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金融效劳创新思考 创新农村金融效劳体系的思考 城乡统筹开展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开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在于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推进城乡经济制度一体化,而城乡二元制金融效劳体系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深入基层调研的根底上,对城乡统筹开展中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推进城乡统筹开展必须有健全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 当前,农业农村开展要求日益强烈,促进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面临新的挑战,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统筹城乡开展关键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统筹城乡开展,夯实农业根底,农村金融的支持是前提和根底,
2、离开了健全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城乡统筹开展便无以谈起。 1.开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村金融效劳支持。一方面,农村经济开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总量巨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虽然农业的产值已经下降到整体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以下,但其实际的数量仍然巨大。据戈德史密斯、田力等国内外学者推断,当我国农村经济的产值到达15000亿时对金融资金规模上的需求达23000亿左右。这个数字可以理解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生产力水平下对资金的需求总量,如果在总量上不能够满足,就会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开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开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农业产业化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对于推动
3、农村经济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三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开展,亟需农村金融效劳体系的支持。 2.促进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效劳支持。良好的金融支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完善农业根底设施、开展农业产业、创立农村中小企业是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农民在生产上存在组织松散、结构单 一、信息不灵、自身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大大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与金融信贷资金运用的“平安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性原那么产生了矛盾,导致金融机构因资金的高风险性而产生的“惧贷和“慎贷,因此农民的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效劳体
4、系的支持。 3.加快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效劳支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的问题是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在增加国家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提高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从开展趋势看,金融资金必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来源。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到2023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这为农村金融效劳体系提供了更广阔的开展空间。没有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根底设施就不能完善,农业产业就不能开展,农民消费就不能拉动,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4.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农村金融效劳支持。我国银行贷款和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银行贷款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
5、要的支持效应。市政根底设施(水、电、路、汽、暖、通讯、环保)、公共效劳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生产性根底设施(工业园区、市场体系、旅游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贷款资金,仅靠政府和民间投资是难以完成的。要想更好地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就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完善金融效劳体系、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和标准政府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途径,强化金融支持效应。实现这一投资,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开辟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5.完善农村公共效劳离不开农村金融效劳支持。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效劳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延伸。但要看到,目前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效劳的需求,已经逐渐由单
6、纯的生产环节效劳向资金、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效劳扩展,做好农业社会化效劳工作的任务还很重。适应现代农业开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农村金融效劳必须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的扶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开展农产品流通效劳,强化流通设施建设,创新流通方式,畅通流通渠道,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同时,对各类为农民提供农资配送、农技推广、植物保护、疫病防控、农业信息、产品营销、农机作业等效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效劳公司等效劳主体,金融机构也要加大效劳力度。 二、当前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建设滞后制约了城乡统筹开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商业的开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
7、经济对金融效劳的需求趋向多样化。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组织结构与效劳体系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开展的需要,“三农的开展不但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连农村内部有限的资金也在大量外流。这不仅制约了金融资源在城乡配置上的合理分配,而且严重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开展。这也是城乡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1.农村金融效劳存在“三少。一是机构网点少。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推行市场化改革和集约化经营,对基层行网点实施战略性收缩,将大量的无盈利或微利的基层分支机构撤出农村地区,欠兴旺地区农村乡镇的营业网点根本撤销,向县城甚至市内收缩,致使局部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效劳空白。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2322年6月末,
8、我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业机构数只有1.54个,而城市超过了2个,全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西部地区2367个,中部地区287个,东部地区291个。有72023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效劳,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分布在20个省(区、市)。只设有一家银行业机构网点的乡镇有8901个,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22,农村金融市场根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且各金融机构的功能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二是政策支持少。银监会职能从人民银行别离出来后,相对于农村金融效劳的扶植政策甚少。利率政策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基准利率的根底上可以上浮230%,这种
9、将本应由政府贴息的局部转嫁给“三农的做法,对于弱质产业的“三农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严重影响“三农的开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和自身开展。资金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对欠兴旺地区的金融扶贫政策逐渐减弱,资金支持逐年减少,扶贫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少之又少,且不到位,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专项贷款已根本取消;贫困县办工业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过度集中,加之规模小,符合信贷条件的有效资金需求甚少,根本被排出贷款行列;金融改革尚未完成,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对“三农各项贷款还未完全落实。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大量上存,加剧了欠兴旺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和
10、中小企业开展的资金紧张状况,严重影响“三农开展。三是资金供应少。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供应渠道有四个类型: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农村信贷资金投入、社会资金投入和农民自筹资金。从外表看,对农村投入渠道并不少,但是实质上能形成对农村资金有效供应的,除国家财政支农、农村信贷资金投入和农民自筹资金外,其他渠道资金对农村投入相当有限。而财政和信贷两条渠道承担了农村资金投入的主要责任,并且大局部农村资金投入集中在农村信贷渠道上。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资金需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刚性增长态势,迫切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金融资金支持,但受资金趋利性和农业自身弱质性的影响,现有的农村金融资金供应却
11、出现了与其反方向的开展趋势: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发挥农村地区资金“供水站的作用,反而成为资金的“抽水机,造成农村资金供求失衡,抑制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开展。根据央行发布的202322年涉农贷款专项统计结果显示,202322年12月末,全国全口径涉农贷款新增2.36万亿元,仅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4%,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9.14万亿元,仅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21.5%。而且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单一,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除传统的存放款、汇兑结算业务外,金融新业务、新产品少;农业保险覆盖面偏低,险种单一;农村证券业、基金业、理财业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农村金融环境存在“三差。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
12、佳,农村金融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是法制环境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法律的“缺位、“越位和“无为严重破坏了农村金融生态运行的和谐协调性。金融法律“缺位加大农村金融生态运行风险。由于缺乏对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借款者因道德风险而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行为的有效法律规制,形成了巨额不良资产;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缺位导致内部控制问题严重和内控机制失效,操作风险日益加大。金融法律“越位降低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效率。现行法律设置了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尤其是对不同所有制的金融主体采取歧视性政策,使非公有制金融主体发育很不健全,金融生态主体的多元化和生命力受到严重影响,农村金融市场因缺乏竞争而损失效率
13、。金融法律“无为加大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本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本钱过高降低了违约本钱,对拖逃债务人的处分难以落实,逆向鼓励了违约行为,人为提高金融生态运行本钱。欠缺完善的法制环境,必然挫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二是信用环境差。农村信用体系缺失那么是导 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更为直接的原因,诚信缺失导致的道德风险由于不可预见性和对后续贷款行为的有力影响,将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冲击。农民个人信用缺失加大贷款风险、降低了贷款的可获得性;乡镇企业信用缺失加剧了“信贷配给和金融机构主体的“无为;乡(镇)政府的信用缺失动摇了农村信用之根基,诱发信用危机。最终结果是农民和农业不能获
14、得金融支持,农村经济萎缩,并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功能异化,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三是中介环境差。缺少能提供信用担保效劳的机构,农户担保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以农户出资为主的农户担保中心尚未出现;县域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规模小,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也不完善,担保中心要单独承担担保风险。局部中介效劳极不标准,提供虚假资信证明甚至协同债务人进行贷款欺诈。 3.农村金融监督存在“三低。一是监督效能低。目前正规农村金融的主要监管机构为银监会,地方银监分局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属地监管机构。传统商业性和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受银监会监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也由银监会监管,但
15、其在资产规模、市场定位、资金运作、员工构成、贷款审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均与传统金融机构存在重大差异,难以根据一元化的监管体系进行简单处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设在县(市)及乡(镇)和行政村,在其辖区内只设有监管办事处,实际监管人员都集中在市级分局,对一个县只派一名县级监管员负责辖区内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且监管也只是流于形式,再加上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大量出现以及今后大型商业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参与,监管资源更是难以为继。而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小额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没有纳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常规监管系统,游离在正式金融体制之外,缺乏相应的监管。
16、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民间借贷活动在金融机构之外进行,使得大量资金从暗中注入农村金融市场,更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干扰了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运转,给国家货币政策造成冲击甚至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二是管理水平低。城市金融机构根本建立了公司治理架构,内控制度相对健全,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具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it覆盖率根本到达20230%;全部实行了贷款5级分类,局部大银行已经开始12级分类。而农村金融根本还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机构,业务单一,管理粗放,风险突出,改革滞后,农村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薄弱,经营机制不灵活,it覆盖率较低。农村信用社至今还在实行贷款4级分类。三是人员素质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按网点数量平均计算,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在编员工缺乏一人。虽然一些金融机构经过改制后,硬件方面得到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