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2243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综述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综述摘 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在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在总结归纳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的根底上,重点回忆了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论分析研究。从心理学多层面分析总结青少年的犯罪成因,这对于预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8-0071-02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加,并有越来越低龄化的特征,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急剧增长趋势。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开展的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国民安康

2、、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相伴随的现象,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青少年犯罪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层的犯罪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各国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问题也正在困扰着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因此,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犯罪成因研究的重要领域。有人把青少年阶段称为“危险期。因为在此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开展会出现矛盾性的特点,心理上感知到的成人感与现实中的幼稚性经常会产生极大的冲突,从而出现了个体的“认知行为相失调的情况,进而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冲突问题。也有人借喻心理环境“荒漠化这一比喻来形象地形容青少年的心灵缺乏其所需要的温情,这极易产生违法

3、犯罪的各种偏差心理,也就是青少年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1.犯罪青少年的认知特征。犯罪青少年的认知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化缺陷。一是他们具有不正确的三观,尤其是享乐的人生观。据某市对200多名青少年犯的调查研究发现: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追求个人享乐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二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意识。他们对待人和事不是心怀感恩,而是变本加厉的仇恨、报复社会。这种反社会的意识渗透在了他们的性格和日常行为中。三是他们具有错误的道德观。他们对待善恶、是非、美丑不是做出正确的评价,而是歪曲它们。很多青少年认为“打架是勇敢义气的表现、“帮助朋友打架是团结互助,这种错在于道德意识中的缺陷已经渗透

4、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之中。四是他们法制观念的缺失,缺乏最根底的法律常识、法盲犯罪尤为突出。2.犯罪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特征。犯罪青少年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往往是歪曲的。在犯罪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方面,他们多数具有认识上的偏激性、易冲动性、情绪极易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在情感上,对待他人与社会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情绪变化多与庸俗、低级需要相联系,沉醉在不健康的精神需求中。消极的情感体验极为突出,一方面对他们的同伙讲哥们义气、重感情;另一方面,又极易产生嫉妒、愤怒的心理,遇到挫折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自尊扭曲,有时又很极端,这就使得情绪冲突经常在他们身上出现。3.

5、犯罪青少年的动机特征。首先,犯罪青少年的意志力往往非常薄弱,极易诱发犯罪动机。其次,他们的犯罪动机往往不稳定,跟随情绪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犯罪动机的进一步恶化。再次,有时他们的情绪、情感本身就能形成直接的犯罪动机,起到直接驱使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作用。最后,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并且这一特征明显,有些犯罪行为的犯罪动机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4.犯罪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国内对犯罪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研究说明:他们的性格特征中外倾性明显,任性、粗暴和冲动,反映出了性格特征上的不成熟和放任自流的性格缺陷。5.犯罪青少年存在人格障碍。李慧民对犯罪青少年的SCL-90调查研究发现:相比较一

6、般罪犯,暴力罪犯具有更多的恐惧病症(P0.01)。相比较完整家庭罪犯,不完整家庭罪犯具有更多的焦虑病症(P0.05)。任何一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必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因此,青少年犯罪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关相连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二、国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 1.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由班杜拉最先提出。他认为犯罪行为的获得是通过观察学习、聆听周围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或直接体验犯罪活动的结果。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态度、观念和为人处世方式等。学习的程度那么因与周围人群接触的频率

7、、持续的时间、程度、顺序的不同而异。犯罪行为学习模仿理论认为:许多犯罪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观察、模仿的结果。从模仿的根本来源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面。首先,个体生活环境之中的暴力行为;其次,父母在家庭之中打斗与争吵;第三,媒体之中暴力性行为。尤其是各类媒体之中的暴力行为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影响较大。根据犯罪操作学习理论,如果对于个体偶然的违法行为并没得到及时的惩罚,那么会直接强化个体错误行为,进而会使个体出现相对稳当的犯罪心理倾向。2.“标签论。所谓“标签论,最早由贝克尔等人提出。“标签理论认为,社会对于特定过错的青少年儿童贴“标签是直接导致这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说

8、明,如果社会对于初次犯罪的青少年儿童贴上“坏标签,这些青少年那么不仅不会去努力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还会变本加厉,通过这种方式去对社会不良评价进行对抗。如果不能尽快纠正这些青少年、儿童的放纵行为,那么很可能导致他们犯罪行为的产生。3.“挫折攻击理论。持“挫折攻击理论者认为“个体产生攻击行为其原因必是先受到挫折。那么什么是“挫折呢?所谓“挫折是指个体依据其愿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时,由于诸多因素(内部或外部)的影响,进而使其愿望未能实现。这种状态即为“挫折。梅尔在其挫折固执理论之中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两种心理动力相关。第一是个体挫折,第二是心理欲求。这两种心理动力直接导致犯罪。但

9、是,米勒那么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挫折均会引起攻击。不同的个体对待挫折的态度与能力是不同的。例如,有些个体在经受挫折之后更加增强战胜挫折的决心与勇气,而有些个体那么会退缩、紧张。由此,他认为个体所受挫折转化为攻击时,那么还需要环境之中存在诱因。三、国内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 1.“社会失调论。“社会失调认为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在于社会在开展与演进过程之中所造成混乱以及行为规那么的失范。由于社会混乱使得社会控制对于犯罪行为、心理的控制力降低。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开展与进步,尤其是随着产生的极度膨胀的物欲,直接导致局部“制度真空现象。面对社会开展过程之中的巨大诱惑,局部个体与群体不能够对于新形势的

10、开展适应,进而做出越轨行为。2.“不良环境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的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主体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发生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尤其是利益原那么在社会各生活领域的大范围渗透,也导致一局部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肆意泛滥,各种腐败落后的东西屡禁不止,造成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局面。而青少年由于认识能力有限,极富易感性和冲动性,自控力薄弱,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容易于产生违法犯罪心理和行为。3.不良因素聚合反响说。该理论认为犯罪心理的成因较为复杂,分析时应综合考虑到先天素质因素、外在刺激因素、主体

11、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当多种不良因素同时在一个人身上聚合时,就会使这个人产生犯罪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而不同的因素组合那么会形成不同的犯罪心理和行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生都是由主、客观,内、外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而犯罪心理也不例外,同样是由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四、结语 综上表达了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包括了自身的、社会的和环境条件的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我国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缺乏之处,如在研究中重理论缺乏实证,长期局限在传统的横向研究,缺少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向的研

12、究。未来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一个方向是:将东西方的研究成果趋于整合,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理论体系。参考文献: 1Moffitt,T.E.Adolescence-limited and L ife-course-persistent antisocial behavior: A developmental taxonomyJ. Psycholo- gical Review,1993,(4). 2廖纪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EB/OL. :/ law- /lw/lw_view.asp?no=2775. 3郑红丽,罗大华.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学研究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4钟其,蒋晓冬,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 5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