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2524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加快可持续发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加快可持续开展水利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作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阶段性特征根底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开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用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把更好地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水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各级水利部门的领导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切实做好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水利工作。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握水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底设施是支撑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根底,城乡经济开展都离不开根底设施。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公益性根底设施,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农村生产力。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开展中,通过运用水利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转变用水观念和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由此可见,农村水利根底设施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由此推动农业集约化增长和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样的视角来看我们所进行的农村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水电开发和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排工程改造,就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支点。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开展的根本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水土保持、牧区水利和水环境的整治,都将为农村创造一

4、个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尤其是在农村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的森林和植被,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将大大改善,为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奠定根底。 3.开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根底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切实提高广阔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他们真正分享到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水利在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通过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供水设施,提高水的平安保障程度,解决困扰广阔农村群众的饮水难题,为农民的安居乐业创造根底条件。在实施平安供水的同时,实行供水与节水、生活污水排放处理三结合,有利于农村整

5、体面貌的改观。在饮水工程工程实施中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也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水利加快开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探索。一方面,水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和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效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也是一次水利加快开展的契机,比方,在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水电资源开发和农村水土环境整治中,水利可以拥有更多更大的开展空间,新的治水理论与实践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开展。 二、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开展为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涵盖面

6、宽、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效劳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无论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还是着力点,都需要围绕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开展为目标,统筹考虑,认真谋划。 1、十五时期水利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根底 十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加快开展的时期,水利在实现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年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开展全局的水利根底设施;对1803座大、中型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平安保障;解决了67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600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五40

7、0个电气化县建设任务,解决了12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水电年均发电量1120亿千瓦时,比九五平均增加47。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取得成效,20多万农民实现小水电代燃料,稳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60万亩;对306个大型灌区、99个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120230多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全国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300多万亩,新开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7400多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到达0.45;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24万多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60万平方公里中有30万平方公里到达初步修复。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有

8、力保障,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2、农业生产的水利根底和农民必要的生活设施仍然薄弱,农村生态与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看到十五水利开展取得的成果时,也必须看到在水利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方面。比方:农村饮水平安的形势严峻,全国农村约有3.2亿饮水不平安;水利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田水利根本建设有所滑坡,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水土流失、水源污染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农村生产开展,也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局部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尚未完成,中小河流的防洪建设亟待加强等等。 3、明确水利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着力点 一是以提高农村

9、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平安问题的工作力度,稳固农村人饮解困成果。按照平安饮水的标准,实行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饮用水平安工程建设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平安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缺乏问题,全国70%的高氟水病区村、所有的高砷水病区村要完成改水,东部兴旺地区率先解决农村饮水平安问题。同时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二是以消除病险水库的平安隐患为着力点,坚持继续搞好农村病

10、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库平安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中小河流防洪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平安和农村防洪平安。 三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坚持继续加大重点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加强对北方灌区大型抽水泵站、南方易涝易渍灌区大型排水泵站的改造,完善灌排设施,提高灌排效益。开展以灌溉饲草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提高载畜能力,实施小建设,实现大保护。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一批集雨节灌工程,保障山丘区群众的根本生活。 四是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生产开展、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封育保护力度,

11、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长江上游、黄河中游、东北黑土区、珠江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切实搞好以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的社会化管理,在全国水土流失区根本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有效防止开发建设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研究和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五是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为着力点,积极科学地开展农村水电。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在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实施水电增收解困工程。以云南、广西、XX省及西藏等边境地区为重点,解决全国

12、有水无电地区生活和生产用电问题。建设一批中小河流农村水电集中连片开发示范区。 三、认真抓好水利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几个关键点 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中,首次把国家根底设施建设的重点投向了农村,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深刻反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必须重点抓好水利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关键点。 一是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科学开展观是指导开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表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要把科学开展观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进程中,特别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13、要求和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使农村经济开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滞后社会进步为代价,真正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开展。 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主动适应中央水利投资重点和投资结构的变化,加紧做好农村水利的各项前期工作,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利投入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采取不同的投资体制和机制,对保障饮水平安、防洪平安、生态平安等事关国家和群众根本利益、影响范围广、综合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大的重要领域,加大投入。发挥各级公共财政对农村根底设施尤其是饮水解困、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设施投入的主导作用。发挥好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金

14、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相关农村水利和水电建设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开展水平差异很大。水利在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强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在经济较兴旺的东部地区,应按照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建设一批农村水利现代示范区;在传统农区和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地区,因其自身积累能力低,要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根底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而在经济相对落后、水资源缺乏、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西部农村地区,要大力开展集雨节灌工程,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的饮水困难。搞好水土流失区的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 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增加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将承担公益性事业的水管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效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继续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与作用。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