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一种精神 做一个“匠人”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与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有人总结为,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在我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记得大艺术家齐白石先生有一方印叫“大匠之门”。这是老先生为了不忘自己木工出身的经历而刻制的。当时白石老人在京城刚刚落脚,以鬻印为生,人家看不起他的木工出身,说他刻的印不行,只不过是个匠人,但白石老人却引以
2、为自豪。正因为他木工出身的经历,给他的篆刻和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让他终成一代大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艺术界,人们对“匠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说某某只不过是个匠人,其实是说他的作品离艺术还很远。但往往说这话的人,自己就是半缸子水。在我看来,但凡艺术大家都是从“匠人”华丽转身的。没有那份清寂的执着与坚守,没有那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在书法界,有些写草书的人往往贬低那些只会写楷书的人,说他写的只不过是馆阁体,匠人而已;在篆刻界有些搞写意风的人说搞工稳路的人是“匠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表达。其实说这些话的人,你要他写张楷书,刻个工稳风格的印章,他们大多数只怕是很难做到的
3、。他们连“匠”的境界都达不到,更何论艺术呢?这就是浮躁心态使然!近些年,“私人定制”兴起,“工匠精神”逐步回归,这不是偶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很多的产品流水线生产,忽视了产品的品质和个性,有的甚至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薄利多销。这样的产品如果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还有一定的销路,但处在现在的买方市场,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真正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好用、耐用的作品,一些马路货是难得有销路的。为什么近些年,很多人中邪似的抢购日本的马桶盖和纸尿裤,抢购德国的牛尿和止咳药等等?并非国人不爱国,并非崇洋媚外,确实是人家的产品质量过硬,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用起
4、来舒服、放心。如果国内生产的产品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人们何必劳心费神,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所以,政府在这个节骨眼上强调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呼吁“工匠精神”是正当其时。不仅仅物质生产领域需要“工匠精神”,精神产品生产领域也同样需要“工匠精神”。现今,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何止万计,生产的电影、歌曲何止千计,但真正让人记得,让读者、观众掏腰包买账的文化产品又有多少呢?今年公映的电影,除了美人鱼之外,其他的电影能让观众记住名字都很难。精神文化产品是人们的精神粮食,更加需要精细加工,如果总是编一集拍一集播一集,这样生产的电视剧,质量可想而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久而久之只会自断生路。为什么如今很多人
5、都钟情于“私人订制”?一是独一无二,凝聚着定制者与制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情怀温度,有特定的意义。二是品质有保障,纯手工打造,耐看、耐用。越是贵重有品味的物品,人们越是向往“私人订制”。比如,瑞士的手表,意大利的皮具和小提琴,法国的时装,到现在为止很多都还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为的就是保证作品的质量和艺术含量。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现实需要“工匠精神”。罗永浩先生在创立锤子科技的时候也强调要具有“工匠情怀”。我想这种情怀就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地做手艺。只有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才能做出一流的作品,才不怕产品卖不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挺立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