖认为,过去数千年来,中国文化赖以建立的根底是以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和团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一结构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有效的社会整合方式和儒释道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文化心理结构尚未被颠覆。所以未来中国文化中的秩序问题,就需要从充满深厚自由精神的儒家传统中来吸取智慧,从而调整权威、制度和价值建设的方向。(据中国文化报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